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海外華商受衝擊 融入當地是關鍵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何珊 陳寅)也許你不知道這個國家盛產黃金,但說不定你曾經品嘗過它香醇的咖啡、欣賞過它品質上乘的祖母綠,這就是南美國家哥倫比亞。但是最近幾天,我們聽到這個國家的名字,卻是因為那裏發生了針對當地華商的抗議活動。

當地時間5月25日,在位於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市中心的一家服裝批發市場,約50名當地商販針對華人商鋪舉行抗議活動。這一情況立刻引起了全球華人的關注,牽動著大家的心。

事態逐漸趨於

5月18日,當地商販在波哥大市中心發起了針對華人商鋪的抗議活動,呼籲“購買國貨”,指責華僑商人“搶佔其生意”、“威脅其生存”。

隨後在5月23日,哥執法部門根據舉報,以涉嫌走私、偷稅漏稅查抄了部分華僑商鋪,並以涉嫌非法居留抓扣了13名華僑。

在5月25日的抗議活動中,當地商販與華人商鋪的店員發生了摩擦,出現了推搡華人店員、踢踹商鋪卷簾門等行為,所幸沒有造成華人受傷或財產損失。

中國駐哥倫比亞大使館在事件發生後迅速作出反應,緊急約見哥外交部、移民局、海關稅務局、緝私警察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並提出嚴正交涉,要求對方秉公執法,採取有效措施保證中國公民的人身安全及合法權益。經過交涉,被抓扣的華僑均已獲釋,部分人員“因居留身份有問題”而被要求限期離境。使館的工作得到了在哥僑商的支持和歡迎。

使館負責同志表示,使館將密切關注有關事態進展,一如既往地全力維護廣大在哥僑胞的合法權益。同時,還將為華商與當地執法機構和商業協會搭建機制化的溝通平臺,加強華商對當地法律法規的了解,降低摩擦和糾紛幾率。

華人受害事件頻發

這是哥倫比亞首次發生較大規模針對華商的抗議活動。近年來世界多地發生的針對華僑華人、特別是華商的風波和犯罪行為屢見不鮮。

2015年上半年,至少4名僑胞在巴拿馬遭遇暴力搶劫事件後喪生,繼而引發巴拿馬華商舉行全國罷市;2015年3月中旬,菲律賓4名華人在4天時間內遇襲身亡;2014年8月,納米比亞發生多起華商遭搶事件;2014年3月底,短短兩天內在南非共發生四起針對華人的惡性搶劫案件,兩名華人遇害身亡,一家華人酒吧被炸,一名華商被洗劫。

更早時候,2013年12月,阿根廷國內局勢動蕩引發哄搶風波,共58家華商超市遭受衝擊,一名業主不幸遇難;2013年11月,莫斯科警方對華商集中的一家商貿中心展開多次突擊行動,並扣留部分華商;而早些年西班牙、意大利等國也多次發生燒鞋事件,試圖抵制中國製鞋進入當地市場。

專家指出,在當前世界經濟不景氣、全球貿易持續低迷的大背景下,很多華商憑藉吃苦耐勞、勤勞肯幹的創業精神,以及“中國製造”產品的競爭力,在世界各地將生意做得風生水起,這容易引發當地商販不滿。在這樣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下,一些華商吸引了不懷善意的目光,成為搶劫、綁架、謀殺等惡性犯罪事件的受害者。

尊重習俗融入當地

很多專家和僑領指出,廣大僑胞背井離鄉赴海外打拼,在積極營生之外,也要採取一些措施,加強安全防範意識,盡可能規避風險,避免類似的暴力事件發生在自己身上。

首先,要注意遵守當地法律法規、遵循風俗習慣。遵守當地法律永遠是確保正常經營的重要保障和基礎,要從海外華商整體的長遠利益著想,守法守規經營。此外,華商來到一個新的地方開展經營業務之前,最好能向已在當地紮根多年的同胞請教,多了解一些當地的風俗習慣甚至行規,避免自己在無意之中惹上麻煩。

其次,要積極融入當地社會。華商普遍習慣於悶頭做生意,與當地社會接觸不多,總給人一種神秘感。平時要努力搞好鄰里關係,加入當地社團、商會,以開放的心態將當地當成自己的“第二故鄉”,積極融入當地社會。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在獲得豐厚收益的同時還可以積極從事慈善事業,回報當地社會和百姓,促進共同發展。

第三,要注意加強同當地政府部門之間的聯繫。華商與當地商販之間發生的摩擦多由互相不了解引起,如果能加強同當地政府部門之間的溝通和聯繫,積極尋求當地政府部門的協調與幫助,很多問題就能在萌芽階段“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此外,要學會在必要時刻借助法律的力量來維護自身的權益。

第四,要注意“財不外露”。隨著近年來中國經濟迅速發展,國人在外通常會給人留下“有錢”的印象。受消費習慣的影響,國人外出總會隨身攜帶大量現金,而且往往遇到搶劫之後選擇息事寧人、破財消災而不是報警求援,這容易激起犯罪分子歹意。

最後,遇到險情及時通知使館申請領事保護。近年來,我國在領事保護工作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一次次向在海外遇險的同胞伸出援手,讓他們感受到祖國母親的溫暖。強大的祖國永遠是每一位華僑華人在外遇到困難時的堅實後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