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 哪些“深圳經驗”值得香港借鑒?

大公網

text

【亞太日報訊】香港發展前途何在、香港未來何去何從?這些問題近年來一直是社會各界討論的焦點。有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一河之隔的“深圳經驗”無疑更具參考價值。12日由中聯辦主任張曉明率領的“香港社團領袖深圳創新科技考察團”,便是通過實地考察,讓香港各界得以進一步看清發展形勢,極具啓發意義。

選擇深圳作爲考察地點,除了有“地利”因素之外,更關鍵在于,深圳創造了寶貴的發展經驗,尤其是在創新科技等方面,成爲世界矚目的焦點,長期“獨領風騷”。爲什麽當年的小漁村深圳“可以”,而大都會的香港卻“未能”?考察團通過對諸如比亞迪、華爲高新企業,以及深圳前海的參觀考察,總結出了寶貴的經驗,道出了香港未來的發展大勢。

第一,發展是硬道理,香港未來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戰略方向是與內地加強合作。社會精力過多地浪費在政治爭拗當中,只會坐失發展機會。深圳的發展並非“偶然”,香港的停滯不前也非“孤例”。個中原因所有人都清楚。極端的“占中”政治運動撕裂社會,否決政改斷送了500萬人的普選。風雨過後,香港社會是否應當汲取教訓,聚焦發展重新出發?“發展是硬道理”,一個城市競爭力不斷下滑,再多的空泛政治口號,是不可能令民衆生活幸福的。

更爲關鍵在于,香港經濟戰略說一千、道一萬,都應當把與內地的經濟合作擺在優先位置。世界經濟格局已經並將繼續發生深刻變化,內地正成爲世界經濟最重要的增長極。而當前香港經濟發展面臨許多困難,突破瓶頸、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動力還是內地。如若能強化與包括深圳在內的內地省市與企業的實質合作,香港不可能只有今日的發展水平。繼續“孤芳自賞”,最終只會一事無成。

第二,強化核心優勢,香港將會在內地改革開放建設進程中繼續發揮特殊的補益作用。香港的核心競爭優勢在于健全的法治,法治動搖,則什麽産業競爭力也都無法維持。一如張德江委員長日前所指出的“繁榮發展是根本,法治穩定是基石”。香港固然要在創新能力上急起直追,發揮自身的人才智力、産業轉化、融資等優勢,更重要的是維護好法治與穩定這一基石。

鞏固現有優勢、強化創新能力,香港便能穩步提高整體競爭力。雖然如深圳等內地城市經濟總量超過香港的事例將會接二連三地發生,但這不等于香港“機會盡失”,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的特殊地位、對國家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特殊作用,仍是內地任何一個城市短期內都無法取代的,無需自怨自艾。

一個城市或一個高科技企業的成功,不可能脫離國家的整體發展。深圳如是,香港也如是。12日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指出,比亞迪“與祖國共成長”,而香港青年人要感恩、愛國。張曉明主任認爲,這些是真實感受,也是肺腑之言,也是對香港今天的現狀,對年輕人非常有啓迪意義。誠哉斯言!

香港未來何去何從,一次的“深圳考察”或許未能給出全部答案,但各界無疑從中得到寶貴的啓發。香港社會需清晰看清發展形勢,才不致被時代所淘汰、才能共譜新的港深“雙城記”。否則,當政爭不斷、法治不存,香港淪爲深圳的附屬城市,一切爲時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