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何去何從》:日本兵視角反思戰爭與人性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劉陸 黃碩)戰火紛飛的年代,硝煙無聲瀰漫。孩子們花了臉頰,老人們悲了面容,家破人亡,一切昭示著戰爭的無情。然而,不論是戰爭的哪一方,對於每個個體來說,都是受害者。

電影《何去何從》海報

青年導演關晶執導、日本演員中泉英雄主演的電影《何去何從》28日將在中國上映。這部戰爭影片講述了上世紀30年代冀東地區發生的一段悲情故事。不同於絕大多數抗戰影片,本片以一個普通日本士兵的視角進行敘述,展現了戰爭對中國百姓的摧殘,以及其本人對於命運的無奈和抗爭。

“戰爭無論輸贏,對於任何一方的士兵和百姓都是巨大的傷害。在戰爭面前,所有人都是受害者,很多普通的日本士兵也是被動的。面對人性的一切選擇,死都無法解脫,這就是戰爭的殘酷和對人性的摧毀。”關晶說。

影片的主人公石橋賢太郎是一名日本美術老師,新婚不久後,因為徵兵被迫入伍。1933年,石橋成為某次戰鬥後所在部隊的唯一倖存者。從屍體中爬出來,他被附近村莊的一名中國農婦所救,並被村裏人誤認為抗日英雄,誤打誤撞地感受到了跨越陣營乃至國界的善意。然而戰爭對人性的壓抑和扭曲隨後磨滅了這份僅有的溫暖,並徹底打碎了他對於友情、愛情、親情的種種希望。

關晶說,生在和平時代,很多人對於戰爭的了解和思考並不多。在閱讀了一系列日本士兵的日記和回憶錄後,他決定以一名日本士兵為主線,從一個特殊的視角揭示戰爭的殘酷性,喚起對戰爭的反思,呼籲和平。

日本演員中泉英雄曾在影片《南京!南京!》中飾演日本士兵角川,因為他出色的表現,關晶從一開始就認定中泉英雄是出演石橋的最佳人選。

11年拍攝紀錄片的經歷,讓關晶格外重視演員的自身狀態和氣質。在他看來,演員和角色相通,鏡頭才能捕捉到最強烈的真實感。因此,影片中的絕大多數村民都是拍攝地的本地村民,然而拍攝進度卻常常因此被拖延。

作為關晶的首部大銀幕故事長片,《何去何從》因為獨特的敘述視角,於2015年受邀參加了第72屆威尼斯電影節優秀影片展映,並以優秀反戰電影入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費裏尼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