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中東行為日本謀劃什麼?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新華社記者張月)2015年開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繼續推動其“俯瞰地球儀外交策略,於本月16日至20日對埃及、約旦和巴以地區進行了密集訪問。

這是安倍去年12月24日重新組閣後的首次出訪。分析人士認為,國家領導人的年度首次外訪通常被視作外交開局,安倍此行的意圖在於通過援助撈取政治支持,維護日本在中東地區的利益,併為其經濟尋求增長點。

收買人心

安倍16日開始訪問中東國家。他在訪問埃及和約旦後,造訪了耶路撒冷和巴勒斯坦,原計劃他還將訪問黎巴嫩和土耳其,但由於突發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綁架日本人質事件,安倍縮短行程提前回國。

分析人士認為,與安倍2013年密集訪問海灣國家的“能源外交策略相比,此次出訪地都不是“能源大國,因此他此行的重點有更多政治考量。

1月17日,安倍訪問開羅時,承諾將為中東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25億美元新援助,其中2億美元用於應對來自“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的威脅。

安倍將埃及視為“地區關鍵性大國,所以也為之開出大單。據當地媒體報道,日本將為埃及提供3.6億美元貸款,用於建設機場、電力等基礎設施。在第二站約旦,安倍表示日方將提供1.25億美元以支援該國救助敘利亞難民。

分析人士認為,安倍一路“撒錢,目的是改善與阿拉伯國家的關係,在保證能源安全的同時提升政治影響力,提高日本在中東的存在感。

然而,深度參與地區事務也伴隨著風險。1月20日,安倍在耶路撒冷訪問時,“伊斯蘭國通過視頻宣佈,綁架了兩名日本人質,聲稱如果在72小時內收不到2億美元贖金就將殺害人質。

安倍要求立刻釋放人質,強調不會改變對中東地區的援助,但並未提及是否會支付贖金。由於綁架事件,安倍與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匆匆見面後提前結束了中東之行。

分析人士認為,此前在伊拉克和阿爾及利亞都曾發生日本公民遭恐怖分子殺害的事件,但日本仍希望與美國主導的反恐聯盟“保持距離,以免再發生針對日本人的事端。

但從目前來看,無論是日本的外交態度,還是援助的做法尚沒有取得效果。此外,人質事件是否會讓安倍的“積極和平主義政策發生改變,還需進一步觀察。

外交、經濟尋突破

日本官方認為,安倍此行對日本十分重要,22個阿拉伯國家在日本爭取“入常的努力中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2015年10月,聯合國安理會將有五個非常任理事國到期換屆。日本和埃及分別代表亞洲和非洲提交了申請。埃及媒體分析,在互相支持對方競選非常任理事國這一問題上,日本和埃及存在達成默契的可能。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分析認為,日本申請“入常的短板,是其在全球重要議題上缺乏行動能力,且無法進行經濟援助以外的實質性參與,這解釋了安倍此次中東之行為何對敘利亞危機、“伊斯蘭國威脅以及巴以和談等熱點問題高調介入。

尋求投資機會是安倍此行的另一個重點。日本出訪代表團裏包括了30多家企業負責人,囊括了金融、汽車、銀行、能源等各領域的領軍企業。

日本國內媒體分析,日本經濟經歷短暫增長後再次陷入衰退,“安倍經濟學飽受質疑,安倍急於為國內企業探索海外機會。

目前,埃及正在發展蘇伊士運河走廊經濟帶、可再生能源及一些基礎設施等重點工程,可以為日本企業提供投資機會。在約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安倍致力於推動“和平繁榮走廊計劃。

“地球儀還是“甜甜圈

日本媒體這樣評價安倍的外交佈局:在無法與中國和韓國進行首腦會談的情況下,安倍重視對中東以及東南亞國家的外交。

安倍似乎也認識到周邊外交環境的現狀。他在2013年國會演講時曾說:“外交,不是要單純盯著周邊諸國關係,而是要像看著地球儀一樣俯瞰全世界。他的這一理論也被稱為“俯瞰地球儀外交。

韓國媒體指出,如果把安倍訪問過的國家畫上顏色,形成的將是一個空心圓,漏掉了中韓這兩個鄰國,就如一個“甜甜圈,外圈再厚實,中心依然是空的。

分析人士認為,與鄰國關係冷淡,卻跨越大半個地球去“交朋友,這種“捨近求遠的做法不但成本高,而且可靠性和持久性也令人懷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