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加大进口俄罗斯能源,欧洲进退两难

亚太日报

text

当地时间4月27日,作为对此前一天俄罗斯宣布停止向波兰和保加利亚输送天然气的回应,欧盟宣布将进一步削减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然而令欧盟尴尬的是,英国《金融时报》当天却报道称,欧洲多家大型能源企业正在准备接受俄罗斯以卢布支付天然气的要求。欧洲企业公开“打脸”欧盟,将欧洲在制裁俄罗斯问题上的进退维谷暴露无遗。

一方面,制裁俄罗斯导致的后果,正给欧洲国家带来越来越大的经济压力。事实上,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盟追随美国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就一直被质疑为“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过去两个多月里,欧盟内部围绕是否加码制裁俄罗斯、特别是将俄罗斯能源部门列入制裁名单一直存在争议。尽管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贸易总额不过2000多亿美元,但其中涉及到关键的天然气、原油、煤炭、稀有金属、木材等重要能源产品和原材料商品,欧洲目前40%的天然气和27%的石油进口来自俄罗斯。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指出,一些关键产品的贸易受阻将对欧洲供应链造成严重破坏。

过去两个月的情况印证了Politico的这种判断。根据欧盟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最新数据,欧元区3月通胀率从2月的5.9%飙升至3月的7.5%,再创历史新高。其中,西班牙3月通胀率达到9.8%,为1985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3月份法国通货膨胀率达到4.5%,这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德国3月通胀率升至7.3%,为1990年两德统一以来的最高值,德意志银行副总裁卡尔·冯·罗尔日前警告称,若限制俄罗斯能源进口,德国今年的通胀率可能达到10%。日益高涨的通胀令欧盟家庭的购买力持续受损,快速吞噬普通民众的财富。显而易见,在俄乌冲突中,欧盟正日益陷入“美国拱火、欧洲埋单”的困境中。

另一方面,欧洲又难以摆脱自身在跨大西洋关系中的弱势地位。尽管过去多年欧盟一直试图推动“战略自主”,但却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在军事和安全问题上,欧洲长期依赖由美国领导的北约。欧洲国家在对外进行维和、开展反恐行动,背后也离不开北约的后勤和情报系统。因此,尽管法国总统马克龙喊出了“北约已经脑死亡”、尽管法德等国过去几年一直在推动组建“欧洲军”,欧盟至今也难以在安全领域摆脱对美国和北约的重度依赖。在经济上,尽管欧盟一直想要挑战美元的霸权地位,但欧元区“有货币政策、无财政政策”等缺陷让欧元始终难以挑战美元在国际贸易、特别是国际计价体系和支付体系中的强势地位。在发展问题上,欧洲数字化依靠美国互联网巨头,没有自己的搜索引擎,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均受制于人,许多核心技术也要仰仗美国。这种弱势地位决定了欧盟在面对重大地缘政治冲突和大国政治博弈时,不得不追随美国的脚步。

正是在这种双重压力下,欧盟内部的政治决策和经济决策日渐错位。《华尔街日报》日前报道称,虽然欧盟表面上制裁俄罗斯的声浪很大,但俄罗斯对欧盟国家的石油出口不减反增,“一个不透明的石油市场正在形成”。该报道援引一个油轮追踪机构的数据称,4月迄今,从俄罗斯港口运往欧盟成员国的石油数量已增至平均每天160万桶,比3月增长了30万桶。该报道提到,为了规避美国和欧盟可能的制裁,这些欧洲国家采取了一种“古老的做法”——将从俄罗斯购买的原油先运往一个未知地点,再与来自其他地区的货物混在一起,从而达到模糊原油来源的目的。4月以来,已经有1100万桶俄罗斯原油被运往未知地点,而此前这一数据是零。

这也再度证明,国际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部复杂精巧、有机一体的机器,拆掉一个零部件就会使整个机器运转面临严重困难,被拆的人会受损,拆的人也会受损。当今世界,任何单边主义、极端利己主义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任何脱钩、断供、极限施压的行径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任何搞“小圈子”、以意识形态划线挑动对立对抗也都是根本行不通的。

(来源:海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