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投資者不得不防的“尾部風險”

金融时报

text

【亞太日報訊】據金融時報報道,想像一下全球最大產油國沙特發生革命的後果。原油價格將不再升至每桶100美元以上了嗎?或者想像一下,同時發生多起在2.1萬億歐元規模的義大利主權債券市場上拉響警報的事件——比如,在馬泰奧•倫齊(MatteoRenzi)政府垮臺的同時,60萬人為了躲避維蘇威火山(Vesuvius)爆發而疏散——結果會怎麼樣?

無論這些情景看起來或許是多麼不可能,對於專業投資者而言,在決定他們在2016年把資金配置到何處時,進行這樣的情景推演是必不可少的。或許存在機遇,但不要忘記評估風險。

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銀行和評級機構有缺陷的模型扮演了重要角色,對其的批評使得“尾部風險”這個詞流行起來,現在已成為投資界的日常用語。尾部風險描述的是那種或許會發生、但沒有被普遍預料到的衝擊。所以,當發生尾部風險時,最終通常會重創投資。

例如,正如英國《金融時報》在近期對2015年發生的衝擊的系列報導中所分析的那樣,去年便發生了一些令投資組合受損的意外事件。

從去年1月瑞士央行(SwissNationalBank)宣佈本國貨幣不再掛鉤歐元,到12月專做信貸基金的ThirdAvenue清盤一只著名共同基金,這些似乎在定期提醒投資者,突發事件是如何毀掉一種看似有前途的投資策略的。

於是,我們最近幾周向投資者和策略師收集意見之後,在此列出2016年值得關注的一些有可能發生、但幾率不高的尾部風險(有好有壞)。

中國:放緩並非和風細雨

鄧普頓全球宏觀(TempletonGlobalMacro)的首席投資官邁克爾•哈森斯塔布(MichaelHasenstab)說:“我們的押注是,中國不會發生硬著陸……如果有任何原因導致事情不是這樣,那將改變整個棋局。有關中國市場的押注,是任何投資者都必須做出的最重要押注。”

這家債務投資機構以對愛爾蘭或烏克蘭等高風險國家進行大舉押注而聞名,它特別提到中國經濟狀況,是合情合理的。

2015年的重大意外事件之一,是中國當局在8月允許人民幣匯率下跌,在全球市場引發了一個月的動盪,致使美聯儲(Fed)推遲加息。

當時和現在人們的主要關切,是中國經濟放緩的速度有多快。過去10年裏,大宗商品需求提振了全球新興市場經濟體。如今,購買放緩刺激原材料價格大跌,並讓原材料生產國普遍感到痛苦。

這一變化發生的同時,中國當局正嘗試實現經濟轉型,從依賴對建築和基礎設施的投資,轉向依賴國內商品和服務消費的擴大。

然而,如果中國弄錯了改革和經濟刺激的組合,將發生影響全球的經濟崩潰或者匯率崩盤。

這兩種情景並非相互排斥,但花旗(Citi)的新興市場經濟學主管戴維•盧賓(DavidLubin)說,投資者應當密切關注中國的資本流出狀況。

隨著中國央行(PBoC)干預市場以捍衛人民幣匯率,其外匯儲備已從2014年6月的近4萬億美元下降到當前的約3.4萬億美元。一直以來,中國當局僅僅允許人民幣小幅貶值。

這麼大規模的外匯儲備仍給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多種選擇,但一些分析師質疑這些儲備的真實價值,因為當央行必須採取行動這一點本身凸顯出人民幣的根本脆弱性時,動用儲備可能對人民幣匯率產生負面衝擊。

“在某一階段,外匯儲備或許會降到一個臨界值,屆時市場參與者會開始質疑,中國的政策靈活性是否真的像他們以前認為的那樣強大,”盧賓說。“對新興市場而言,那不是一個好結果。”

通脹回歸

新興市場貨幣、尤其是人民幣的大幅貶值,或許會通過降低美國和發展中國家進口商品的價格,幫助抑制這些國家的通脹。

不過,幾家投資機構特別提出,在央行出手防止經濟滑入通縮和蕭條7年之後,通脹有了抬頭的風險。

去年12月,美聯儲宣佈,未來幾年利率將“逐步”提高,但經濟快速回暖可能會顛覆人們對債券價格的假設。債券價格會隨著利率升高而降低。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JPMorganAssetManagement)的投資組合經理伊恩•史泰利(IainStealey)說:“作為固定收益投資者,我們最大的尾部風險是,當前根本不是低增長、低通脹的環境,經濟增長和工資上漲實際上在加速。美聯儲完全落在形勢後面,這正是我們擔心的風險。”

可能甚至不需要經濟更強勁地增長,都可以讓我們感到意外。美國的失業率已從逾10%下降到僅僅5%,這意味著雇傭和保留員工已變得更困難。

當失業是個大問題時,我們經常聽到著名的投資機構和經濟學家警告稱,央行的債券購買計畫會帶來通脹風險。在等待6年之後,通脹論者已被放逐到邊緣地帶。

InsightInvestment的保羅•蘭伯特(PaulLambert)說:“在美國,工資上漲可能會導致一個節奏快得多的利率週期,儘管相對仍然溫和的增長將顯著加大貨幣市場和資產市場的波動性。這就好像,當所有人都不再相信小男孩的話時,大灰狼或許最終就來了。”

或者,風險在於,行動遲緩的不是美聯儲,而是投資者。市場價格暗示,美聯儲2016年將進行2次25個基點的加息。然而,政策制定者平均預測將進行4次25個基點的加息,而經濟增長強勁可能帶來更大幅度、更高頻率的加息。

迄今為止,不理會美聯儲更為鷹派的預測一直是一項不錯的策略,許多投資者仍預測,長期利率基本沒有發生變化的動能。但“我們正在接近一個拐點,”摩根大通的美國利率策略主管亞曆克斯•羅維爾(AlexRoever)指出,“大潮退去之時,我們將感到一些壓力。”

美元下跌,大宗商品反彈

說投資者已對大宗商品產生幻滅感,還是委婉的。作為一個資產類別,大宗商品在過去十年裏承諾多、兌現少,帶來的唯有失望。

比如,彭博大宗商品指數(BloombergCommodityIndex)——投資者廣泛追蹤的涵蓋22種大宗商品的一項寬基指數——已下跌至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點,自2011年以來連續5年下跌。

不過,儘管沒有幾個人預測大宗商品的價格會回到鼎盛時期的水準,我們仍可能找出一些將提振市場情緒的小概率事件——不僅僅是中國經濟增長提速將產生的明顯效果,或者北京方面為推動增長而推出一項龐大的刺激計畫。

一個這樣的小概率事件是美元大幅貶值,因為美元走強是2015年大宗商品市場遭遇的最強逆風之一。由於資源是以美元定價的,美元走強使原材料對美國以外的買家而言變得更昂貴。如果美元走低,將帶來一次受歡迎的原材料降價。

“匯率行情是非常難以預測的,如果美元貶值,那將不是第一次將人們的共識預測打個措手不及,”麥格理(Macquarie)大宗商品研究主管科林•漢密爾頓(ColinHamilton)說。“困難在於找出可能導致美元由強轉弱的原因。”

可能會嚇住看空大宗商品的人的另一個或許更不可能的事件是,試圖控制石油產量的卡特爾組織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內外的大型生產國共同降低原油產量。

一份降低產出的協議不但將為原油價格提供底部支撐,還可能引發一次所謂的逼空,因為對沖基金和投機者會爭相平掉押注油價進一步下跌的創紀錄空頭倉位。

漢密爾頓表示,油價上漲可能也有助於吸引資金重返大宗商品領域。去年大宗商品行業表現疲弱的原因之一,是那些主要投資於石油、但也對金屬和穀物有敞口的投資產品遭到嚴重拋售,而金屬和穀物市場艱難應對大規模的贖回。

常態化並非美好又安靜

投資者已經習慣了一個由央行主宰的世界。這些央行實行龐大的購債計畫,壓低了政府借債的成本,這進而支撐起了股票和房地產等資產的價格。資金流向了一切可以獲得一絲一毫額外收益的地方。

如今,美聯儲已開始加息,沒有了央行不斷支持的世界將變成什麼模樣?

安聯(Allianz)首席經濟顧問穆罕默德•埃爾-埃利安(MohamedEl-Erian)表示,如果美聯儲和其他央行確實成功地讓世界回歸“常態”,那或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

“我們將退出央行成功壓制住市場自然波動的時期,”他說。“大量資本(借助美聯儲的量化寬鬆計畫)流入了新興世界,如今,隨著波動性加劇,這些資金將持續尋求撤出。在某些情況下,這將加劇那些已發生紊亂的市場(的狀況)。”

牢記歐洲

意外之事未必都是壞事。貝萊德(BlackRock)首席投資策略師尤恩•卡梅倫•瓦特(EwenCameronWatt)關注著歐洲,那裏初露端倪的復蘇將得到政府擴大支出的提振——政府增加支出的部分原因與難民流入有關。

我們總能挑出一件不大可能的意外事件。我認為,更有趣的是挑出一些似乎可能的事件,比如歐洲經濟表現不錯而美國增長低於預期。如果2016年下半年歐洲經濟增速超過美國,那將是一件意外之事。”

這樣的結果或許會讓歐洲上市公司在2016年錄得利潤增長。自2010年以來,歐洲上市公司便一直未能實現利潤增長,每年都讓策略師和分析師的預測化為泡影。

然而,政府債券的持有者或許就不那麼開心了。2015年年底的一件意外之事,是歐洲央行(ECB)在12月決定不擴大每月購債規模,而在消息公佈之前,該行似乎給出了相反的強烈暗示。

更強勁的增長將挑戰人們關於非常低的利率已成為常態的假定。

但要提防“英國退歐”

英國保守黨政府已承諾就是否脫離歐盟(EU)進行全民公投,以滿足對戰後憲法和商業協議感到不滿的大部分黨員的要求。

風險在於“退歐派”取得勝利,在那之後,在現實、法律和憲法影響方面將產生一長串的未決問題。

例如,歐盟聘用了歐洲大陸的專業貿易談判代表,那麼誰將為英國在世界上的新位置而談判呢?跨國銀行將如何處理那些不再處於歐盟內部的歐洲總部?如果英國其他部分脫離歐盟,蘇格蘭可以留下嗎?

正如花旗首席經濟學家威廉姆•比特(WillemBuiter)所說:“如果出了差錯,那麼未來十年英國經濟將一蹶不振。由於這會引發歐盟是否將解體的不確定性,其影響將大到足以對全球經濟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