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紧缺成行业掣肘,“大红”的光伏概念股走弱了

界面新闻

text

因玻璃产能紧缺,组件企业出现交付困难,这成为近期光伏行业的热议话题。

11月3日,晶科能源(NYSE:JKS)、晶澳科技(002459.SZ)、天合光能(688599.SH)、隆基股份(601012.SH)、阿特斯(NASDAQ:CSIQ)、东方日升(300118.SZ)六家光伏组件企业发布联合声明,表示当前产业链上游的玻璃产能严重短缺,组件企业的排产、出货面临严重危机。

光伏行业发展由此面临挑战。在这一消息的刺激下,今日光伏板块整体走弱。

截至11月4日收盘,A股多数主要光伏企业股价下跌。其中,隆基股份(601012.SH)收跌1.63%、晶澳科技(002459.SZ)收跌6.58%、天合光能(688599.SH)收跌0.18%。

此外,东方日升(300118.SZ)收跌1.04%、通威股份(600438.SH)收跌6.3%、协鑫集成(002506.SZ)收跌3.23%、上机数控(603185.SH)收跌7%、阳光电源(300274.SZ)收跌3.23%、锦浪科技(300763.SZ)收跌5.88%。

今年以来,光伏行业的高景气度尤为明显。此前,A股光伏板块出现

数次全线大涨

,多家公司市值涨幅超100%。

光伏玻璃概念股则出现涨跌分化。

截至当天收盘,福莱特(06865.HK/610865.SH)A股收跌5.22%、港股收跌9.59%,信义光能(00968.HK)收跌7.68%。南玻A(000012.SZ)上涨6.17%、洛阳玻璃(600876.SH)上涨3.38%、金晶科技(600586.SH)上涨7.69%。

受玻璃涨价因素影响,福莱特、信义光能此前出现多次涨停。11月2日,福莱特A股股价报收44.43元,上涨8.9%,为其上市以来最高值。11月3-4日,该公司股价出现回调,目前为39.62元。

信义光能在10月8日达到历史最高股价,报收15.22港元。此后出现震荡回调,11月4日报收12.5港元。

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光伏玻璃生产国。根据《2018-2019年中国光伏产业年度报告》,信义光能在国内及全球的光伏玻璃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福莱特位居第二。

光伏玻璃是光伏组件的上游原料,其强度、透光率等直接决定了光伏组件的寿命和发电效率,且是晶硅光伏组件生产的必备材料。

由于行业供应偏紧,且在年底抢装潮的刺激下,光伏玻璃自今年三季度开启涨价节奏,并延续至今。据咨询机构PV InfoLink最新数据,截至10月28日,现货市场上3.2mm镀膜玻璃价格达41-48元/㎡、2.0mm玻璃涨至35元/㎡,相比9月涨幅分别达60%和50%。

山东航禹能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丁文磊对界面新闻表示,“这波涨价纯粹是供不应求导致的,玻璃项目的建设周期很长,一般玻璃窑炉的建设周期都要一年半以上。”

另一资深行业分析师也对界面新闻表示,玻璃行业扩产周期长,从建设到投产要耗费18个月,且要花至少一个季度来进行产能爬坡。

这意味着,玻璃的产能紧缺问题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该分析师还指出,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扩产节奏不匹配,这一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是导致本次行业发展掣肘的重要原因。

根据国家现行政策,平板玻璃行业严禁新上扩大产能项目,确有必要新上的必须实施产能置换,根据不同项目情况开展减量或等量置换。

光伏玻璃属于平板玻璃的一种。按照现行的产能置换政策,新上光伏玻璃项目也必须开展产能置换。

目前,光伏组件龙头们希望,国家充分考虑目前行业面临的紧迫局势,放开对光伏玻璃产能扩张的限制,并给光伏市场年终“抢装潮”降温,引导项目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