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今年,共有83個國家和地區提交影片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打破了此前紀錄,但真正的得獎熱門就沒那麼多了。紐約時報中文網8日發表文章稱,真正有實力角逐2月22日奧斯卡獎的影片最多20多部。文章摘編如下:
俄羅斯影片《利維坦》是一部緊張的政治劇。
瑞典電影《不可抗力》劇照
雖然沒有顯然特別受喜愛的影片,但與近年相比,今年歐洲提交的影片看起來既強勢又多樣化,所以有理由認為歐洲影片將最終主導競賽過程。俄羅斯影片《利維坦》(Leviathan)和瑞典影片《不可抗力》(Force Majeure)很早就引起熱烈討論,前者是一部緊張的政治劇,後者以隱蔽的顛覆視角探討性別角色。雖然它們可能最終成為領跑者,但給電影節觀眾和評論家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其他影片。
比如波蘭影片《修女艾達》(Ida)。它由帕維爾·帕夫利科夫斯基(Pawel Pawlikowski)執導,故事發生在納粹大屠殺後,一個新修女發現自己是猶太人。同樣來自東歐的還有《白色上帝》(White God),這部政治寓言片具有《動物莊園》(Animal Farm)的色彩,片中的小狗們起義反抗人類主人。比利時是近些年這一獎項中崛起的勢力,本次提交了達爾代納兄弟(Dardenne brothers)的《兩天一夜》(Two Days, One Night),該片探討的是公司剝削,瑪麗昂·歌迪亞(Marion Cotillard)飾演一位即將被解雇的工廠工人。意大利和法國獲得奧斯卡獎次數最多,分別是14次和12次,所以需要一直對它們予以重視。
去年保羅·索倫蒂諾(Paolo Sorrentino)的意大利影片《絕美之城》(The Great Beauty)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今年意大利提交的是保羅·維爾齊(Paolo Virzi)的《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它把一部關於華爾街貪婪的美國小說搬到了米蘭的證券交易所。
法國參賽片《聖洛朗》講述了時裝設計師伊夫·聖洛朗(Yves Saint Laurent)的生平故事。
中國參賽影片《夜鶯》
與此同時,今年法國奇怪地有了兩部參賽片:除了伯特蘭·博內洛(Bertrand Bonello)關於時裝設計師伊夫·聖洛朗(Yves Saint Laurent)的傳記片《聖洛朗》(Saint Laurent),還有《夜鶯》(The Nightingale)。雖然後者名義上是中國參賽影片,對白是中文,但導演菲力浦·穆勒(Philippe Muyl)是法國人,故事線索似乎與他2002年的影片《蝴蝶》(The Butterfly)類似,都是公路電影,主人公都是一個老人和一個小女孩。
德國也提交了一部傳記片——《姐妹情深》(Beloved Sisters),它講述的是18世紀詩人、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席勒(Friedrich Schiller)與卡洛琳和夏洛特·馮·倫格費爾德(Caroline and Charlotte von Lengefeld)姐妹的愛情糾葛。以色列的《離婚審判》(Gett: The Trial of Viviane Amsalem)由羅內特和施羅密·艾爾卡貝茲(Ronit and Shlomi Elkabetz)姐弟導演,講述的是另一種家庭糾葛:一個想與丈夫離婚的女人發現自己受到猶太教法庭的無情擺佈。
茅利塔尼亞首次參加奧斯卡獎,電影《通布圖》講述了有關伊斯蘭聖戰者的故事。
西非沙漠國家茅利塔尼亞首次參加奧斯卡獎角逐,提交的是阿卜杜勒拉赫曼·西塞戈(Abderrahmane Sissako)的《通布圖》(Timbuktu),它似乎極有可能晉級。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個信奉世界主義的寬容社會在伊斯蘭聖戰者入侵、強制實行伊斯蘭教法後發生的故事。該片今年5月在戛納電影節上獲得兩個小獎,引起熱烈討論。它的主題當然很合時宜。
這個類別還包括三部關於同性戀生活不同側面的影片。葡萄牙影片《現在怎麼辦?告訴我》(What Now? Remind Me)似乎註定無法晉級:它是一部時長2小時45分的紀錄片,導演華金·平托(Joaquim Pinto)記錄了自己與艾滋病病毒的抗爭以及他與丈夫的生活。不過,另外兩部不應該被忽視:瑞士影片《圈子》(The Circle)審視的是20世紀50年代蘇黎世的地下同性戀,把紀錄片鏡頭與依劇本拍攝的場景穿插在一起;巴西的《愛,簡單》(The Way He Looks)講述了一個成長故事,一個懵懂少年努力克制自己對班上一個新來男孩的強烈喜愛。
阿根廷影片《荒蠻故事》是一個關於暴力與復仇的多段式影片。
拉美地區最耀眼的提交影片來自阿根廷——達米安·斯弗隆(Damián Szifrón)的《荒蠻故事》(Wild Tales)是一個關於暴力與復仇的多段式影片,分為六個部分,基調在荒誕派喜劇與情節劇之間轉換,高潮是一個災難性的婚禮。
本屆奧斯卡的選片過程將與過去類似。聖誕節前後將公佈包含九部影片的短名單,其中一些是投票選出的,還有一些是奧斯卡獎外語片委員會挑選的。1月15日將公佈五部提名影片。
短名單往往有些出人意料。去年,被大力吹捧、被認為穩操勝券的三部影片未能入選短名單,它們是智利的《格洛麗亞》(Gloria)、沙烏地阿拉伯的《瓦嘉達》(Wadjda)和伊朗的《過往》(The Past)。最後這部最令人意外,它的導演是阿斯哈·法哈迪(Asghar Farhadi),他的上一部電影《一次別離》(A Separation)獲得了2012年奧斯卡獎。相反,當年來自波黑、柬埔寨和匈牙利的一些不被看好的電影晉級了。
局外人很難把握的一個因素是片長。以美國標準看,今年提交的其中幾部影片特別長,很難估量奧斯卡投票人們對此感覺如何。阿根廷、加拿大、法國、德國、冰島、葡萄牙、俄羅斯和烏克蘭提交的影片時長都在兩小時以上。土耳其影片《冬眠》(Winter Sleep)片長將近3小時20分(而智利的《殺人》[To Kill a Man]只有緊湊的82分鐘)。
換句話說,隨著奧斯卡季向前推進,外語片類別中有很多故事可看。你可以期待這個類別出現最有吸引力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