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好书推荐人,唐卫:艺术学博士/美术学出站博士后,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因为长期不再活跃摄影界,出席活动,这几年都几乎做学问当宅男,仿佛没人知道我是林路的学生了,前两天看到澎湃有人谈到林路教授的早期书籍《摄影思想史》在孔夫子网价格翻翻,林路的早年书籍已不再版,手头还有当年林路送我的不少书,我觉得研究林路现在的摄影思想,是不能忽视他早年的书籍,谁的理论不可能凭空出来的,为了让更多人能认识林路教授摄影理论,我来推荐这本早年书籍,锦绣摄影讲堂《纵横天下影像》。
这本书在市面上有两大特色,第一:由于上海锦绣出版社在摄影书籍上的锐意革新,本着“有话则短、无话则免”的方针,几乎都在每篇文章的末尾开设了“思来想往”专栏,短小精悍。别的学科我不敢保证,就摄影来说,这可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了,让书籍平添了更多人文气息。
所谓“思来想往”:即是公开将朋友的交流(有的朋友是林路认识的,有的朋友则是林路不认识的),对每一篇文章评点,用他人的视角反馈。林路出这本书,是把他花费心血最大的“精英博客”集结成文集,也就有了积累这些言论的资本,成为了那个时代纸质出版社跟网络博客大胆合作的典范。
“思来想往”专栏
回忆林路当年开设博客,大家在博客上精彩留言,可惜如今融媒体时代,博客读图时代,大家的精彩交流,本以为会永远定格在网上,哪知不幸早年几乎所有心血都在“精英博客”,由于“精英博客”的关闭,所有信息如今网友无法知晓了,甚至再过几年,等我老了,后辈年轻人,都不知道还有开设过博客这件事!这就成了我推荐的理由。
这本书成了博客时代,雏形文章,唯一的见证,也是林路长期开设博客,心血的见证,是他早年开博思想,最好的文字线索了,要研究林路的思想,就要从此本书里找,这些短小的文章都成了后来林路大部头史论书籍最直接的资料来源,作用跟现在研究五四作家手稿没什么区别。
本书内页
本书内页
第二:谈一下林路的写作风格。科林伍德(Collingwood)所谓:真正的艺术(即:林老师的书)不但应当表现个别(如:书中所谈得43位摄影家),而且表现的结果,是使艺术家与欣赏者之间的界限趋于消失。
这是什么意思呢?好比:我们读诗,领会出了诗句所表现得诗人情感,但也凭借诗人的语言表现了我们自己的情感,才容易得到共鸣。摄影史论要做到深入人心,科林伍德理论可以作为参考,书中所写虽然是各种不同的摄影家,但是林路每次写的摄影家往往很容易得到读者共鸣,就是他很容易抓住人类普通的情感,道他人仿佛再说我们自己。
于是我们感受到了,这个摄影家表达了所有人的常见情感和对命运的努力。约翰逊(Samuel Johnson)甚赏格雷(Thomas Gray)凭吊墟墓诗中四节,曰:“创辟崭新,未见有人道过,然读之只觉心中向来宿有此意。”可以互参。
关于卡蒂尔—布列松的妻子马丁•弗兰克(Martin Frank)
如:发觉希腊女摄影家lili与伍德曼(Francesca Woodman)的相似,并给出了图像的对比(P76—78),让我们思考不同的人会有相同的心理,产生暗合,未必是抄袭;亨利•卡蒂尔—布列松“从不剪裁”画面的保证,完全是扯谎,让我们从中认知到了复杂的人性(P200);甚至卡蒂尔—布列松的老婆马丁•弗兰克(Martin Frank)都有了不起的摄影作品,很多人抱屈,认为她的老公太盛名把她掩蔽了,但她也努力为女性摄影史上留下了喟叹。并且林路居然能够详详细细地花上,上下两集(P80—89)专记于她,我们已经看了够高兴了,更何况教授文章是这样的轻灵!马丁•弗兰克隔洋,能够遇到这样一位维护女性的知音,可谓是交上好运了!
这本书的文章都不是高头讲章。比如:lili与伍德曼仿佛都会对死亡有着强烈的恐惧,但又有对死亡主题非常迷恋;卡蒂尔—布列松扯谎的背后拥有的复杂动机;厄韦特未发表的作品一贯表达了他本人的睿智、幽默和讽刺;柯特兹的波拉片讲述的是:与其死去的妻子一种温馨的爱恋回顾,用象征手法以小玻璃胸像,来表达了人类生死无常的甜酸苦辣和仿佛又回归到了爱恋时期的温馨,来抚慰自己受伤的魂灵;卡蒂尔—布列松的老婆重新被“发掘”,使我们反思对于男性摄影,是否过于重视,对女性过于“轻心”?
本书内页
这些文章都是摄影批评家林路所流露出来的情感,恰恰是人类自身本性都会拥有的情感和怀疑。就像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说过:我们知道某人是诗人,是基于他把我们变成了诗人这一事实。我们知道诗人在表现他的情感,是基于他让我们得以表现自己跟诗人一样的情感。18世纪蒲伯(Alexander Pope)有言:诗人的使命即是说出大家都感受到了,却没有人能很好表现出来的东西。指出诗人和听众都是用特定的语言表现了特定的情感,差别在于诗人能够自己解决如何表现的问题,听众却须靠诗人的示范,方能把情感表现出来。
从中我们也可以结论:林路就是这样的“诗人”。这就是摄影批评家该有的能耐:他将摄影家介绍给我们这些欣赏者,并非高高在上,前无古人似的。他们的情感就是我们的情感——彼此消融而不分了,即:科林伍德名言“使艺术家与欣赏者之间的界限趋于消失。”这就是摄影家的成功之处,也就是摄影批评家的成功之处。
这实际上也表明了,像林路这样的批评家,文中所表现的情感必然是能够普遍引起共鸣的社会性情感,而决不是原封不动地仅仅限于个人的喜好和恩恩怨怨。最后我要强调的还是,想要了解林路完整的摄影思想,切莫忘了这些已经不再出版,但是你仍旧有办法可以从孔夫子、多爪鱼等二手市场或者读秀那里,获得电子书籍去抓住线索。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