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被按下“暂停键”的中国电影业:后疫情时代将如何重启?

综合

text

受全球疫情影响,从2020年春节档开始,中国电影行业热火朝天的发展洪流被按下暂停键,无论是定档电影的上映,还是待排摄影片的制作,以及与影视制作相关的一众上下游产业,均受到不小的影响。如今疫情渐缓,在近半年的蓄势待发中聚力已久的中国电影业,如何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2020年迎接自己的未来呢?

只有中国能办:来之不易的2020电影节首秀

在全国影院重启5天后,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7月25日成功在上海开幕。对于经历了180天休眠的中国电影行业来说,此次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举办让大家有了一种劫后余生的感慨。

尽管没有红毯和盛典,但是从热映的320多部中外新锐影片中可以看到,此届电影节品质如旧。数百部优中选优的影片佳作,伴随着多场电影论坛、拥有强大阵容的大师班,以及中国影视之夜上影之夜等周边活动,更能让观众感受到,在疫情防控状态下上海国际电影节不负众望,以中国速度举办出一场承载着国内外电影人文化交流的国际盛事。

在电影节期间,有业内人士向笔者吐露心声说,这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开幕举办,让大家很提气。确实,在电影节现场,笔者能够充分感受到那种紧张与活力兼具的气氛。

从接到组委会通知到开幕当天,负责电影节票务平台的团队只有短短几天准备时间。票务系统能不能顺利上线、电影票纸能否准备得当、观众入场面临哪些问题这些都是未知数。但是,开幕式当天的顺利开局,以及随后几天的平稳高效,都有力地证明了举办方,乃至整个中国电影产业应对挑战的能力。开幕论坛上,阿里影业总裁李捷就表示:海外好多电影节发来贺电,都用了一个词希望,因为他们都办不了线下,只有中国能办。

被疫情加速的新旧交替:电影拥抱科技革新

中国速度,不仅体现在电影节举办本身,更体现在中国电影业面对疫情拿出的高效应对方案。疫情伊始,春节档上映影片便遭遇了巨大挑战。随着疫情蔓延,所有影片集体撤档,票务平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退票压力。但淘票票依托自身平台优势,以最快速度实现集体退票,这在互联网程度较低的北美影业市场是无法想象的。

而当整个行业遭遇疫情冲击之际,如何通过科技革新推动产业重建,也成为攸关中国电影业未来命运的一大课题。在意识到行业效率、资源分配以及电影市场宏观面存在的供给侧、消费侧等诸多问题后,阿里影业选择用数字化加以破解,即利用软件技术开展科技创新。今年,阿里影业推出了内容+科技营销模式,实现电影新基础设施与内容的双轮驱动。通过借助技术手段,让电影内容产生二次消费,从而满足更多观影用户的期待。

过去5年,阿里影业完成了票务、宣发、内容的体系建设三部曲。而今年的全新升级,则承前启后,在之前新基础上,围绕3大平台领域进一步深入科技创新。无论是给票务平台增加快看沉浸式短视频入口,还是在宣发平台进行突破式直播的冲击播,都为中国电影业寻求新的出发点做了有益尝试。也正因为如此,李捷大胆预测今年下半年电影市场恢复后,基于在线直播、短视频等宣发手段将成为主流和标配。

后疫情时代的核心命题:内容依旧为王

从2020年春节档开始,中国电影行业整体按下暂停键,许多已经定档的电影被迫推迟。虽然部分影片未来会在7至10月陆续上映,但由于上半年疫情等因素的影响,许多电影没能及时开机。可以说,海外优质资源引不进来、国内影片进度跟不上将是明年中国电影行业可能面临的残酷现实。

做内容创作本身就是手艺活,快反而不一定是好,慢也不见得有问题。基于这样的理性判断,李捷提出了阿里影业的未来发展规划国际方面将继续寻找像《绿皮书》《海上钢琴师》《何以为家》这样的更多海外高质量影片。而国内方面,则通过吸引国内一流的内容人才进行合制、自制,以呼唤出更多类型内容的创新。阿里影业还提出了独立制片人计划,即发挥阿里自身平台优势,寻找优秀制片人和涉足新题材。李捷说:内容为王始终是真理,哪怕冒风险也要干。

随着复工复产的加速,中国电影行业也开始出现复苏迹象,但整个行业遭受的负面影响仍不可小觑。未来,如何快速转向重新平衡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是每一位中国电影人面临的挑战,也预示着竞逐未来产业新高地的更多创造力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