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優匯通”創新變闖禍的是是非非

text

新華社廣州7月11日電(記者王凱蕾)媒體近日報道稱中國銀行“優匯通”業務涉嫌避開國家外匯管制,實現超額匯兌,協助客戶“洗錢”和向海外轉移資產。對此,中行回應稱,“優匯通”屬於金融創新產品,已事先向監管部門作了彙報,報道提及的“地下錢莊”和“洗黑錢”情況與事實不符。

目前,廣東多家商業銀行試點開辦此類業務,“優匯通”創新變闖禍,是是非非到底如何?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按照中國外匯管理規定,每人每年最多只能換匯五萬美元。據了解,中行“優匯通”是中行廣東分行的一項業務,可以為需要移民的客戶無限額地換取外匯,直接打到國外賬戶。其流程為,開設中國銀行廣東分行賬戶,把人民幣先匯到國外,再由中行的國外分支機構兌換成外幣。據稱,該項業務相當火爆,在其發起地廣東,一家支行一年多的業務總量已達六十億元。

相關報道認為,“優匯通”是一項見不得光的銀行業務,整個過程沒有通過外管局的兌換系統,偷偷打通資金外流通道,實現超額匯兌,已經涉嫌“洗錢”和“地下錢莊”。由於匯兌通道暢通,越來越多的客戶實際是在借移民名義偷偷向海外轉移資產。

中行總行發佈公告稱,該項業務屬於金融產品創新。經向有關監管部門彙報,中行及相關銀行在試點開展跨境人民幣業務的基礎上,在符合監管原則的前提下,先行先試,於2011年試點推出人民幣跨境轉賬業務,僅限投資移民和海外購房置業兩種用途。

中行稱,在業務辦理過程中,有關分行按照有關監管規定和反洗錢等要求,制定了嚴格的業務操作流程。報道中提及的“地下錢莊”和“洗黑錢”情況與事實不符。

記者採訪了解,“優匯通”業務全名為“中銀財富優匯通”。目前,“優匯通”已經成為海外投資移民過程中最常見的匯款方式。

宣傳資料還稱,“通過‘中銀財富優匯通’服務可避免客戶將超過年限額5萬美元的資金通過非正規渠道進行跨境的匯款,保證客戶的資金安全。”

“優匯通”到底是見不得光的“洗錢神器”還是“金融創新”?中央財經大學銀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不能確定是否是洗錢,因為洗錢是把不合法收入轉化為合法收入,主要還是操作的合法合規方面出現嚴重問題,超過了5萬元的限額。

“外管局規定境內居民個人年度購匯總額上限為等值5萬美元。中行的操作明顯逾越了政策規定,沒有通過外管局而是走海外分行,逃避監管。商業銀行一次性把如此大的資金量轉到國外去,顯然是不合規的。”郭田勇說。

廣東省社會科學綜合研究開發中心主任黎友煥說,少數銀行繞開國家外管局的監管,將大量人民幣在海外兌換成外幣,再用做投資移民或者其他用途,這種做法已經存在。根據廣東省社科院的跟蹤調查,不少地下錢莊在接到大訂單後,也通過與銀行的“魚水”關係,利用銀行的這種機制完成業務。

黎友煥說,這種行為的“非常性”很明顯,如果放任的話,什么監管建議都是空話。我們外匯管制,最大的問題就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

郭田勇認為,目前人民幣在資本項下還未完全放開,如果放開了,就不會有個人匯款的限制,中行“優匯通”也就不存在違規的問題。

“現在跨境人民幣業務還處於探索階段,近年來境內外聯繫較多,居民有換匯的需求,金融業應該去滿足需求。但這種滿足應是合規的創新。”他說,對於“優匯通”創新變闖禍的是是非非,各大金融機構應多些反思,總結自己在產品和經營上的漏洞,防範金融創新中的風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