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永不停歇的攀登——追憶“珠峰第一巾幗”潘多

text

新華社南京4月1日電
題:永不停歇的攀登

——追憶“珠峰第一巾幗”潘多

新華社記者王恒志、黃興

3月31日上午,著名藏族女登山家潘多在無錫因糖尿病併發症醫治無效去世,享年75歲。39年前,她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從北坡登頂的女性。生長在珠峰腳下的潘多,藏語名字的意思是“有用的人”。她曾深情地說:“是祖國讓我成了有用的人。”在她身邊人看來,潘多用一生永不停歇的“攀登”精神,影響和激勵著更多的人。

潘多1939年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西藏農家,幼年時家裏生活艱難,她經常背馱六七十斤貨物往返於喜馬拉雅山脈間。1958年,19歲的潘多加入了中國登山隊,就此開始了“攀登”生涯。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海拔7595米公格爾九別峰,潘多一次次打破了世界女子登山高度的記錄。1975年,她和隊友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並在世界之巔留下一份心電圖紀錄。雖然只差11天沒能成為世界上首位登頂珠峰的女性,但她仍是世界上第一個從北坡登頂的女性,同時是也新中國登頂珠峰的第一位女性。


從國家登山隊退役後,潘多就隨丈夫鄧嘉善回到丈夫老家無錫,在無錫市體育局工作。這個藏族兒女,在江南度過了她人生的後30多年。

無錫市的海拔只有5米,雖然不再有高山,但潘多從未停止過自己的“攀登”。

鄧嘉善回憶說,剛來無錫那會兒,語言成為潘多面前的巨大障礙,雖然有普通話這座橋梁,但很多無錫人在平時還是會講無錫話,要開展好工作,江南的吳儂軟語一定要能懂,這是潘多給自己的第一個目標。這次“攀登”雖然面對的不是幾千米的雪山,但一樣難度不小,潘多身上那股勁兒還是讓她很快就邁過了語言關。直到如今,無錫市體育局的很多退休幹部都對那個永不言棄的潘多印象極深。一位老幹部說:“開始覺得她是國家功臣,過來就是來養老的,但很快我們就發現,她把那種登山精神都帶到工作裏來了,很明顯能感到不一樣。”

即便是1998年退休後,潘多仍沒有停止自己“攀登”的腳步。就在退休那一年,上海市同洲模範學校校長程彪“三顧茅廬”,說動潘多出任名譽校長。“我當時說,我們學校是新建的,我們想把‘苦'字面前不搖頭,‘難'字面前不低頭,‘死'字面前不回頭的攀登精神作為我們學校的辦學精神,她才肯來當這個名譽校長。”程彪說,雖然是名譽校長,但潘多並不是只挂虛名,基本上每個月她都會到學校來。後來又有了同洲手球聯盟,她也做了名譽主席。在自己更熟悉的體育領域,她傾注了大量心血,這個聯盟,從最初的8所學校,現在已經有上百所學校加入,不可否認潘多那種精神在其中的帶動作用。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潘多成為八名護旗手之一,2009年獲得最具影響力的新中國體育人物提名。這些個人榮譽已然輝煌,但潘多最大的渴望卻是“為教育事業再登一次頂”。

如今在同洲模範學校的潘多體育館前,佇立著一個一隻手握冰鎬直指藍天的雕塑,這只手的原型是潘多的,而無形的精神力量已經在這所學校裏形成了一種氛圍。程彪說,能感受到,潘多希望能把自己的理想輻射和寄託在下一代孩子身上。

無錫市體育局局長陸惠玲說:“潘老走得比較突然,對我們這代人來說,潘老真的就是一個偶像,她所代表的那種勇往直前的攀登精神,無論何時都是我們所有人需要的,她是我們的一面旗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