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评|如何看待“教师组织学生为偶像应援”

澎湃新闻

text

接连发生的几起教师组织学生为教师的偶像应援的新闻,再次让饭圈和偶像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教室这一方净土是用来学习知识和真理的,怎能沦为饭圈的应援工厂?新闻自然也引发颇多争议。到底是谁的错?教师的错?饭圈的错?偶像的错?

有人说,这是饭圈的错。

他们认为,现在饭圈已成大型PUA现场,饭圈的本质就是乌合之众、党同伐异、非我族类,饭圈内的粉丝都是走火入魔的“教徒”,狂热、极端、迷信……当教师成了饭圈的一员,教师自然也就疯魔了。

应该承认,饭圈存在种种问题。但一棒子把饭圈打死,同样也是“极端”“党同伐异”。饭圈里也有许多圈地自萌、怡然自乐的人,只要他们安分守己、不触碰法律底线,他人也不能以整个饭圈的名义为个别粉丝的错误行为背锅。这不是整个饭圈的错。

有人认为,追星就是错的。

秉持这种逻辑的人,就跟呼吁一刀切,禁止游戏一样。所谓“夏虫不可语于冰,井蛙不可语于海”,不追星的人,不知道追星的人的快乐,也不了解一个正能量的偶像,可以给粉丝带来多么大的正向力量。个别人追星可能走向极端,但不意味着追星就是极端。

有人认为,这是偶像的错。

理由是,偶像没有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没有管理好粉丝。

公众对于偶像的确有更高的道德期待,也期待偶像的言行能够带动粉丝走向正途,但这并不意味着,偶像是一个“无限责任个体”,他必须为粉丝的所有追星行为负责。就像一个社会里,每天都有许多人违法乱纪,你不能说,有人犯错了就是这个社会的错,社会得背锅。

在教师组织学生为偶像应援这件事上,除非是明星方要求教师这么做,否则明星因此被攻击多少也有点“无辜”。明星虽对粉丝的群体性行为承担连带责任,但每个粉丝也必须为自己出格的举动负责。

之后就是一个争议性的问题了:教师可以追星吗?

当他走下三尺讲台,走出学校,回归到一个普通人时,他当然也有权利追星。就像现实生活中,不少律师、医生、公职人员甚至科研人员,都是追星族。个体私下的喜好,只要不影响到公共身份和本职工作,那么他人无权干涉。反对教师组织学生为偶像应援,不代表要压制教师的个人喜好,剥夺教师追星的权利。

另一个争议性的问题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述与明星相关的内容吗?

事实上,这个也非绝对不可,只是必须做到两点:一,讲述的内容与本学时的教学主题、教学目的相一致。二,教师禁止向学生表明自己的追星倾向,或者“夹带私货”安利偶像;如果有学生追星,教师有义务向学生传达正确健康的追星理念。

因此,撇开对追星的偏见,搁置对某几个明星的非议,在教师组织学生为偶像应援这件事情上,最大的错误在组织学生应援的教师身上。

这些事件有几个共同点:教师本身是该偶像的粉丝;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号召学生应援;教师利用他在学生面前的权力,影响并带动学生成为该偶像的粉丝。

在此过程中,教师彻底丢失了他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底线:他忘却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忘却了课堂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忘却了什么是可为、什么是不可为,同时他也在滥用权力……

因此,事情的本质是:有人以非理性的方式追星,而这个人,刚好是教师。错就错在“非理性”。

非理性的追星行为并不鲜见,这次引发轩然大波,除了主流媒体的关注和发声外,还在于此事牵连到校园、牵连到学生教育。一旦教师成为非理性的“粉头”,后果的确不堪设想;自己脑残就算了,怎能容许他去荼毒下一代。这提醒我们更加密切关注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职业底线时刻不能松懈。

好在“害群之马”被迅速揪出。现在笔者担忧的,不仅是教师组织学生应援这一事件本身,也在于围绕这一事件本身的舆论撕裂。

讨厌某明星的粉丝,以为类似事件是可以攻击明星的武器,纷纷“考古”,翻出相关旧帖子、旧视频,当做该明星的“罪状”;

2017年的旧闻被翻出

被旧事重提的粉丝,认为这是某某家粉丝为了转移矛盾使出的下作手段,双方各种控评展开缠斗;

粉丝们在评论里又吵了起来

原本就对饭圈和追星持偏见或否定态度的人,更进一步地反感饭圈和追星……

一个简单的是非曲直的问题,一番饭圈的非理性折腾,加上外行人士的一番瞎批斗,又是一地鸡毛。

事实上,围绕饭圈和追星的诸多丑闻,从头到尾都是一部分非理性粉丝在盲目追星,盲目安利,盲目控评,盲目攻击……但最终为其买单的,却是整个饭圈,是所有追星的粉丝,偶像早晚也会遭到反噬。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