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綜合報導,據《華爾街日報》消息,印度出生的納德拉(SatyaNadella)被任命為微軟公司首席執行長,這在中國引起了震動。中國人不明白,為什麼獲得美國大公司高層職位的常常是印度人而不是中國人。
為何百事公司的諾伊(IndraNooyi)、德意志銀行的簡恩(AnshuJain)和萬事達卡的彭安傑(AjayBanga)這些印度(裔)CEO能在西方大企業裏取得成功?他們對英語的熟練掌握以及對西方文化的熟悉是顯而易見的原因。但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因素:印度人遠比中國人更願意到別處去工作,而中國人在國內有更多的機會和不錯的薪水,往往不願意背井離鄉出去闖蕩。
根據人力資源諮詢公司怡安翰威特針對科技公司的一項調查,中國主管職位的年薪已經達到13.1萬美元,幾乎與日本並肩,比印度更是高出三倍。印度這種層次高管的平均年薪只有3.5萬美元。中國大陸的高管薪資水準僅比美國低五分之一,比韓國和臺灣都要高。
在印度生活還是挺艱苦的,而近年來中國的生活條件已變得相當舒適,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中國人不願意出國。在匯豐的一項對駐外人員的調查中,中國儼然成為外派人員的首選目的地。即便有些中國高級經理為了躲避空氣污染而逃離大陸,他們也更可能選擇落腳香港或新加坡,而不是去東南亞或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去獲得真正的國際經驗。
高級獵頭公司海德思哲的高級顧問寒山(EmmanuelHemmerle)說,中國人一般不會為了職業發展,去巴西等地方鍛煉。中國是一個高速增長的市場,每個人都認為這裏最有機會。儘管中國有數量龐大的大學畢業生(預計2014年將有730萬畢業生),但十分缺乏高端人才。諮詢公司麥肯錫指出,由於中國學生英語能力不夠,教育體系又偏重理論而非實踐技能,因此中國求職者中適合在外國公司工作的不到10%。
在中國,外企已不再是求職者的上選,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對本土人才越來越有吸引力。由於中國最有前途的高管被各路企業爭奪,所以很多人感覺他們在中國的機會比國外多。
他們的感覺或許是對的。怡安翰威特稱,最優秀的人才在中國能迅速獲得提拔。在中國從實習生晉升為首席執行長需要15年時間,而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則需要25年。德勤董事總經理DonRiegger稱,由於中國高層人才的短缺,公司往往會過度提拔那些有潛力的年輕中國管理人員,以避免從外部引進人才。
據寒山稱,在消費產品行業,中國高管的薪資已經高於美國同行。中國高管有時甚至會為搬到國外付出代價。他們在國內習慣了兩位數的年薪資漲幅,在海外很少超過5%。而在成熟市場的人才供應充足,晉升的速度也比較慢。
有些跨國公司也希望讓公司最優秀的中國高管留在中國,因為中國市場對公司而言很重要,懂得中國市場的人才又不夠豐富。這可能會影響這些高管的職業生涯,因為他們會被看作中國專家,而非到了其他市場也能適應的全才。也有跨國公司努力想要培養來自中國的人才,讓他們在海外鍛煉,但這些人才自己往往不那麼願意。在IBM工作了36年的吳寶淳看到很多中國員工被派到海外後一兩年後又回到中國。這些員工告訴他,中國發展非常快,他們不想與中國脫節。
但老是守著中國市場也不是辦法,中國的年輕經理人可能給其帶來競爭壓力,因為新生代往往英語能力更強,也具備更廣闊的國際視野。事實上,不僅是外企,像華為和海爾這樣的中國大型民營企業在提拔高管時越來越要求他們擁有多次外派的經歷。國有企業也在試圖實現全球化,並將員工派到海外去,所以海外經驗變得越來越重要。
外派工作可能短期來說有損失,但長遠來說可能是明智之舉。北京人AmyYang在2007年時被一家美國大型消費品生產商派到了總部工作,現正在尋找美國或亞洲的工作機會。儘管獵頭告訴她,她要是留在國內晉升速度或許更快,薪資也更高,但她對這一決定並不感到後悔。“如果我一直留在國內,可能就沒有機會在國際層面打造品牌並帶領創新。她說,“職場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衝刺,我的海外工作經歷會在今後獲得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