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观察 | 用新思维把“一带一路”建成民心相通之路

亚太日报

text

亚太日报评论员谢韬

“一带一路”倡议由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秋天提出。不到4年时间,“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中国国内最热门的话题,而上周末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更是让该倡议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一带一路”不仅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外交领域最重要的政策创新,也是1949年至今中国领导人在国际事务中最成功的一次议题设置。

习近平总书记在高峰论坛主旨演讲中指出,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中国政府的目标是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可以说,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属于硬实力,而民心相通则属于软实力,是衡量“一带一路”是否成功的最终标准。没有“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对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尊敬、欣赏和好感,再多的政府间协议、基础设施项目、双边经贸往来,也可能成为国内政治的牺牲品。

缅甸密松水电站项目突然中止,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要致富,先修路”,但是富了之后忘了修路人的例子并非少数。

另外,中国投资或者援建的基础设施虽然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但也可能被当地人误解或者曲解:这些设施是为了把中国产品运到当地,或者是把当地的资源运回中国。

在非洲,这样的误解和曲解似乎正在蔓延,而西方一些媒体带有偏见的报道,更是火上浇油,给中非关系和中国的国际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总之,没有民心相通,就没有长久稳定的双边关系,也就没有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稳定的周边环境。那么,如何让“一带一路”成为民心相通之路呢?

中国政府已经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促进与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包括举办各种会议和论坛、资助沿线国家学生来中国学习、派遣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沿线国家等等。然而要实现真正的民心相通,最重要的不是政府资助和主导的走出去和引进来,而是我国民间团体与沿线国家人民和民间团体之间自主、自愿、自发的交流活动。

这些民间团体可以是企业(包括国有企业),也可以是非政府组织。它们可以自筹资金,也可以申请政府资助。即使是国有企业或者是受到政府资助,这些团体在交流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上应该享有很大的独立性,让它们成为中国公共外交的实践者,在国内外传播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改善中国形象。

在利用民间团体进行公共外交这方面,美国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

笔者有幸参加过两次的“海上一学期”(Semester at Sea),可以说是最好的案例之一。该项目创立于1963年,从1971年至今一直受到已故香港船王董浩云家族的大力资助。

顾名思义,海上一学期就是坐船在海上学习一学期。以笔者参加的2013年春季学期和2017年春季学期为例,来自世界各地的大约600名大学生(其中美国学生占到85%左右)和40多名教授,1月初从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出发,经停夏威夷、日本、中国、越南、缅甸、印度、毛里求斯、南非、加纳、摩洛哥,最后在德国(2013年是在西班牙)结束,整个航程100天左右。船在海上航行的时候,就是学生学习上课的时候;每到一个港口停靠的时候,就是学生下船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的时候。

该项目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结合在一起,通过访问多个国家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让学生在经历中学习。

笔者两次参加该项目,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每到一个国家,都有很多美国学生自发到当地孤儿院做义工,有的一天,有的几天,并且去之前往往会在船上发起募捐活动,把筹得的财物捐赠给孤儿院。

此外,还有一些美国学生下船后与当地的环保和扶贫民间团体交流互动。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美国学生了解到访国家的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也有助于当地人对普通美国人(甚至美国政府)产生好感。

虽然船上的中国学生也偶尔参加这类活动,但是毕竟中国学生非常少(每学期只有10多个),并且他们往往是加入美国学生组织的活动,而不是独立组织此类活动,因此他们对促进民心相通所发挥的作用也就非常有限。

中国政府或者有志于推动中外人文交流的个人和企业,也可以开展类似的海上一学期项目,并沿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航行,途经东南亚、南亚、地中海,最后在欧洲结束。

购置一艘中型游轮大概需要几千万美元,海上航行期间的运营成本每天8万美元左右。游轮的海上运营,包括船上的餐饮服务,可以外包给船运公司。至于项目的学术运营,包括招生、教师招聘、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可以聘请国内某所著名高校全权负责。如果是全球招生,英语授课,那么教师也可以全球招聘。如果是以国内学生为主,中文授课,那么教师就国内招聘。

由于该项目本身的运营成本很高(油费、船员和教师工资、停靠费用、卫星通讯费等),因此学费也不菲(笔者参加的项目的学费是3万多美元),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为了吸引优秀学生参加,项目必须提供奖学金。

笔者参加的项目通过社会捐款的方式筹集奖学金,并且几乎所有学生都获得了额度不等的奖学金。国内已经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家拥有庞大的私人财富,并且慈善事业在中国还刚刚开始,因此通过社会捐款筹集该项目的奖学金是完全可能的。如果社会捐款不够,中国政府可以通过政府奖学金或者其他形式对项目予以支持。

除了海上一学期,还可以考虑“火车上一学期”(Semester on Train)。中国铁路运营里程位居世界第二,旅客运输量多年来稳居世界第一,也是全球最安全的铁路运营系统之一。中国的高铁技术更是后来居上,成为“中国制造”最响亮的名片。

作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国内已经开通了横跨欧亚大陆(也就是古代路上丝绸之路)的货运线路。一条线路从浙江义乌出发,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比利时、法国等国,经英吉利海峡隧道,最终到达英国伦敦。另外一条从重庆出发,经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从新疆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再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到达德国。

要开展火车上一学期,可以量身定制专列和运行时刻表。以中国现有的铁路技术,对现有火车车厢进行改造,让火车成为流动的大学校园,完全不是问题。考虑到欧亚铁路线的距离和现有火车的运行速度,通过与沿途停靠国家的铁路部门沟通,制定一个特殊的运行时刻表,从而保证火车上有足够的教学时间,也不是不可行。

和海上一学期一样,每到一个国家停靠4-6天,以让学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或者在当地从事义工。由于铁路运营成本比游轮运营成本要低得多,因此该项目的学费也会低很多。如果还有丰厚的奖学金,一定会吸引大量优秀学生申请。

“一带一路”倡议是经历了百年耻辱后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出的最强音,是正在经历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面对21世纪全球治理提交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不仅仅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更多的是促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民心相通。

无论是海上一学期,还是火车上一学期,中国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中国大学生在学习中重走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和路上丝绸之路,让他们承担起中国公共外交的21世纪长征。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而以大学生为核心的公共外交,应该是最强大的宣言书、宣传队和播种机。他们让崛起的中国人性化(human face),让中国外交更加以人为本,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长期友好奠定最重要的基石。


作者简介:

作者谢韬,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院长,教授。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