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不悶| 讓更多人"觸摸到"中華文化—— 香港"鐘錶大王"談收藏

亞太日報

text

香港“鐘錶大王”李秀恒(右)向本文作者介紹一件價值千萬的汝窯青瓷藏品。

文| 亞太日報特約記者 李豫川

桌上擺着幾件宋代瓷器,其中一件汝窯青瓷格外討人歡喜。見我們好奇,現任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的李秀恒大方地讓我們上手把玩。這件市場價值千萬的寶貝,拿在手上感覺很輕,色澤瑩潤,韻致淨雅,真可謂“雨過天晴雲破處”。李秀恒說,現今世界博物館收藏的汝窯青瓷不到三十件,他有幸擁有,相當知足。擁有價值逾10億港幣的古董收藏,他卻認為自己只是寶貝的暫時保管者。所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李秀恒的“野心”是讓普羅大眾共同欣賞老祖宗留下來的好東西。

在香港,李秀恒是婦孺皆知的 “鐘錶大王”,也是位收藏發燒友。

汝窯青瓷傳世稀少,非常珍貴。圖為李秀恒的幾件藏品。

自多年前投資內地,工廠北遷後,李秀恒便開始涉足藝術品投資領域。從徹底的門外漢到小有名聲的藏家,這位“鐘錶大王”花了二十幾年時間研究、琢磨“老東西”。他說,收藏不只是要尋摸、要買回來,更重要是要懂欣賞,要識貨。每天於忙碌之後安靜地欣賞自己“淘”來的寶貝,李秀恒感到無比幸福,那一刻,自己仿佛與歷史握了手。

國際拍場上的座上賓

李秀恒偏愛元明清瓷器,他覺得皇帝用過的東西肯定是好的。他收藏的官窯瓷以“康雍乾”三朝最多,辦公室裡就擺着多件唐英的瓷器作品。唐英是清朝雍正乾隆時期江西景德鎮督陶官,其將經典的瓷器樣式與新穎的造瓷技術結合,博得了皇帝賞識。

李秀恒辦公室內陳列着的多件唐英瓷器作品。

“國力強時做的東西真是厲害。”李秀恒頗有心得地講,古代燒制瓷器須1200度高溫,燒48小時,師傅手藝必須精湛,稍有差池就前功盡棄。一件件曾經入了皇帝法眼的瓷器現在卻安安靜靜地躺在他的家中、辦公室裡,李秀恒倍感榮幸。

馳騁國際拍場多年,李秀恒說,中國的確強大了。以前,歐美和日本的藏家都鍾愛收藏中國藝術品,隨着歐美經濟不景氣,很多世家紛紛拿出 “傳家寶”,而買家大部分來自香港和內地。中國藏家成了國際拍賣市場的座上賓,也助推了國際藝術品市場行情。

不貪心,要求真

作為資深藏家,李秀恒幾十年來堅持自己 “寧可買貴,不可買錯”的原則,因為贗品永遠都是贗品,買錯便意味着 “永不翻身”。當今古董作假技術五花八門,他建議藏家要高度警惕,一要追溯藝術品來源,二要加強學習、研究歷史。

作為資深藏家,李秀恒認為自學歷史、藝術很重要。

心不要貪、要求真——他坦言自己有收藏潔癖,眼裡不揉沙子。李秀恒談起一位朋友,其在內地有影視拍攝場,也因此買了許多便宜的銅器、瓷器。這位朋友喜滋滋地認為,大堆便宜貨中若現一件真品,便是運氣,是賺了。李秀恒不贊同朋友的觀點,他說,作為藏家,一百件真品裡有一件是贗品,此人的收藏也不可信了。

信奉完美主義的李秀恒不允許一件贗品存在於他的收藏世界,對他來說,心裡舒坦很重要。

這些年,為了寶貝,李秀恒也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藏家競爭,但他始終保持冷靜克制。他相信緣分,也建議藏友們在拍場上要隨緣,切勿強求。競拍時設個底價,超過限度,就不要爭了,把熱鬧留給其他人。

獨樂不如眾樂

2007年佳士得拍賣,李秀恒沖着瓷器去了。對佛像毫無研究的他卻在預展時被一尊元代觀音像吸引,“線條太美了”!他隨即推薦給了好友,好友決定親自到佳士得看看。雖已過下班時間,但拍賣行特別為他們開了 “小灶”。後來,朋友最終未買,李秀恒心裡卻放不下了。那次拍賣季,這尊驚豔的觀音像卻意外流拍。而李秀恒卻一直留心,經過與拍賣行的三年漫長磋商,他有幸請回了這尊佛像。

李秀恒請回的這尊元代觀音像,曾是佳士得某次拍賣季的封面拍品。

這尊重約一噸,高一米三的元代觀音像是他引以為豪的藏品。他說,待時機成熟,將與香港公眾見面。

好東西是有靈性的,它會自己找到主人!

坐擁數億珍貴藏品,李秀恒很想有機會拿出來與普羅大眾分享。他透露,香港的民間收藏界其實“臥虎藏龍”, 許多藏家把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一件件買回來, 香港在保護國家文化上默默地做出了貢獻。

“倫敦、紐約、巴黎、北京都有自己的博物館,但香港沒有”,這是李秀恒的一大心結。明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他心底有個計劃,要把自己的“寶貝”與民眾分享,讓香港的年輕人和訪港遊客真切地“觸摸到”中華文化。

責任編輯:李夢歌

香港不悶·李豫川 作者簡介

李豫川,成都人。

埃及解放廣場洶湧的人潮,利比亞班加西此起彼伏的槍聲,這一切讓我體會到“記者”的含義,明白了用筆書寫的意義。在埃及兩年工作的經曆,也讓一個嬌憨的女孩踏上了自我發現的旅程。

2013年春天,惜別古老的尼羅河,來到維多利亞港畔,中東的轟烈已成雲煙,眼前展現的是“東方之珠”的動感。我喜歡漫步於港島上環的古老街巷,在市井小店裏品嘗鮮蝦雲吞。幸福,其實就這麼簡單而實在!

在香港,我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一盞複古燈、一臺筆記本,我享受在香港的夜裏碼字,記錄不是為了刷新自我的存在感,或證明在熱點、重大事件中的“我在場”,而只是源於一顆熱愛“寫字”的心,一股想要分享美好的勁兒。我的字裏行間,只想體現那些豐富的人、有趣的事、真實的日子。

當你刷完屏,能輕輕歎一句,“噢,香港原來是這樣!”,這便足夠!香港不悶,也許比你想像的更豐富!

來吧,讓我們一起品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