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观察丨失控!美国单日新增确诊近20万,政策却仍“零七八碎”
当地时间11月20日,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数据,美国19日报告了187833例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这是美国单日新增病例首次超过18.7万例,再次打破纪录,也是连续第16天达到单日新增病例超过100000例。
美国仅仅用了三周时间,就将日均新增数从10万例拉到将近20万例,按照目前趋势发展,即使不再继续恶化,也仍会有额外700万美国人将于2020年底感染病毒。
媒体指出,即将到来的感恩节和圣诞季,加之美国各地“零七八碎”的疫情政策,将再次对疫情防范造成严重挑战。
日增确诊逼近20万,病毒传播已失控
11月19日,美国报告单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18.7万例,再次打破纪录。这与美国首次报告日增10万确诊病例相隔仅三周。《纽约时报》指出,“这个惊人的数字表明,病毒传播已经失控。”
美国最新七天平均值表明,目前美国正在以平均每天增加166000例的速度发展。即使这个速率不再继续恶化,截至2020年底,仍将有额外700万美国人口感染病毒,仅这部分额外新增人口就“大约相当于美国人口的2%”。
11月20日,白宫新冠疫情协调员黛博拉·伯克斯在电视上对病毒传播表示担心,“它现在更快、更广,我现在担心的是,它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
△《纽约时报》分析,与过去两周相比,住院患者激增了50%,死亡人数上升63%,截至目前已经超过25.2万
住院率两周增加50%,新冠肺炎已成美国第三大死亡原因
据报道,美国目前已有80000多名新冠肺炎住院患者,这一数据比疫情暴发以来的任何时候都多。特别是,与过去两周相比,目前住院患者数量激增了50%,同期间内,死亡人数也上升了63%,截至目前总共已经超过25.2万人。
美国知名的凯撒家族基金会最新研究指出,目前新冠肺炎已经成为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的美国第三大死亡原因。如果当前趋势继续下去,到新年前夜,死亡人数可能会达到30万人。
△凯撒家族基金会最新研究指出,目前新冠肺炎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已经成为美国第三大死亡原因
专家在家躲疫情,教堂:带上邻居来聚餐
虽然疫情导致美国客运量比去年下降60%以上,但美国各大航空公司仍然预计,感恩节将是今年疫情暴发以来最忙碌的飞行季。美国航空公司预计假期前后的航班飞行量将比本月剩余时间多出15%;达美航空公司预计假期要运送约200万乘客;美联航也认为感恩节将是疫情暴发以来最繁忙的一周。
△《纽约时报》还对635名流行病学家进行了非正式调查,其中绝大多数人表示,安全起见,不计划与朋友聚餐
不过,美国疾控中心再次敦促民众避免旅行。为此,《纽约时报》对635名流行病专家进行了非正式调查,绝大多数人表示,安全起见,没有计划与朋友聚餐;79%的人表示,只准备与家人一起吃感恩节晚餐,或者完全不见面;仅有21%的人表示将与家人以外的人一起用餐。
但是专业人士的建议并不被美国大众所认同。《新闻周刊》指出,由于疫情飙升,俄克拉何马州11月16日才首次颁布口罩强制令,但也只是要求州政府雇员必须在办公场所佩戴。与此同时,该州一间拥有1.3万名会员的大教堂,却在社交媒体高调宣布,即将于11月22日举办大规模感恩节大餐,并号召教区内的人们“来和我们分享用餐,并带上你的邻居”。
△《新闻周刊》指出,俄克拉何马州一教堂高调宣布举办大规模感恩节大餐,并号召人们前去参加
研究结果:限制越少疫情越重
牛津大学布拉瓦尼克政府学院日前一项调查表明,美国疫情的严重性与各地方政府的防范措施直接相关,现在疫情最严重的地方,都是地方政府忽视持续抗疫,或一开始就没有执行措施的地方。
《纽约时报》援引该调查指出,目前中西部各州暴发疫情最为严重的地方,也是抑制病毒措施最少的地区,例如北达科他州,州政府5月份宣布取消限制措施、全面重启,结果目前该州几乎每10个居民中便有1人确诊新冠肺炎。
牛津大学布拉瓦尼克政府学院全球公共政策副教授托马斯·黑尔认为,随着疫情发展,政策与疫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愈发清晰,“像新英格兰地区采取了一致控制政策,避免了疫情的夏季回升,并且目前在秋季反弹幅度较小,而佛罗里达、得克萨斯州等地迅速取消限制,因此疫情急剧反弹”。
△《纽约时报》指出,目前中西部各州暴发疫情最为严重的地方,也正是实施疫情控制措施最少的地区
最大问题:政策“零七八碎”
《纽约时报》指出,美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在疫情控制上,“没有强有力的国家指导,各州控制政策截然不同”。
报道对比了位于美国东北部的缅因州和中西部的南达科他州。前者在疫情暴发初期就开始施行口罩强制命令,并对州外游客进行严格的进入限制。与此相反,南达科他州从未下达过任何有关口罩佩戴的强制要求,并且还接连组织了将近50万人的摩托车集会、举办了吸引超过10万名游客的州博览会。
哥伦比亚大学流行病学家瓦法·萨达尔认为,迄今为止,美国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协调一致的国家对策,而是将授权交予地方政府各自制定,导致全国防疫政策“零七八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