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点评PMI数据:环保限产致景气度转弱 供给侧改革将从减法转加法

亚太日报

text

10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录得51.6%,比上个月下降0.8个百分点,但依然维持在今年的平均水平。非制造业PMI为54.3%,比上个月下降1.1个百分点。

以下是部分机构对PMI的评论:

海通证券:制造业景气转弱 通胀预期难回升

10月全国制造业PMI大幅下滑,指向制造业景气转弱。主要分项指标中,需求、生产、价格均回落,库存状况转差。分规模看,大、中、小企业PMI均回落,中小企业PMI仍在荣枯线下。

新出口订单创年内新低至50.1%,指向内外需同步转弱,一定程度上也与9月PMI基数较高、十一长假等季节性因素有关。生产回落至53.4%,与年内低点持平,印证10月发电耗煤增速大跌至17%,生产下滑主要缘于需求转弱,以及环保限产来袭。

从中观高频行业数据看,终端需求仍较低迷,工业生产明显走弱,均指向四季度经济开局偏弱。随着地产销售转负、库存周期已至尾声、人民币升值抑制出口,短期经济仍趋下行,而总需求的回落也意味着通胀预期难以回升。

国泰君安:供给侧改革将从减法转向加法

制造业PMI回落主要是因9月高基数及环保限产停产,与高炉开工率持续快速下滑及发电耗煤增速下行一致。从企业规模看,大企业虽微降但依然好于中小企业,扩张速度仍快,说明供给侧改革下行业集中度在提高。

从结构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生产经营活动趋缓,高耗能行业PMI为49.2%。高端制造业、消费品相关制造业增长动能持续释放,汽车、专用设备、电气机械器材、医药、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等行业PMI均在53.0%以上的景气区间,明显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再次证明结构改善。这种趋势也将伴随着供给侧改革从减法转向加法而延续。

十九大后的经济格局可能是,经济有底线,供给侧改革从减法转向加法,消费升级、高端制造(5G、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是未来重点。短期,环保等因素可能扰动经济,尤其在工业生产和投资方面,但是需要关注的是第三产业和消费对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扰动效应将逐步减弱。中长期,经济“L”型走势仍将延续。

交银金融研究中心:PMI双降主要因限产停工所致

制造业PMI回落主要受季节因素和环保限产影响。十一黄金周生产型企业普遍放假,为制造业生产淡季。9月制造业PMI超预期上升,提前预支了产能,致使10月生产明显放缓。生产指数下降了1.3个百分点至53.4%。

非制造业PMI回落,建筑业下降幅度较大。建筑业PMI较上月下降2.6个百分点至58.5%,受环保限产停工和季节性因素影响比较明显。

PMI下降属预料之中,但依然保持较好扩张水平,四季度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招商宏观:短期内制造业景气程度将进入下行通道

10月数据出现较大回落由多方面因素造成:一则今年十一长假叠加中秋节,假期比以往多1天,这对制造业生产可能有所影响;二则环保压力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生产经营活动趋缓;三则进入4季度,国内经济活动将逐步因为天气原因而进入淡季,10月中下旬以来严寒天气侵袭北方地区,可能导致气候因素提前影响企业需求情况。

尽管如此,年内国内经济维持稳定可能性较高,10月制造业PMI环比跌幅较大,但依然维持在今年以来的均值水平,也高于今年前三季度季初水平,制造业生产经营形势并未出现趋势性恶化迹象。

10月生产指数为53.4%,较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52.9%,较上月回落1.9个百分点。生产回落既是需求扩张放缓的结果,也存在污染治理的因素,生产指数已跌至年内次低水平。新订单指数放缓可能与4季度投资需求进一步回落有较大关系,另外本月新出口订单跌至50.1%,外需扩张速度明显放慢对需求端也有一定冲击。

10月原材料库存为48.6%,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采购量也出现小幅下降。但由于终端需求放缓以及应对北方供暖季的错峰生产,本月产成品库存回落1.9个百分点至46.1%,明显高于下半年以来的平均水平。这可能意味着年末制造业生产将出现更大幅度的回落。

西南宏观:经济下行趋势延续

10月官方制造业PMI结束三季度以来连续回升态势,除产成品库存之外的其它分项均显著下降,其中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跌幅最为明显。企业景气度再度下降,显示工业行业景气状况将有所放缓。

虽然三季度以来需求持续收缩,但由于供给收缩更快,工业品价格快速上涨。但10月以来,工业品价格涨幅收窄,说明需求供给下行速度差在收窄,因而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较上月下降5.0和4.2个百分点。随着需求持续放缓,如果供给不出现超预期收缩,工业品价格未来或进入逐步回落阶段。

环保限产继续对供给形成抑制,而宏观审慎政策下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将继续放缓,人民币持续升值对出口形成抑制,形成供需同时收缩的格局。而需求持续收缩,以及前期价格对供给收缩较充足反映,导致未来工业品价格供需相对态势逐渐发生变化,工业品价格将进入增速逐步放缓甚至环比回落阶段。

(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