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春节“万元机票”:趁雾打劫?

亚太日报

text

亚太日报评论员:胡麒牧

近期媒体纷纷报道大年初三以来,海口市每天滞留上万车辆,高峰期一度超过2万辆、排队长达20公里、滞留旅客近10万人。琼州海峡的客货滚轮因为大雾停航,数以万计的自驾游车辆拥堵三亚等城市干道,车主鸣笛抗议也引发当地人反感。从三亚、海口返程只剩下“万元机票”,被批是航空公司“趁雾打劫”。

购票平台显示近期可买的机票均价都在万元以上

我国法定假日期间的旅游往返人流可以算得上世界级的人口大迁移,如何应对客流高峰时所面临的交通压力也是世界级的交通课题,因为稍有意外就容易出现世界级的拥堵,大量乘客滞留造成显性、隐性损失,同时也易引起安全隐患。

那么,游客们返程遭遇的“万元机票”问题真的是航空公司“趁雾打劫”吗?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将客运服务作为商品,一般来说,陆运、海运、空运互为替代品,海运成本最低,陆运次之,空运成本最高。在共享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私家车可以通过手机叫车app很容易地进入客运服务市场,所以陆运弹性最大;海运和空运受制于运输工具,供给弹性较小。另外,三种客运方式的速度、运输效率各有不同,所以正常情况下,单一客运方式都难以满足客运服务市场的差异化需求,三种运输方式会在“看不见的手”调节下达到动态平衡。

"雾堵”期间路上随处可见的车流 / 网络图片

但是琼州海峡的客运服务市场有其特殊性:一是在没有海底隧道或者跨海大桥的情况下,车辆需要通过搭乘轮渡船过海,此时琼州海峡客运服务市场上陆运和海运由替代品变成了互补品,而且陆运会受制于海运短板。当大雾导致海运中断或者运力急剧降低时,游客可选择的就只剩下空运了,这也就是说空运服务市场出现了需求冲击。在空运服务市场这种供给弹性较低的市场上,如果出现需求冲击,肯定是价格先发生异动。于是,就导致了在春节这样的特殊期间游客们返程时“望票兴叹”。

一般来说,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市场“看不见的手”无法有效调节供需,可以认为这时出现了市场失灵,在“雾堵”事件中,人们抱怨所谓“天价机票”,抱怨海峡运力不足,其实“天价机票”仍是市场价,没有高得离谱,核心问题是空运供给无法立即扩张,有钱难买机票。

人们希望在出现紧急情况时,琼州海峡返程客运服务可以由政府作为准公共物品来提供,或者能够对被堵在轮渡港口的人给予补偿。但是,解决琼州海峡的“雾堵”肯定不能参照海外撤侨的办法,因为“雾堵”不会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无非上班晚一两天,影响工作收入的同时要付出计划外的旅游支出。况且撤侨包机的机票也不是免费的,乘机者也是按照同时期航空公司的正常价格支付机票款。

既然政府不能大包大揽,那在“看不见的手”失灵时,“看得见的手”能做些什么呢?简言之主要两方面,增加供给,缓解需求。

从供给侧来看,根本解决方法将陆路运输和海陆运输重新变为替代品,也就是打通海峡隧道,这是个大工程,非朝夕可就,但能根本解决海峡通行能力的“看天吃饭”问题。应急之策就是协调民航系统增加临时航班,或者启用新的轮渡航线。

从需求侧来说,可以将离岛的“急性”刚需变成弹性需求,通过延长需求释放的时间来缓解供需矛盾,实现错峰过海的同时,等待天气转好和供给的释放,这就考验政府的应急预案了。也可以宣布因气象条件导致的停航属于不可抗力,豁免因“雾堵”导致的节假日后前几天的工作缺勤。需要指出的是,有学者提出以征收“入岛费”的形式用价格杠杆调节入岛客流,这是不妥的,因为一个致力于打造国际旅游岛的海南岛如果通过收费限制入岛,结果必然是让周边的东南亚国家旅游市场受益。

总之,交通的“意外情况”其实很容易出现,比如黄金周的高速路大堵车,比如春运高铁的一票难求。这些“意外情况”其实都是意料之内的,事实上,海峡运输的天然脆弱性是在相关主管部门的考虑中的,应急预案也是有的,但无论多么完善的应急方案,都不可能彻底解决法定假日返程高峰带来的拥堵。与其抱怨“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不给力,还不如在出发前对出行方式、路线和时间安排进行合理规划,考虑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我们自己不是也应该制定一个应急预案吗?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