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無鋒德國初嘗勝果難掩問題

text

新華社西安6月17日電

題:無鋒德國初嘗勝果難掩問題

新華社記者陳晨

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讓德國隊延續了1990年世界盃以來首戰全勝的紀錄,球隊似乎嘗到了無鋒戰術的甜頭。對他們而言,重拾定位球和鏟球法寶是本場最大收穫,但葡萄牙隊場上意外頻出也讓德國青年軍的勝利意義大打折扣,無鋒戰術能否持續奏效仍有待觀察。

縱觀全場比賽,德國隊並未像本賽季拜仁那樣一味追求控球,反而控得很有效率,減少了無謂拿球,注意節奏變化,得球後敢於向前推進。同時,後防線陣型保持較好,防守球員位置感強,高位逼搶極大壓縮了葡萄牙隊的拿球空間。在防守角球和定位球時,德國隊充分發揮了人高馬大的身體條件優勢,全面掌握“制空權”。

更難能可貴的是,德國隊本場比賽重拾了“鐵血戰車”的鏟球傳統。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鏟球、鏟傳、鏟射一直是德國力量派打法的重要武器,鏟球兇狠但極少傷人,彌補了球員因身材高大而啟動慢、轉身慢的劣勢。2006年世界盃以後,德國隊開始走技術路線,這一“絕技”已極少使用。本場比賽中,拉姆、胡梅爾斯在防守中多次重新使用該技術,讓人們依稀看到了當年血性與硬朗球風的回歸。

但勝不足喜,一場大勝並不應將德國隊推上神壇。無須諱言,4:0的比分並非兩隊真實實力的寫照。兩名球員受傷下場、過早出現的點球、稍顯嚴苛的紅牌判罰,打亂了葡萄牙隊的陣腳,也讓德國隊的大勝帶有一定偶然性。

縱觀全場,擺出433陣容的德國隊在進攻時頻繁大範圍轉移,中前場球員頗具想像力的穿插跑動創造出諸多良機,但無鋒卻讓進攻效率大打折扣。格策、厄齊爾等中場球員在臨門一腳時普遍拖泥帶水,球風偏軟,缺乏“一劍封喉”的果敢,他們各自錯失一次單刀球便是明證。如此表現,在遇到強隊挑戰時很可能成為“致命之殤”。

此外,由於葡萄牙隊大多數時間陣型並未全線壓上,導致德國隊賽前演練的快速反擊戰術沒有奏效。而在快速反擊中,需要的往往是正印前鋒剎那間的爆發力和精準射術。如此看來,只帶有一名正印前鋒克羅澤的德國隊前景如何,仍需要強隊的進一步檢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