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专家:勿因侥幸心理“为所欲为” 自我放飞前先“灵魂拷问”

中国新闻网

text

专家提示,避免侥幸心理引发“为所欲为”,继续安心宅家。 康玉湛 摄

中新网上海2月29日电 (记者 陈静)新冠肺炎疫情态势正在转好,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谢斌29日提醒民众,避免侥幸心理引发“为所欲为”,继续安心宅家。他建议,民众想要放飞自我时,先抛出三个“灵魂拷问”:凭什么,为什么以及做什么?

凭什么:想想上海新冠肺炎疫情良好态势如何走到今天?为什么:如果现在每个人都想要提前自我放飞,对于全上海来说将会是怎样一种景象?做什么:如果现在不能“为所欲为”,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让自己每天过得稍微开心一点?

谢斌说,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有助于民众重新整理好情绪,作出更加适应性的行为举止。

在疫情初期,很多民众没有安全感,有人可能采取过度防护的方式来应对,比如用塑料雨衣包裹全身、自制各种防毒“神器”、反复消毒、过度洗手等。谢斌认为,这完全可以理解。这位专家十分贴心地表示,遇到自己未知的事物,每个人都有可能出现缺乏安全感、焦虑的情绪。这是由于未知事物降低了我们的“自我效能感”。就像两个人比赛时,如果上场时对另外一个对手一无所知的话,就会对自己没有把握,不知道能不能打赢对手。

谢斌希望民众用知识武装自己。他说,人们的焦虑往往来自于不了解和无法掌控,了解越多,焦虑体验就越少。这位专家建议民众让头脑变得“简单”点。与其整天焦虑,不如让身体“忙”起来,转移一下注意力,体验一些愉快的感觉。他指出,简单的放松训练和运动,比如呼吸训练、冥想、居家运动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谢斌还希望民众借专业援助“托底”。在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帮助。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和遍布全上海的精神卫生、心理健康机构都可充当情绪的“垃圾桶”,让民众摆脱负面情绪后能更轻松地面对疫情。

谢斌直言,不要去挑战人性的弱点。以为“我一个人坚持不住,我一个人开心了,其他人可能还会继续保持严格的自律”。他说:“一只蝴蝶翅膀的扇动就可能引发一场风暴,以为只有你一个人是例外,结果就可能是一场雪崩式的失守。”他希望民众相互多提醒、多鼓励。有些人说摒牢了I see you,摒不牢ICU,谢斌认为,这是一种善意提醒。

这位专家还鼓励民众探索走出惯性的“舒适区”。他相信,这次疫情过后上海民众见面碰拳、拱手的行为会多起来,用公勺公筷者会多起来。谢斌提议,还可趁现在多尝试一些“新冠生活新方式”,比如:降低需求,有些东西觉得麻烦就不要再买了;延迟满足,把最大的惊喜放到最后;有意义的独处、和自己的心灵对话等等。他乐观地表示,相信疫情结束之后不仅可以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还有可能创造一些新的生活场景、新的玩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