记者| 苗艺伟
12个小时参保人数破百万!“沪惠保”当之无愧成为上海当前炙手可热的网红产品。
4月27日,上海市民专属的惠民保险“沪惠保”正式上线。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在产品上线的12个小时里,已经卖出超过100万份,销售火爆异常,投保网页系统也曾一度卡顿。
凭实力出圈
作为新增城市定制型商业补充保险的“沪惠保”,统一保费为115元/年,免赔额为2万元,覆盖1900万上海基本医保参保人,可获得医保范围外1年最高230万的补充医疗保障。在上海缴纳医保的居民均可参保,并可以使用医保余额支付,不限年龄、户籍、职业和健康状况。此外,职工医保参保人还可为家庭成员投保,增强家庭抵御医疗支出风险的能力。
据了解,此次上海推出的“沪惠保”在政府指导下以商业化运作,是上海市医疗保障局指导、上海银保监局监督下的定制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在商保公司方面,“沪惠保”由太平洋寿险作为主承保商,此外,还有太平养老、平安养老、平安健康、中国人寿、人保健康、泰康养老、新华人寿、建信人寿8家商业保险公司联合承保。
复旦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联合国内头部保险科技企业善诊海唯共同发布的《惠民保前世、今生、未来——“惠民保”2020总结与2021展望》研究报告分析认为,惠民保“两低一高”+健康管理服务的特点,有效填补了“低水平、广覆盖”的基本医疗保险和“高门槛、高保障”的商业健康保险之间的空白,较好匹配了当下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险需求。
从具体的保障内容来看,“沪惠保”重点保障大病住院自费医疗,分项最高赔付比例达70%,累计保障额度高达230万。其中,100万的特定住院自费医疗,覆盖住院期间各项医保范围外需要自费的检查费、材料费等支出;100万的特定高额药品费,覆盖17个病种21种制定特药费;30万的质子重离子医疗,覆盖因患有恶性肿瘤,质子重离子治疗的医疗费用。
其中,该产品还加入了质子重离子医疗项目,成为“沪惠保”的一大亮点。据了解,质子重离子治疗作为当下顶尖的一种癌症治疗手段,能明显提高癌症治疗效果。中国太保为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的重要股东。
新一代网红的机遇与挑战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在上海推出惠民保产品之前,北京、深圳、广州三个中国一线城市已经相继推出专属的惠民保产品。目前,国内超40个城市已经上线属于当地医保居民的惠民保。这一类以“惠民”命名的补充医疗险俨然成为健康险市场的新一任网红。
以最早的惠民保——深圳的“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为例,该保险在2015年推出之初市场反响平平,但后续随着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推动,到2019年时,参保人数从486万人上升到750万人,增长了54.32%。根据深圳市政府此前公布的数据,2020年,深圳惠民保仍然处于保本微亏的状态,然而,多家保险公司却依然多年连续参与招标。
“这是由于保险公司愿意以保本微利的方式承办惠民保,主要的考量在于通过此类普惠型产品提升消费者对其他中高端医疗险的了解,并提升购买意愿。”一位参与该惠民保产品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但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惠民保也面临着商业机构之间的恶性竞争,同质化严重、产品定价困难、持续经营存疑等众多问题不断浮出水面。
例如,2020年,除了传统的商业保险公司之外,腾讯微保、轻松、水滴等互联网流量平台的加入,让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不少商业机构甚至为了获客,不仅使条款相似度非常高,而且故意压价,造成商业机构之间的恶性竞争。
中国太保寿险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周燕芳指出,“惠民保”产品定价机制的合理性有待提升、产品同质化现象明显、存在逆向选择风险,参与的商业保险公司可能出现巨额亏损,此外,政府部门等参与主体也存在着职责定位不清晰等问题。
对于这些已经发现的问题,周燕芳建议,惠民保的长期健康发展应坚持普惠金融的可持续性原则,构建公私利益调和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互动格局,首先要明确业务定位,从政府定制转变为市场化运作,在市场化经营的情况下,让各家保险公司公平竞争。
另外,还应尽快形成惠民保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支撑,推进医保与商保的数据共享,为科学定价形成数据支撑,配合区域一体化及医疗保险统筹层次的提高,探索区域型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
2020年11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业务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味着“惠民保”在爆发式增长之后,正迈入规范运作期,该意见稿要求保险公司在开展定制医疗保险业务时,遵从商业保险经营规律,市场化运作,按照经营可持续、风险可控的基本原则,合理制定保障方案、科学确定责任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