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春4月14日電(記者周長慶、劉碩)在吉林省大安市進行的一場遼金時期古法燒酒蒸餾工藝模擬試驗中,運用1000多年前的古代燒酒蒸餾工藝成功獲取燒酒。專家認為,這證明了根據古書記載和當地考古遺跡反映的釀酒方法的合理性,也進一步證明中國白酒釀造技術起源於遼金時期的東北地區。
13日的這次試驗選用的方式是嚴格按照出土文物和《遼史》等古代文獻記載所設計的。試驗人員此次在大安市釀酒總廠院內用此前出土的灶臺石搭起石灶,選用的蒸鍋、“天鍋”(用於冷卻)以及木甑(用於蒸酒)等都是在專家指導下按照出土文物所復原,再現了原始的燒酒場景。
據大安市釀酒總廠總經理孔令海介紹,試驗所需的原材料也是按照古史記載的“以糜造酒”的要求,把黃米、高粱、水稻等造酒原料,在古法記載的木板窖中發酵製成。
記者在試驗現場看到,一口直徑一米半的淺腹蒸鍋被架在石灶之上,鍋內水深15釐米左右。試驗人員在蒸鍋上的木甑內放入發酵好的釀酒原料後便開始進行蒸餾。木甑內產生的水蒸氣不斷凝結在位於木甑之上的“天鍋”底部,“天鍋”內的冷水和冰塊促使水蒸氣迅速凝結為液體,經過半小時左右的蒸餾,燒酒開始通過木甑腰部的導流管緩緩流出,傾入酒缸內。
經過現場試驗人員測定,在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內,總共釀出約50公斤燒酒,平均酒精度為54.5度。品嘗剛剛“出鍋”的燒酒的人都表示,雖然度數較高,但味道香甜,口感純正。
據介紹,此次使用的300公斤造酒原料還將進行兩次、每次28天的發酵後蒸餾釀酒。經過此前進行的幾次預試驗表明,這種古法釀酒最後的出酒率在45%-50%。
中國著名遼金考古專家、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教授馮恩學告訴記者,燒酒蒸餾工藝模擬試驗獲得成功,證明了之前根據考古發現和《本草綱目》等史料記載所設想方法是正確合理的。以往全國各地考古酒窖遺跡發現較多,但是燒酒遺跡中未發現燒酒鍋具,嚴重制約了對早期蒸餾燒酒工藝的研究。
據介紹,自2012年以來,大安釀酒總廠在搬遷廠房時在原廠底下出土了大量燒酒器具,經吉大考古人員挖掘考證,並在北京大學進行了“碳14”“花子孢粉”等鑒定,確認大安發現的釀酒遺址為遼時期(公元1035年左右)的遺址,把中國蒸餾白酒起源由以往認定的元代至少向前推進了200年。
目前,融合了歷史、文化和民俗的大安老窖酒釀造技藝已經被評定為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積極申報國家和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