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刃行動”引發的問與答

text

新華社北京7月15日電(國際觀察)“護刃行動”引發的問與答

新華社記者趙悅

閆亮

以軍對加沙地帶發起的“護刃行動”15日進入第八天。據巴方統計,截至當地時間14日晚,以軍行動已造成185名巴勒斯坦人死亡、1385人受傷。

巴以之間的劇烈衝突,引發一系列讀者可能關心的問題,現解答如下:

問題之一:為何突然大打出手?

答:表面上看,以色列認定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在約旦河西岸地區殺害了三名猶太青年,一名巴勒斯坦少年隨後被燒死,是這次巴以衝突的直接導火索。

但中東分析人士指出,以色列重拳打擊加沙地帶的哈馬斯有兩個考量。首先,毗鄰加沙地帶的埃及近兩年來局勢不穩,哈馬斯趁機通過走私通道運入了大批軍火,這對以色列的安全構成威脅。

其次,哈馬斯與巴勒斯坦另一重要派別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達成和解並組成聯合政府,團結的巴勒斯坦將對以色列構成不利因素。通過打擊哈馬斯,以色列可以達到分裂巴勒斯坦的目的。

問題之二:雙方有何最新武器登場?

幾天來,哈馬斯共向以色列發射了980餘枚火箭彈,其中一些甚至打到100多公里外的以色列腹地。可見,哈馬斯武器的數量及品質較以往有所提升。

據悉,哈馬斯使用了新型的“格雷德型”導彈,其射程增加不少。另外,哈馬斯首次使用了攜帶炸藥的無人機攻擊以色列,被以軍用“愛國者”導彈攔截。

以色列向加沙邊境地區調集了包括炮兵、坦克兵在內的機械化部隊。以色列政府8日緊急徵召了4萬名預備役軍人,以應對當前的緊急情況。以色列2011年投入使用的“鐵穹”防禦系統再次發揮作用,成功攔截了約200枚火箭彈。

問題之三:以色列陸軍是否會大規模進入加沙地帶?

以方是否會發起地面攻勢,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戰局發展和以方對轟炸效果的判斷。如果以方轟炸未能遏制住哈馬斯的火箭彈襲擊,隨著戰事加劇,國內民眾危機感增加,以方發動地面攻勢的可能性將增加。

同時,如果過度打擊哈馬斯,加沙地帶可能出現更多極端武裝派別,這也是以方發動地面行動前需要考慮的因素。此外,以軍若進入加沙地帶,將比以往付出更多的傷亡代價,這對以色列政府將造成壓力。

問題之四:雙方傷亡會有多大?

巴勒斯坦襲擊造成一些以色列人受傷,但無人身亡。根據以往經驗,這次巴勒斯坦方面將付出慘重的傷亡代價。“護刃行動”開始後的頭三天,以軍已向加沙地帶投射了將近900噸的炸藥,是“防務之柱”行動的兩倍。

以色列近兩次對加沙地帶實施的打擊分別是2008年年底至2009年年初的“鑄鉛行動”和2012年11月的“防務之柱”行動,前者持續了22天,後者持續了8天。“鑄鉛行動”造成千餘名巴勒斯坦人死亡,以軍損失了一個班。“防務之柱”致使大約200名巴勒斯坦人和6名以色列人喪生。

問題之五:以色列能否達到目的?

答:以色列向來把國土和國民安全作為頭等大事。面對安全威脅,以色列從來不是進行對等還擊,而是以數倍的強度予以報復,不惜以對方重大的人員傷亡為代價。

分析人士認為,通過展示軍事實力,以方的行動色列可以起到遏制哈馬斯武裝力量的作用,但同時也造成大量巴勒斯坦人傷亡。從巴以仇殺並未徹底消除、暴力事件時有發生來看,借助武力的辦法並不能使以色列徹底達到維護自身安全的目的。

問題之六:哈馬斯發動襲擊有何考慮?

答:媒體分析認為,由於巴勒斯坦大選日期臨近,通過這次武裝衝突,一直把武裝抵抗以色列作為基本政策的哈馬斯,可以借機向巴勒斯坦民眾展示“形象”,獲取巴民眾的支持。

問題之七:哈馬斯與以色列為何結仇?

答:哈馬斯是巴勒斯坦的一個派別,由謝赫·艾哈邁德·亞辛於1987年宣佈成立。哈馬斯反對巴以和談,主張通過武裝鬥爭解放“全巴勒斯坦”土地,拒絕承認以色列的生存權利。2007年6月,哈馬斯通過武力奪取了對加沙地帶的控制權後,視其為主要安全威脅之一的以色列開始對加沙地帶實施全面封鎖,嚴重影響了加沙人的生活,也嚴重壓縮了哈馬斯的活動空間。

問題之八:巴以雙方有無停火可能?

雙方至今沒有停火跡象,媒體預計此次衝突將持續一段時間。哈馬斯提出了停火方案,包括解除對加沙的封鎖,釋放以色列關押的巴勒斯坦人等。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13日在內閣會議上說:“我們正加大對哈馬斯的攻勢”。內塔尼亞胡表示,不會因國際社會壓力而終止對巴勒斯坦武裝人員的軍事打擊。

問題之九:國際社會對衝突有何表態?

答: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13日通過其發言人發表聲明,呼籲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立即採取措施結束衝突,避免更多傷亡。聲明說,潘基文相信,任何一方都不可能通過軍事手段解決巴以之間長期而嚴重的政治爭端。

阿拉伯國家譴責以色列“野蠻”轟炸,並召開了緊急會議商討對策。埃及14日提出了停火方案,歐盟敦促雙方儘快停火。美國國務卿克裏表態說,遭到火箭彈襲擊是任何國家都不能接受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