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通达或放松:一份自我隔离期间的外国文学书单

亚太日报

text

如果你想读却未读的书时常缠扰你的思绪,那么很可能是因为你目前的闲暇时间比较多(虽然背后的原因也许很糟心)。没有人会选择在这种时候攻克他们的“想读”书单,但在患难时期,书籍其实扮演着独一无二的角色。一本好书能够转移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更加通达开阔,它不仅是一种消遣放松的工具,而且能让我们以更丰富的方式触摸这个世界,明确我们在其中的位置。以下图书精彩绝伦,引人入胜,每本书都通过自己的方式探索了我们人类的意义。

《西风》( The Western Wind**)**

《西风》 萨曼莎·哈维 著

我这几年最经常“逼迫”别人读的小说就是这本。简直精彩绝伦。小说的背景设定在15世纪大斋节期间英国萨默塞特郡的某个小村庄,故事围绕一个诡诈的神秘事件展开——谁应该对村庄捐助人的死负责?它同时深刻地探索了信念、愧疚感和社会凝聚力的意义。哈维对人类行为中的细微变化和条件反射的高质量解读让整本书升华了。

《魔山》

《魔山》 [德] 托马斯·曼 著 钱鸿嘉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5

诚然,这本书应该在封面标注“害怕长年累月地被困于疗养院的人慎读”,但如果你能像书中的主人公汉斯·卡斯托尔普一样,在那所阿尔卑斯山中的疗养院中坚持到底,你便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很难相信托马斯·曼原本打算把这个以一战在欧洲爆发前夕为背景的史诗巨作写成一个短篇故事,但很显然,他后来发现需要700页纸才能完成这个描写人类文明和其中弊端的、既引人入胜而又离奇古怪的作品。

《突发事件的祷告》( Devotions upon Emergent Occasions**)**

《突发事件的祷告》 约翰·邓恩 著

邓恩的这本书记录了他在大病初愈时的一系列冥想、劝诫和祷告内容,这种16世纪的灵修类文学也许看起来不像你需要的那种定心丸,但对邓恩来说,书中的所有内容都发自内心。这本书描写的那种在病魔缠身,与社会短暂隔绝时对身体、思想和灵魂的关注,即使在今日看来也很有裨益,而且神奇地富有治愈气息。

《看不见的人》

《看不见的人》 [美]拉尔夫·艾里森 著 任绍曾 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4-5

这本书出版于1952年,小说家本·奥克里称之为“文学上一次教科书式的转折”。这本书本身的实验性质和尖刻的主题使它脱颖而出,成了改变文学标杆的小说。书中,一位没有名字的黑人讲述了他的人生故事:从他现在的地下室里的家,说到他的成长经历,半途而废的大学学业、工厂的工作,以及与一个黑人民权组织之间一波三折的关系。整个故事实在让人难以忘怀。

《别让我走》

《别让我走》 [英]石黑一雄 著 朱去疾 译 译林出版社2011-12

没错,从某种层面上说,这本书讲的是克隆人的故事,但其中更重要的主题是“人必有一死”的沉痛现实,以及我们该如何接受总有一天要与所爱之人分离的问题。美化粉饰是没有意义的:石黑一雄的作品讲述了一群寄宿学校学生在被当成科学实验品的过程中忧虑和不安的故事。但他还是保留了一贯的温情文风,书中也触及了连接我们之间纽带的核心,谈到了我们说不出口的话,以及我们之中谁会继续活下去等内容。

《请自便》(Feel Free)

《请自便》 扎迪·史密斯 著

这本杂文集内容繁多但很适合埋头其中,它展现了史密斯广泛的好奇心和奇思妙想,这些特质让她在阴暗与幽默,以及微小到庞大的转换中游刃有余。文章的主题包括史密斯在北伦敦的成长经历、美国歌手艾拉·费兹杰拉、贾斯汀·比伯,以及她作为一名生活在英国的国外移民对美国政局的看法。

《生活费》( The Cost of Living**)**

《生活费》 梅维斯·迦兰 著

迦兰生于加拿大,但本质上是一名“世界公民”——她在巴黎生活了大半辈子,其间一直保持着旅居各地的爱好和无意扎根的信条,这种人生态度影响着她的所有作品。这部作品集聚焦于她的早期作品和之前未被收录的文章,其中包括超级长篇《勃艮第周末》(The Burgundy Weekend),以及出类拔萃的《上岸》(Going Ashore),后者讲述了一个聒噪女人和她的年轻女儿在游船上的故事。

《洛莉·维乐斯》( Lolly Willowes**)**

《洛莉·维乐斯》 西尔维娅·汤森德·沃纳 著

很多人渴望从气人的家人身边逃离,但极少数人会选择寻求巫术的帮助——除了洛莉:她来到了一个名叫“大拖把村”的地方,并把家搬来了这里,后来她发现自己与魔鬼做了笔交易,还发现了一只名叫“醋”的猫。这个故事保留着20世纪早期的写作风格,读来令人愉悦,对于女性这种不惜代价逃离肩上担负的家庭责任的行为,这本书表示了欣赏。

《非常戛纳》( Super-Cannes**)**

《非常戛纳》 JG·巴拉德 著

如果巴拉德能亲眼看到他的许多怪诞预言都已成真就好了。虽然他已不在人世,好在我们还能拜读他的作品。这本《非常戛纳》作为千禧年的警告横空出世,书中有一个带门禁的高科技社区,社区里充斥着狡猾的高管,还有一名超级烦人的精神病医生,此人扮演着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中普洛斯彼罗的角色。这本满是暴力和危险分子的书非常扣人心弦,它会让你庆幸自己身在家中。

《不崩溃的艺术》( The Art of Not Falling Apart**)**

《不崩溃的艺术》 克里斯蒂娜·帕特森 著

每个人的人生总会遭遇波澜,但记者克里斯蒂娜·帕特森人到中年却经历了一个雨季——一场大病,丧亲之痛,以及失去了赋予她身份认同感和幸福感的工作。她并没有被打败,而是开始着手收集别人的故事,讲述别人是如何挣扎着怀着强大的心继续坚强生活、追求幸福的。

《伯莱十字街邮箱盗窃案》( Burley Cross Postbox Theft**)**

尼科拉·巴克 著

读这本书时,我正坐在轮船上漂洋过海,所以它已经通过了我的全面测试——它足以吸引无事可做的你。故事的背景设定在英格兰西约克郡的乡村:一群村民由于当地邮箱信件被盗的丑闻而名声受损(其中的一封被盗信件是写给地方政府的,里面可有100条附注呢)。不高兴的遛狗人、疯疯癫癫的业余剧作家和一名警察开始追捕符合特征的罪犯,书中充满了荒诞的幽默和文字游戏。

《我的脖子让我很不爽》

《我的脖子让我很不爽》 [美]诺拉·艾芙隆 著 李亚萍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4

每天当我照镜子,看到面部的皮肤弹性和青春活力一天不如一天时,我就会想到诺拉·艾芙隆。但这些日落西山的感叹并不能遮盖我们精彩人生的光芒:艾芙隆在书中分享了她在约翰·肯尼迪任总统时期在白宫实习的经历,确信自己是唯一一位未被他占过便宜的女性雇员(“可能是我的穿着的关系——我老穿花花绿绿的代纳尔面料衣服,它们看起来跟蒸馏过的Velveeta奶酪一个样”),她还讲述了自己寻找完美手提包的故事,以及(此处点题)她对读书的终生热爱。

本文作者Alex Clark是《卫报》《观察者报》撰稿人。

(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