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临沧紧急叫停学生服用“大锅药”:仅为倡议 个别区县与入学挂钩。 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新的一周开启,复工的企业逐渐增多,部分城市车流量已接近日常早高峰水平。3月1日,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02例,其中武汉193例,这个数字是近40天内最低点。除湖北外省份新增病例6例。这样的结果,也呼应了中央指导组“武汉疫情态势已从高位运行期进入中位运行期”的判断。
这场疫情,全国上下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也承受了沉重的代价。如今“曙光初现”,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坚持基本原则和节奏。
这两日,“大锅药”被叫停、“神医”李跃华被查,都引发舆论广泛关注。但详细梳理不难发现,这两个事件其实都并不是中医的“锅”。“草药”不等于“中医”,“神医”也不代表“中医”。发挥中医在抗疫中的作用,需要依法依规,既不能靠江湖游医、神医,也不能靠地方行政部门想当然的意志。
病例清零,喝“大锅药”未免画蛇添足
这两日,云南省临沧市部分地区强制师生服用“大锅药”来预防新冠肺炎一事,引发了热议,舆论普遍对这种一刀切的“集体喝药行动”表达了质疑。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讲,在新冠病毒疫苗没有研发出来之前,宣称具有预防效果的药物都需要存疑。“老药新用”是不得已的应急之法,且要经过严格的临床验证,这段时间茶水、豆浆等可抑制病毒的“研究成果”不时刷屏,让人啼笑皆非。
而单从中医的角度来讲,中医讲究“对症下药”,这种不分寒热、不辨表里的“大锅药”,实在难当预防感染的重任。2月29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王融冰强调,此前推荐的一些药物都是针对症状的治疗,并不是为了预防,“不主张没有症状的人使用中成药预防,没有意义”。
在质疑声中,3月2日凌晨,临沧市教育体育局发布通知紧急叫停强制服药要求,且不能将是否服药当做春季学期开学报到入学条件。
事实上,临沧的防控形势远未到要集体喝药预防的地步。据公开报道,截至2月28日,临沧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例,且早已治愈出院超过两周,此外无疑似病例。这意味着,临沧市除了要防止外部输入风险外,内部扩散风险已经微乎其微。
在这个时候,大张旗鼓地要求学校师生服用“大锅药”,不管是为了防止学生被感染,还是增强免疫力以准备好复学,不仅是画蛇添足,更可能额外制造问题。
疫情防控虽然并非易事,但逻辑却很清晰,就是控制好“四类人群”:确诊、疑似、发热、密切接触者。这一点,医学界未有异议。对于病例清零半月的临沧来说,保持良好的卫生和防护习惯,避免外来输入就能够防控风险,平白无故折腾老师和孩子,实在没必要。还真是应了那句话,“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别把“江湖游医”当做“中医”代言人
同样忽视疫情防控基本逻辑的,还有一些“江湖游医”。
这两日,两位“神医”横空出世——李跃华和张胜兵。
李跃华宣称治好了湖北省司法厅原副厅长陈北洋,他还介绍自己为15例确诊或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治病,其中9例治愈。他的治疗方法简单直接:用万分之五的苯酚溶液,按照中医针灸的取穴原则,进行相应的穴位注射。
张胜兵更“神”,他自称从武汉封城以来,用自己的秘方治疗新冠肺炎或疑似病例,累计近3000例,有效率90%以上,大部分患者1-3剂起效,至今无一例死亡病例。
看起来,让全世界病毒专家都一筹莫展的新冠疫情,在这两位“神医”眼中,不过是小菜一碟。
但根据一份《关于李跃华治疗新冠肺炎等相关情况的调查报告》称,李跃华涉嫌伪造、变造、买卖医师执业证书,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连续两年未按期校验,他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非法行医,已责成有关部门依法查处。张胜兵中医科诊所则涉嫌违规发布医疗广 告,严重影响了正常医疗服务秩序和当前疫情防控工作。
根据封面新闻的报道,李跃华宣称治愈的病例中,有人在接受注射后,核酸检测仍为阳性,住院治疗才得以治愈。而张胜兵在自我介绍中提及自己是“湖北中医药大学张胜兵中医奖”创办人,也惨遭本家“打脸”。湖北中医大发布声明称,因张胜兵不良社会影响,如挂号费太高、开大处方、治疗效果过于吹嘘等情况,该校已于2019年坚决终止其捐赠及“张胜兵中医奖”事宜。
不过,在两位“神医”的力挺者看来,没有特效药的背景下,两位救人于危殆,实乃最大的义举。表扬都还来不及,怎么还能追责?该给民间游医一条“生路”,不能因为非法行医就一笔抹杀。这种观点还得到了诸多“大V”的肯定。
但将这些江湖游医和所谓“神医”看作是中医代言人,恐怕连中医医生也不答应。将苯酚注射入穴位,讲究调养的中医恐怕没有这么“野”。
回到疫情防控的根本逻辑上看,如果在正规医院系统之外,你去找“张神医”治疗,我去找我的“李大仙”瞧病,那么“四类人员”特别是感染者的识别和隔离,将变得“遥遥无期”。更不用说,“神医”宣称治好的一些病例中,仍有阳性患者,随时可能感染他人。
所以,疫情防控的关键,一方面当然是治疗的有效性,中医西医谁有效谁上;一方面,则是利用现代医疗体系去逐一识别“四类人员”,切断病毒传染途径。这种识别,应收尽收、不漏一人。如果变成了“各自找各自的游医”,那疫情防控就只会变成一场没有尽头的消耗战。
如果说,对一些绝症患者而言,他们可以尝试偏方、游医,但对于新冠肺炎这样严重的传染病来说,给游医一条“生路”,其实是在给疫情防控体系“挖坑”。
曙光初现,警惕投机主义
这场跨年的疫情,给了我们太多教训和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到且承认屋子里的大象”。要承认,新冠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要承认这个病毒不好对付,要承认现代医学的局限性,要承认疫情防控没有什么捷径可言。
我们能够将疫情控制到现在这个局面,殊为不易——
靠的不是投机取巧、奇巧淫技,靠的就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靠的不是今天给病人喝茶水,明天让患者试试豆浆;而就是根据病人临床表现对症治疗、支持治疗;靠的不是抽烟喝酒、喝双黄连,而就是几乎全民的“居家隔离”以及数万医护人员筑起的“钢铁长城”。
想通过喝“大锅药”来保持零感染,想通过穴位注射杀菌剂就杀死病毒,这种“毕其功于一役”的思维,其实也是种“投机主义”。房间里的大象就在那,想放进去一只蚊子就想把大象放倒,不是蠢就是坏。
如今,我们的疫情防控在正常的轨道上一点点地“掘进”,要尤其警惕类似的投机主义来捣乱。这些枉顾基本逻辑和规则的做法,既可能破坏来之不易的防控局面和节奏,也有可能导致其他的次生问题。
防控形势向好,曙光已经显现。越是在这时候,越要保持耐心和定力,不能走旁门左道的邪路。积极发挥中西医在抗疫中的作用,不是迷信“江湖游医”和“民间土方”;而否定“神医”“土方”也不意味着否定中医——一切都要回归临床。
□孟然(新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