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副秘書長克拉克:愿參與“一帶一路”

財新網

text

(Helen Elizabeth Clark),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聯合國發展集團主席,新西蘭前總理。1950年生于新西蘭漢密爾頓,早年獲奧克蘭大學政治學學士學位、文學碩士學位,畢業后留校任教,熱衷政治活動。1981年進入議會工作,1987年任住房部長和環境部長。1999年12月5日起任新西蘭總理,2008年11月19日卸任,是新西蘭第一位通過選舉上臺的女總理。

【亞太日報訊】現年65歲的克拉克(Helen Elizabeth Clark)有很多光環: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署長、聯合國發展集團主席,新西蘭前總理,也是新西蘭首位通過競選上臺的女總理。她多年來走過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見證了各地發展,包括中國。

9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通過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這一包括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和169項具體目標的綱領性文件將推動世界在今后15年內實現三大愿景:消除極端貧困、戰勝不平等和不公正、遏制氣候變化。在紐約出席聯大會議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作出了一系列承諾,并愿意幫助其他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如何看待習近平的聯合國之行?中國在可持續發展與城鎮化問題上的最大挑戰是什么?聯合國對中國一帶一路是什么態度?怎么看中國將出任G20東道國?財新記者近日在北京聯合國大樓專訪了克拉克。

財新記者:習近平近日訪問聯合國,在聯大就南南合作和氣候變化發表講話,你怎么看?

克拉克:習近平的紐約訪問影響力很大。他談到了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決心和行動;中國希望加大南南合作力度,幫助其他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在氣候變化議題上也作出了重要表述,呼應了去年美國總統奧巴馬APEC期間訪華與習近平就氣候變化達成的一致,也是朝向巴黎氣候大會的重要一步。

今年是非常關鍵的一年,一是我們制定了可持續發展目標,二是在氣候變化方面可能達成結果。我們看到中國今年以來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參與國際合作,為國際社會作出貢獻。

財新記者:如何看待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合作?

克拉克:我們與中國的合作已經超過35年,對幫助中國加強與其他國家合作很感興趣。我們尤其關注中國在減貧方面作出的努力。中國在減貧問題上已經走到了萬里長征的最后一公里。習近平提出到2020年消滅貧困的目標。這非常令人激動,如果能夠達成對于其他國家來說也是很大的激勵。

我2009年第一次以聯合國官員身份訪華時就曾對時任總理溫家寶提出幫助中國加強南南合作。不只是減貧,還有在第三國與中國展開合作,比如柬埔寨、加納等國。同時我們還在政策對話、人與人的關系方面加強與中國的合作。

財新記者:有評論認為,考慮到中國的規模、體制等因素,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合作具有其特殊性,你怎么看?

克拉克:每個國家的南南合作都反映了該國的特點,都為南南合作作出自身的貢獻。中國在減貧方面的成功經驗就為很多國家所稱道,希望加深了解;第二是中國農村生產力的提升;第三是中國在城鎮化方面的經驗。全球城市人口增長非常驚人,到21世紀中葉,全球將新增20億人口實現城鎮化。挑戰在于,城鎮化如何有序進行。中國在這方面也有經驗可以分享。南南合作是非常實際的操作,并不是靠主觀判斷。

財新記者:你提到了城鎮化,這也是中國政府的主要目標之一。你覺得中國在城鎮化進程上最大的挑戰是什么?

克拉克:對于世界上大多數地區來說,城鎮化的挑戰在于,沒有與之相對應的工業化。但這并不是中國的情況。中國的城鎮人口在最近數十年來實現了經濟增長。包容性城鎮化的基礎是城鎮化進程中提振工作的增長。如果不能實現這一點,城鎮化的經驗可能就不那么美好,比如可能出現高犯罪率和高貧困率。

我們近年來與中國在城鎮化方面有很多合作,包括城市規劃等層面。只要中國繼續專注包容性增長,控制社會不平等,城鎮化就可能成功。

財新記者:你怎么定義包容性城鎮化?

克拉克:確保城鎮化不會產生大批弱勢群體,城鎮化成功的要素之一是確保人們的基本生活。我去過很多地方,看到過很糟糕的城鎮化,也看到過非常成功的城鎮化。規劃往往比現實要美好,比如設計供人們活動的公共空間,設計學校等配套設施,設計可持續的大樓。我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到訪中國,讓我最激動的事情之一是上海世博會展現出的可持續的生活方式,注重城市生活品質。我想中國知道希望朝著城鎮化哪個方向進行下去,只是一定要專注于包容性城鎮化。

財新記者:如何看待一帶一路?UNDP是否會參與其中?

克拉克:我們對一帶一路非常感興趣。我覺得一帶一路的哲學思想是中國想要周邊和平、穩定、繁榮的大環境。沒有國家能夠完全作為“孤島”存在于世。歐洲也不是孤島,在邊境地區有沖突、貧困的風險。我認為一帶一路關乎“聯系”,是表明中國愿意與其他國家合作、分享繁榮的態度。一帶一路將帶來重大的基礎設施建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將提供支持。

UNDP希望能夠為一帶一路中人的發展作出貢獻,讓沿線的人們享受到一帶一路的成果。我們與中國政府有接觸,希望能夠分享我們在這方面的經驗。

財新記者:如何看待中國將主辦2016年G20峰會?

克拉克:我代表聯合國參加G20財長會,所以看到了很多主辦國的經驗,我在G20財長會秘魯利馬現場聽中國財長演講,闡述中國的期待。我認為,中國將繼續強調包容性、投資和發展。G20發展工作小組是G20框架下的重要組成,UNDP多年來是該工作小組的成員。我們希望繼續通過該工作小組為中國主辦G20提供支持,我們和中方已有不少接觸。

財新記者:你認為中國在國際社會中是否日益發揮著與自身能力相匹配的作用?

克拉克:中國現在已經發展到了一個階段,有信心更進一步,成為全球事務中的主要大國。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一直致力于消除貧困,關注南南合作。現在中國的財富積累到了一定層次,有能力做更多,為自身,也為其他國家。我們看到在全球議題上非常自信、積極的中國。中國可以為大家做很多,也愿意與其他國家達成伙伴關系。

財新記者:你如何定義可持續發展?中國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

克拉克:政府在制定社會、經濟、環境等政策方面都要考慮可持續發展。中國的環境為經濟發展付出了代價,中國近年來也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從政府層面對環境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比如成立了環保部。UNDP和環保部在很多議題上有很多合作。可持續發展對于很多國家來說都是很大挑戰,讓各國思考如何管理發展,如何處理與環境的關系,如何實現像可持續的綠色社會的轉型,如何轉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對于中國而言,中國希望有更清潔的空氣,處理在快速工業化進程中出現的環境問題。應當看到,快速工業化確實使很多人脫離了貧困。中國一方面要應對環境問題,另一方面還要完成減貧的“最后一公里”。

財新記者: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如何在短期經濟利益和長期可持續發展利益上實現平衡?

克拉克:我認為中國的發展已經到了可以考慮這種轉變的階段,當然這種轉變不是一夜之間就可以完成。我很高興看到北京出現了電動車充電樁,這就是個很好的開始。我前幾個月在巴黎,我很驚訝地看到巴黎街頭居然有那么多的充電樁,我之前從來沒見到過。創新就是這樣,一旦開始,就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發展。我有種感覺,中國會成為這方面的領導者。

財新記者:你覺得中國目前發展的最大挑戰是什么?

克拉克:一是如何實現減貧的“最后一公里”,二是處理快速工業化留下的環境問題,三是減少社會不平等。隨著中國發展,一些地區的發展快于其他地區,比如東部沿海地區。我們已經與中國政府合作,希望減少地區發展不均衡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