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生活》:赶紧把撒贝宁请来当常驻嘉宾吧

澎湃新闻

text

《你好生活》是央视知名主持人尼格买提首次跨界担任制作人的慢综艺,主要内容是体验民宿生活。节目由尼格买提担任主持人,孙艺洲、董力担任常驻嘉宾。目前播出了几期,参与的飞行嘉宾有撒贝宁、陈龙、钱枫、邹市明、张钧甯、王智、胡夏、好妹妹组合等。虽然时下慢综艺节目很多,但央视平台播出的这类节目很少;并且与以往央视综艺不同,《你好生活》大胆采取了“先网后台”的播出方式,每周二在央视网全终端上线,周三晚在CCTV3综艺频道播出,是央视融媒体传播的一次大胆尝试。

就节目的制作模式看,《你好生活》与《向往的生活》挺接近的。《你好生活》每一期节目都会请来一位或者几位文艺界的朋友,一起到某个城市的民宿体验生活——到田野里去摘摘菜啊,骑骑马啊,爬爬野山啊,泛舟湖上啊,到菜市场帮果农卖卖水果啊……每一期都会有在厨房里做饭的重头戏,做完饭几个人围坐着吃吃饭、聊聊天。

把国内的《向往的生活》或者韩国的《三时三餐》做一个参照,我们就会明白,这类慢综艺成功的第一个要素是:一定得请对常驻嘉宾(包括主持人),常驻嘉宾是慢综艺的灵魂。因为相较于快综艺(比如竞技类真人秀)而言,慢综艺的节奏慢得多,戏剧冲突很少,节目的首要看点是“人”,人有趣了,节目才会有趣。慢综艺的常驻嘉宾若是无趣,或者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火花,节目很容易成了尬聊,客套味也会很重。你很难想象,如果《向往的生活》没了何炅和黄磊,它还会是“向往的生活”吗?

体验农耕生活

作为国家级电视平台,央视的主持人依托于这样的平台上,就如同一下子站立于巅峰,他很容易就获得较高的国民知名度。当然,也因为央视平台的属性,公众对于央视主持人有一种刻板印象,就是认为他们都比较“正”,严肃、认真、正派,不是那么活泼。毕竟同样是做综艺,央视的大部分综艺跟一线卫视或者视频网站的综艺对比,风格差异还是很明显。

撒贝宁率先打破了公众对于央视主持人的刻板印象。虽然此前央视也有一些主持人风格很活泼,但均局限于棚内综艺,观众会认为活泼是风格,而不见得是主持人的私下性格。撒贝宁则是在央视户外真人秀《了不起的挑战》中大放异彩的。从《了不起的挑战》到《明星大侦探》,他都是搞笑担当,综艺感爆棚。观众才发现,央视主持人私下竟然有这一面。

《明星大侦探》中的撒贝宁

作为央视主持人里的中坚力量,尼格买提的主持能力,肯定是毋庸置疑。《你好生活》他也很好地把控着节目的走向和节奏。不过就主持风格,包括真人秀中的表现,他并没有打破观众对于他在《星光大道》等节目中的印象,他还是很“正”的一个人,沉稳、正经,私下虽然有更活泼更生活化的一面,但跟撒贝宁这样的“戏精”相比(尼格买提对撒贝宁的调侃),尼格买提就显得内向,就像他自个说的,“在生活中不是那种特别跳出来的人”。

这当然不是说主持人都得像撒贝宁那样才是“好”的,而是说在一档真人秀里,需要尼格买提这样的“正”,也需要撒贝宁这样综艺感够强的“戏精”来配合,才有火花。《你好生活》第一期的飞行嘉宾正是撒贝宁,这一期节目他与尼格买提的配合实在是太完美了,综艺效果也特别棒。

首先两个人都足够熟悉,知根知底,相互开得起玩笑,如此才能像相声一个逗哏一个捧哏,有言语上的交锋和趣味。撒贝宁和尼格买提是同事,私下关系也够好,俩人在彼此面前放得开。像节目中有一个检查行李的环节,撒贝宁翻开尼格买提的包,发现里头有一本书。他立即对着镜头开启吐槽模式,一脸刻意的不屑,“我特别不喜欢这种装的人,就出来录几天节目,累得要死,而且还是制作人,他还有时间看书,我打死也不相信。还是看的历史,里面包着童话,你拿个书皮骗谁呢。”这简直就是一个微型的“吐槽大会”。

撒贝宁开尼格买提的玩笑

其次,撒贝宁是国内独无仅有的那一类主持人,无论什么风格类型,他都驾驭得游刃有余,并且可以做到类型里的最好。《你好生活》也充分彰显了他令人艳羡的综艺感,很好地弥补了尼格买提的“内向”。好的综艺感,简单地说,就是有趣。有趣不仅仅是搞笑那么简单,它还是一种生活的光泽,一种生命的活力和津津有味,一种生理和心理的健康,以及智识上的开阔和深刻。

就比如节目一开始,撒贝宁先于三个常驻嘉宾达到民宿。仨人到了找了一圈,都没看到撒贝宁,发现露台坐着一个很像撒贝宁的人,定睛一看也不是撒贝宁。撒贝宁去哪了?原来他出了“馊主意”,跟一个摄影大哥换了衣服,假扮成摄影师。尼格买提在那边认真推理,“他想让我们破案”,但其实撒贝宁就在旁边拍摄。撒贝宁现身后吐槽道,“我可以现在下结论了,我们节目的这三位主要嘉宾,毫无观察能力,对生活细节毫不在意,是对生活极其粗放的人。”

撒贝宁一来,一个吐槽就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好的综艺感就是这样,“没戏找戏”,不是等着剧本编排,而是嘉宾好玩、顽皮的灵魂给节目制造意想不到的看点。年过四十的撒贝宁若不是有一个孩童的心态,他是不会玩起这躲猫猫游戏的,也不会有如此犀利的吐槽技巧。

再比如之后几个人做饭,撒贝宁做了牛排,牛排出锅后,撒贝宁浮夸地表演着,以夸张的抒情语调说“为什么让我吃到这么好的牛排,如果以后万一吃不到该怎么办”,然后做捂头流泪状。这也属于“没戏找戏”。撒贝宁私下就是一个这么乐天、热爱生活的人,所以在他人那里很平常很乏味的日常,到他这里,就都有了戏剧感。

撒贝宁的“戏精”日常

节目中几个人去菜场摘菜,贡献了好几个名场面。拔萝卜时,撒贝宁想哼儿歌《拔萝卜》,结果串调,调儿跑到《找朋友》,“拔呀拔呀拔萝卜,拔到一个好萝卜”。细想一下不对,又哼了一遍,结果调儿又跑到《丢手绢》,“拔萝卜,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节目后期响起正确的《拔萝卜》,令人爆笑。

撒贝宁串歌了

接着路遇一棵树,撒贝宁与尼格买提就这棵树结的果子是山楂还是海棠果争论了起来。撒贝宁立即发誓:“如果这是山楂,他就要把这几棵树全吃光。如果这不是山楂,我就承认,我并非无所不知,我就承认我没你们想的那么博学多才。”发完这个“无赖”的誓后,撒贝宁咬了一口,脸色变了,但还是告诉尼格买提,是山楂,要让他自个尝一下。尼格买提一咬,感叹道,“这种指鹿为马的行径我们该怎么去对付呢。”赶紧就把看果园的大爷喊过来。撒贝宁见状赶紧去拦,“大爷您特别忙我知道,您赶紧忙您的去”,一边夸着“这个山楂长得还真不错,大爷这山楂长得真好”。结果人家大爷回答,这是“海棠”。

撒贝宁“指鹿为马”未能成功

撒贝宁的有趣有一部分因素也来自于他的反差萌。有学识的,没他有意思,有意思的,没他这么有学识。撒贝宁也非刻意卖弄,而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很多细节上他的见多识广、博闻强识,自然而然地就体现出来了。就比如晚上大家一起看星星,就说起了《小王子》,他信手拈来里面的故事,引发的感慨也颇有深意。有趣还这么有才华,撒贝的观众缘,比一般的搞笑主持人要好不少。

撒贝宁走后,孙艺洲、董力可以分担撒贝宁的功能吗?

很遗憾,并没有。尼格买提、孙艺洲、董力仨人彼此之间并不熟悉,自然不奢望尼格买提与他们之间有像他与撒贝宁之间如此精彩的化学反应。不熟悉也不碍,如果孙艺洲、董力综艺感够足,还是可以与尼格买提形成很好的配合。可惜的是,俩人的综艺感一般般。孙艺洲有《爱情公寓》里吕子乔的喜剧人设,所以还能给观众一些反差感的细节,虽然整体上他也放不开,没有太多综艺经验。

而董力,客观地说,他在节目中并没有什么存在感,有人cue他,就聊胜于无地说几句,因为年轻,也因为经验有限,所以提供不了什么信息量。他比较大的功能,是每期节目结尾,抱着吉他领唱一首歌。顺道一提的是,笔者在不少综艺中都见过董力,而他在不同综艺里说的都是同一个困惑:他从一个运动员转型当演员,不受认可,很焦虑云云。不同综艺里都有人安慰他、开导他,怎么换个综艺他还在困惑?若困惑,还是踏实磨炼演技,而不必上太多综艺诉说焦虑,这反倒伤害了路人缘。

尼格买提、孙艺洲、董力之间没太多共鸣,那个背对背交流环节也流于形式。撒贝宁来的那一期,孙艺洲、董力明显就像是场域外的,撒贝宁走后,节目都快成了尼格买提的独角戏,精彩程度也大打折扣,好看与否全部依赖于飞行嘉宾。飞行嘉宾里综艺感比较强(比如钱枫,但他怎么每个综艺都在“减肥”),或者与尼格买提比较熟(比如主持人梦遥),节目中就会有一些亮点,如果嘉宾也内向一点,节目也就显得很“平”。

背对背交流环节稍显生硬

《你好生活》的定位是新青年分享节目。节目一开始,尼格买提有段独白,“我们常问自己,这是我要的生活吗,如果不是,美好的生活在哪里……一起去倾听、发现生活无所不在的美好,把感动我的阳光,分享给热爱生活的你。”节目的定位是面向青年,想跟青年一起分享一些美好的生活态度。所以不同的期数有不同的主题,比如第1期《你好少年》是重寻少年感;第2期《勇敢的攀登者》强调人生如山,认真生活的人就是勇敢的攀登者;第3期《加油!新青年》是向青年倡导健康生活;第4期《搏击人生》是鼓励青年,面对生活的劲敌直面出拳;第5期《治愈青春》,聚焦大城市漂泊的甘苦,挺过去就会有成长……

节目的立意挺好的。问题是,因为节目缺乏一个像撒贝宁这样的灵魂人物来中和,节目很容易有说教味。尼格买提的感悟、升华的抒情性独白无处不在,甚至节目中每一个环节转折,都有尼格买提的抒情独白、抒情语录做转场,很像是抒情宣传片。

节目中类似的抒情独白,无处不在

作为观众,完全可以理解尼格买提想与青年们分享心得的善意,只是慢综艺最忌讳的是,价值观先行——哪怕是很小、很日常的生活细节,都被忙不迭地提炼升华到一个高度。但观众并不相信嘉宾们真的爬个山、打个拳击就大彻大悟了,观众很难将这些平常细节与那些高大上的道理建立关联,或者建立起的只是虚假的关联,他们并未被打动。这时,抒情就成了创作者的一种自我感动。

真正高明的慢综艺,是润物细无声的,是让嘉宾真实地进入生活中,以嘉宾在其中的状态,让观众自然地去领悟“慢”蕴藏的真谛。但凡需要靠说,且一再说的,节目的余味就大打折扣,留白与强塞填满的艺术效果,有天壤之别。

总的来说,尼格买提首次跨界的《你好生活》,合格以上,良好未满。如果节目有下季,强烈建议请撒贝宁当常驻,再把绝大部分的旁白都剔除掉。或许它会像《向往的生活》一样,成为有口皆碑的长寿节目。

期待“撒尼”CP再合体(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