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一院:66岁新冠肺炎患者接受肺移植后将出院

中国新闻网

text

资料图:手术现场。 浙大一院 供图

中新网杭州4月22日电(记者 张斌 通讯员 王蕊 胡枭峰)22日,记者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下称浙大一院)了解到,此前该院一名66岁的女性新冠肺炎患者接受肺移植手术后康复顺利,将于近期出院。此外,浙大一院另一例老年新冠肺移植患者也处于平稳康复阶段。

日前,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作为通讯作者,浙大一院肺移植科主任医师韩威力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外科学期刊《外科学年鉴》(《ANNALS OF SURGERY》)上发表有关论文,介绍相关经验。

“两位新冠肺移植患者一位66岁,一位70岁,目前恢复得都很好。”梁廷波介绍,“两位患者接受新冠肺移植手术后均顺利撤掉人工膜肺(ECMO),马上呼吸机也要撤下了,都已经可以下床走路并且自主进食。”

院方介绍,上述66岁的女性患者于1月31日确诊,2月2日从浙江某地转院至浙大一院抢救,病情进展迅速,2月3日和2月16日先后气管插管和使用人工膜肺(ECMO)。经过救治,该患者的病毒核酸检测连续多天转阴,但双肺实变严重,肺功能受损不可逆,生命陷入“绝境”,想要延续生命的唯一方法就是肺移植。

今年3月1日,由韩威力主刀,包括浙大一院肺移植科、麻醉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体外循环组、超声等在内的多学科团队成功为该患者实施肺移植手术。

这场手术压力有多大?韩威力回忆称:“心理、生理和技术等压力前所未有、超越极限。”

“正压头套不断向内鼓气,耳边传来海浪般的声音,在嘈杂的环境下,交流基本靠吼,精神还必须高度集中。”韩威力说。

除了生理上带来的困难,手术难度也远超肺移植团队经历过的每一台手术。“由于患者重度肥胖,重度肺动脉高压导致肺静脉左房袖吻合处的处理尤其困难,稍有不慎,要么左房无法吻合,或者阻断钳滑脱,患者可能就下不了手术台。”韩威力说,患者术后出现了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加在一起,“几乎把教科书罗列的可能性都过了一遍”。当时,医护团队24小时坚守在这名患者身边。

术后第二天,患者出现了严重的急性排异。由于术前充分论证,制定了详细的治疗预案,在多学科团队支持下,患者成功闯过“排异关”,并在术后第5天顺利撤掉人工膜肺。

“在后期康复过程中,患者又出现了消化道出血、迟发性胸腔出血等问题,但都被救治团队一一克服。”韩威力介绍,如今,该患者已可以自如坐在床边,甚至可以蹬康复自行车,实现自主站立等,即将康复出院。

此外,在浙大一院接受肺移植手术的第二例老年新冠肺移植患者也在平稳康复中。“通过这两例肺移植,我们首次提出终末期新冠肺炎患者肺移植的评估标准,也突破了国际性肺移植的指南,把经验编写在《新冠肺炎防治手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经验》。”韩威力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