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紅包收發數三年增長505倍 “手機紅包”催生社交經濟新消費市場

亚太日报

text

新華社北京2月8日電騰訊微信、支付寶等8日凌晨陸續發布除夕“手機紅包”相關數據,微信“紅包”24小時收發80.8億次,三年狂增505倍;支付寶“咻一咻”是去年的近30倍。“手機紅包”井噴式增長正將社交轉化為消費新領域,也帶動第三方支付等行業持續擴大,新機遇隨之顯現。

“手機紅包”三年成現象級產品

“除夕當天下午全家六口人就開始發紅包、搶紅包,到20點春晚開始,紅包吸引力蓋過一切。”北京市民白鈞對記者描述了2016年除夕夜自家“搶紅包”的情景。

白鈞粗略地算了一筆“手機紅包”賬,除夕夜他給同事、家人、朋友發出微信紅包50多個,按照每個金額30元到50元計算,他紅包支出1500元到2500元。同時,他也搶到紅包1000多元。他感覺,這個春節的“手機紅包”比前兩年多出好幾倍。

數據印證了白鈞的判斷。以微信紅包為例,2014年春節微信紅包創新玩法誕生,除夕紅包互動次數0.16億個;2015年除夕微信紅包收發總數量達到10.1億個;2016年除夕互動總次數躍升到80.8億次。微信紅包收發數三年增長505倍。

支付寶數據顯示,在春晚期間“咻一咻”總參與次數達到3245億次,是去年春晚互動總次數的29.5倍,高峰時段更是達到每分鐘互動次數210億次。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陳虎東認為,因為結合了濃重人文情懷與節日互動需求,“手機紅包”僅用三年左右時間,成為互聯網金融的現象級產品。

社交撬動消費市場

在“手機紅包”幾何級增長的背后,是國內基于移動互聯及社交平臺所帶來的新消費、新市場。

“微信支付現在要做的就是要增加‘綁卡’數,把社交用戶轉化為金融用戶,守住龐大用戶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互聯網金融部助理分析師陳莉認為,社交正成為一個撬動消費的關鍵因素。

陳莉說,互聯網平臺正通過社交補足或強化自身“短板”,以此帶動金融業務、收入增長。例如,擁有6.5億月活躍用戶的微信,抓住春節社交契機,以此把社交用戶轉化為金融用戶。

布局社交平臺的商機也催生了新的社交經濟。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社交關系牽動下,春節“手機紅包”帶動上千萬元規模的廣告營銷大市場,形成“紅包經濟”。“因此,社交成為巨頭之間的爭奪戰,也成為廣告商、零售商的營銷利器。”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社交經濟將在我國存量的移動互聯用戶基礎上挖掘新的增長點,也將會帶動如電商消費、互聯網金融等相關產業壯大。陳莉預計,圍繞社交、消費升級等需求的“消費金融”“社交理財”等業務或將持續壯大。

第三方支付市場商機無限

與此同時,“手機紅包”井噴式增長也透露出我國第三方支付市場的快速發展及廣闊空間。

曹磊認為,紅包讓移動互聯網與線下商業有機結合,進而成為發展新用戶的重要渠道。陳莉指出,紅包熱潮之后,國內用戶的第三方支付習慣將被培養起來,這意味著未來更多線下服務場景將更容易采用手機支付等形態,因此第三方支付市場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春節期間,在支付寶、銀聯、財付通三巨頭帶動下,紅包、移動支付等競爭模式持續創新。易觀智庫第三方支付領域的研究總監馬韜說,這些創新不僅給用戶帶來益處,更給支付機構、商戶帶來增長機會。隨著線下場景的豐富,將會有更多移動用戶、手機廠商、運營商、傳統商業銀行爭搶布局其中。

馬韜介紹,未來幾年我國移動支付市場規模將繼續保持爆發式增長,預計2016年國內第三方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將達28萬億元以上。而在既有的巨頭格局中,新的支付機構有望分食市場份額。

“紅包大戰最重要的是培養用戶的線上線下支付習慣,這將對支付乃至金融生態產生長遠改變。”陳莉說,在微信、支付寶等推動下,如公共繳費、O2O(線上線下聯動)、菜市場等越來越多的第三方支付場景將陸續誕生,這是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因此,為爭奪用戶而進行的“圈地運動”或將持續。

多位分析人士認為,以節慶為時間節點,以手機移動互聯網為載體的“紅包”及社交經濟將有效促進消費模式升級及第三方支付等相關領域的快速發展。眼下,互聯網平臺亟須在“圈地”之余,創新需求模式,讓用戶留得下、用得好,行業長得快。(記者李崢巍、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