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中國出境旅行的人數有 1.2 億人次。在國外,中國遊客差不多花了 2290 億美元來買購物。
這已經不是什麽新鮮事。2015 年,美國銀行美林證券發布也曾發報告,預計到 2019 年,中國出境遊旅行也將會達到 1.74 億,而花費也將達 2640 億。當然,這一部分錢是用在了旅行上,另一部分就是用來買買買了,買得最多的就是化妝品,鞋和衣服。
零售商們也聞風而動。從巴黎的老佛爺到紐約的 Bloomingdale,總是想方設法吸引中國消費者,他們甚至在微信上直接投放廣告,提供私人購物向導和語言翻譯服務。 Angela Ahrendts 還在任 Burberry 首席執行官時,她就充分意識到了旅行購物對品牌銷售數字的影響。2014 年,J. Crew 就在美國商場推出 XXXS 型號的衣服,這看起來是在用聰明又合乎邏輯的辦法取悅身材嬌小的亞洲消費者。
當然,對于時尚産業來說,旅遊市場放出來的信號不僅僅是要他們調整産品型號,他們要面對的也不僅僅是中國消費者。
根據 World Travel Monitor 的數據,僅在 2014 年,全球有 4600 萬次國際奢侈旅行,花費了 1720 億歐元。
亞洲人正在逐步制定新的旅行計劃。印度現在是全球發展最快的旅遊市場。世界旅行和旅遊理事會估計,想要從印度湧向全球旅行的有 2000 萬印度人,2020 年,這個數字將達到 5000 萬。年輕的中國人和印度人正帶著自己的孩子參加各種精英計劃體驗營,在阿爾卑斯山滑雪,或者是去逛紐約的當代藝術博物館。
買愛馬仕的 Birkin 包,或者是勞力士的手表可以被稱爲奢侈品消費,不過現在也有很多人願意專程飛到日本,只爲享受一頓美味的食物。
“現在的新奢侈不是買一個昂貴的奢侈品包,而是要和海豚戲水,登高望遠,去到一些美不勝收的地方,然後分享在社交網絡上。” 《中國山寨的終結》的作者 Sean Rein 說。
既然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花一大筆錢來購買體驗,時尚品牌能做些什麽呢?
迪士尼主題公園是一個不錯的例子。紐約的 Niketown ,現在已成爲吸引消費者的旅遊勝地。而 Armani, Versace, Bulgari 和 Missoni 則在全球不同的地方修了酒店。
遊客會在印度買莎麗,或者在印度尼西亞買了巴蒂克印花布,同樣,時尚品牌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在旅遊熱門地點提供一些獨一無二的體驗。
不過,它們還強調了一件事。
“關鍵是,不能讓電商參合進來,要保證這種消費的私密、精致和真實。”康泰納什集團旗下的雜志《旅行者》的記者 Divia Thani Daswani 說。
題圖和文內圖來自:fashiongonerogue、art8amby、2.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