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州介绍他展出的传统布袋木偶作品。 张金川 摄
中新网漳州10月6日电 (记者 张金川)“正是这一把刻刀,一块木头,决定了我一生的命运。”正在福建省漳州市举行的杨亚州个人木偶作品展《创造偶人世界》,为杨亚州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所说的这句话作了最好的注解。
展厅内,杨亚州近几年创作的木偶作品,除了成套的漳州布袋木偶及雕刻的木偶头,还有泉州提线木偶、连城提线木偶以及北方传统的杖头木偶,一一映入眼帘。以生、旦、净、末、丑为代表的布袋木偶,以《梁山伯与祝英台》《沙家浜》为主题的提线木偶和杖头木偶等80件作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雕刻者的匠心独运,让人“如同走进了木偶大观园”。
杨亚州展出的木偶作品。 张金川 摄
现年72岁的杨亚州,出身于漳州市著名的布袋木偶世家,祖上四代都从事布袋木偶戏表演,现传到其孙子,已是第七代了。杨亚州是家中长子,其父对他寄予厚望;但性格内向的杨亚州,对木偶戏表演不感兴趣,反而对木偶头雕刻情有独钟。
市民参观杨亚州展出的木偶作品。 张金川 摄
刚开始时,年纪太小的杨亚州跟着一位知名民间雕刻艺术家学泥塑。而后,凭着自己多年泥塑的功底,杨亚州很快学会了木偶头雕刻的各种技巧。从此,他从早到晚,刻刀不离手、木头不离手,雕刻着他的“偶人世界”。
杨亚州展出的木偶作品。 张金川 摄
如今,杨亚州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漳州木偶头雕刻”的省级传承人,也是上海戏剧学院的木偶雕刻教师,还成为了法国国家戏剧中心教授木偶雕刻的第一位中国人。
杨亚州展示他的木偶作品。 张金川 摄
不过,在杨亚州的家族里,他并非第一个走出去的。他的父亲杨胜作为福建北派布袋木偶戏艺术的代表人物,七岁学艺,十四岁出师并担当主演,曾到罗马尼亚、法国、印尼等十多个国家访问演出。
在杨亚州60多年的偶人世界中,在法国为期三个月的教学生涯,令他最难忘。他回忆道,2004年,他和弟弟杨辉收到了法国国家戏剧中心发来的邀请函,邀请他们参加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一期木偶制作大师班和木偶表演大师班。
“外国人对我们中国人雕刻的木偶啧啧称奇,非常赞赏。”提及那段经历,杨亚州颇为自豪,“在法国,雕塑技艺水平很高,可是就没有人雕刻中国木偶,找了很久才找到了我。”
杨亚州展示他的木偶作品。 张金川 摄
其实,50年前,他的父亲杨胜曾在法国巴黎进行过木偶戏演出,轰动一时。记录他父亲艺术生涯的影片《掌中戏》,也已经成了巴黎木偶戏剧学校的经典教材。
追寻父亲的足迹,杨亚州去了法国。说起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很多趣事,他记忆犹新。
有一次,一个学生把木偶头刻歪了,眼睛一边大一边小,杨亚州笑着说“OK”“毕加索”;学生一听是“毕加索”的风格,很高兴。
“匠人,就是一辈子做一件事,把这件事做到极致。”对杨亚州而言,木偶雕刻不仅是一项艺术,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万万不能断了传承。
杨亚州展示他的木偶作品。 张金川 摄
让杨亚州倍感欣喜的是,儿子杨斯颖现已深得他的真传。“除了在木偶雕刻技艺上有所造诣,儿子还在传承模式上作出了新探索——将木偶戏制作成数字媒体,儿子制作的两部木偶戏系列影片也已经在国外上映。”
此次木偶作品展期间,杨亚州还为现场观众作主题讲座《“偶”戏人生》,让观众深入了解漳州布袋木偶戏及木偶雕刻的文化精髓。“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鼓励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走近‘非遗’,近距离感受我们的文化瑰宝,让传统技艺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