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玻璃研发者卢勇 为航天器披上“铠甲”(百姓影像) **
本报记者 史自强摄影报道
他是产品研发团队的核心成员,也是公司的总经理。在位于河北秦皇岛开发区的星箭特种玻璃公司,身着工装的卢勇在车间忙碌着。
“不能出错,一出错事儿就大了!”自创建以来,卢勇的公司创下了20年来无一质量差错的纪录。我国近年来发射的一些卫星,用上了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空间用抗辐照玻璃盖片。这是航天器的“护身铠甲”,能让太阳能电池方阵免受太空中高能粒子和有害射线的撞击。
然而在20年前,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那时候,卢勇办了一家家具厂,经营得顺风顺水。而与家具厂仅一墙之隔的生产航天及医疗产品的玻璃厂却面临困境。
当时航天玻璃有不少品种制造难度大,这让卢勇看到了商机,也让有着立志报国愿望的卢勇燃起了一腔热情。
2000年,卢勇东挪西借30万元,从家具业转行航天玻璃制造。凭借一股闯劲儿,他拜访了全国多家玻璃材料科研所,几乎走遍了国内光学加工制造企业,翻阅书籍、请教专家、招纳技术人员。日夜奋战一年后,公司终于掌握了玻璃盖片的原料配方和生产工艺,产品通过省里鉴定,达到了用于卫星的标准。
半年以后,终于来了客户,要求却是订购“120毫米×40毫米”和“170毫米×40毫米”两种规格的玻璃盖片。当时,国内最大只能生产“60毫米×40毫米”规格的玻璃盖片,而公司只能生产“30毫米×40毫米”大小的。
“尽管员工反对,我还是咬着牙接了这一单。”卢勇说,就当是背水一战了,这是国际订单,是一个在市场“出头”的好机会。
彼时,国内并没有生产这两种大规格玻璃盖片的内圆切片机。卢勇带领技术人员去切片机企业参观学习,并借鉴其他工业领域使用的切片机,最终成功完成了切片机改造,先后生产出新规格的玻璃盖片。
2003年,当收到航天部门的来信,被告知此前一批产品被用到了我国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神舟五号”上之后,那一刻,卢勇眼含热泪。他买来毛笔、红纸,第一时间将公告贴在厂区,迫不及待为所有辛苦的工人加油打气。
2010年,经过多年间的上千次实验,OSR(二次表面镜)玻璃基片实现完全国产化,在质量稳定的前提下,价格比国外低了近90%。2015年,公司研发的超薄柔性抗辐照玻璃盖片,为一颗卫星节约发射成本300余万元。
这些年,由于设备改造、产品研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卢勇卖掉了经营多年的家具厂,之后又卖掉了自家的房子,全家人挤进了他的姐姐家里住。车间生产面积不足,卢勇就腾出自己的办公室,搬进一辆旧面包车里办公。这旧面包车一用就是4年。“航天任务耽误不得,必须先保证生产。”卢勇说。
一路走来,公司几经险滩。面临倒闭之险,卢勇始终没有放弃。“我觉得是理想吧,它让你有信念,不回头。”
2018年11月,卢勇作为企业代表在北京参加了民营企业座谈会。卢勇说,今后将投入更多资金进行研发,通过科技创新让企业保持持久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