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間債市加速對外開放:主體擴容

每日经济新闻

text

【亚太日报讯】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步伐急速而穩健。

昨日(2月24日)下午,央行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推動銀行間債券市場對外開放,便利符合條件的境外機構投資者依法合規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央行決定進一步放開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引入更多符合條件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取消額度限制,簡化管理流程。

“央行此次推出的新政策實際上是前期政策的延續。”國泰君安固定收益部研究總監周文淵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國金融市場 進一步開放是大趨勢,新政策既滿足了中國市場對外開放的需求,同時也滿足了境外機構投資者對收益的需求,是雙贏(決策)。”

利于吸引境外機構投資者

根據公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依法注冊成立的各類金融機構,這些金融機構依法合規面向客戶發行的投資產品,以及養老基金、慈善基金、捐贈基金等中國人民銀行認可的其他中長期機構投資者,均可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

央行表示,為維護債券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鼓勵境外中長期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此類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沒有額度限制。同時,對境外機構投資者的投資行為實施宏觀審慎管理。符合條件的境外機構投資者通過銀行間市場結算代理人完成備案、開戶等手續后,即可成為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參與者。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自2013年《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有關事項的通知》發布起,央行就在規則上逐步放寬,引導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銀行間債券市場。

而在去年7月,央行發布《關于境外央行、國際金融組織、主權財富基金運用人民幣投資銀行間市場有關事宜的通知》,明確境外央行、主權財富基金等三類機構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沒有資格審查和額度約束。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新規基本放開了所有類型的境外機構準入。

“隨著人民幣跨境結算和離岸市場規模擴大,客觀上存在著購買人民幣金融資產的需求,但資本賬戶管制和有限的債券市場規模制約了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民生證券研究院固定收益組負責人李奇霖對記者表示。

周文淵解釋稱,隨著中國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資本項目開放正按照央行的節奏推進,首先是國內市場對國外開放,然后推動境內居民向外投資。新政策的推出對境外機構有很大吸引力,因為目前我國信用債及利率債的收益率水平相比國際成熟市場歐洲、日本來說依然較高,促進了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國內市場。

支持人民幣國際化

“央行新規對人民幣國際化以及利率市場化有重要意義。”申萬宏源證券固定收益總部首席分析師范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范為表示,“對外來說,進一步開放債券市場是對人民幣國際化的支撐。除在國外貿易上使用人民幣外,境外金融機構更需要有人民幣投資的渠道。雖然股市也是投資渠道之一,但股市波動率較大,不利于為境外人民幣機構投資者提供穩定收益。相對而言,國內債券市場穩定,對境外機構投資者的吸引力更大。”

范為進一步解釋稱,對內來說,進一步開放債券市場有助于利率市場化的形成。目前,我國債券市場國際化程度相對較低,而從風險方面來說,債券市場風險比股市小很多,更應該在國際市場上為投資人開放投資通道。

隨著2015年末人民幣加入SDR等取得重大突破,全球機構投資者對包括債券在內的人民幣資產的投資需求日益增加,此次新規則契合了這一 需求。

“放開境外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有利于推動人民幣從結算貨幣到投資貨幣再到儲備貨幣的轉變。”李奇霖表示,“目前經濟內生動力不強,房地產、基建和出口步入長周期調整,人民幣資產回報率下降導致資本外流,1月外匯占款再度大降6445億元,放開債券市場有利于提高境外投資者積極性,減緩資金外流現象。”

據了解,對于國內銀行間債券市場來說,央行的最新舉動會為銀行間債市帶來新增資金,或會帶來整個市場活躍度以及提高流動性水平。

范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引入更多國際投資者,會形成更加有效的債券市場,更有效的收益率曲線。債券市場的功能除了交易外,還有形成收益率曲線的功能,但是債券市場交易不頻繁、參與機構少,就無法得出有效的交易曲線。

李奇霖認為,境外機構投資擴容在邊際上改善銀行間債市的配債需求,目標品種會以利率債為主。此外,境內外貨幣政策聯動性亦在增強,而境外資金是否進入,匯率穩定則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