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訪“九一八”遺跡 83年間變與不變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1931年,日本侵略者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炮轟北大營,開始了對中國東北的大舉入侵。時隔83年,新華社記者探訪了一系列當年事件的遺跡——張學良東北軍精銳部隊營地的變遷、第一發炮彈消失的彈坑、南滿鐵路被炸的細節等,本文將一一為讀者解開。

被誤認的北大營

北大營是張學良東北軍的精銳所在。據史料記載,事變爆發時,北大營尚有駐軍7000人左右,但由於執行不抵抗政策,僅僅過了幾個小時,就被七八百人的日軍攻破。

83年過去,北大營今天還在嗎?是什么樣子?

在“九一八博物館館長助理崔俊國和遼寧“九一八戰爭研究會會長王建學二人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北大營東街、北大營西街。

“可是真正的北大營並不在這裡。崔俊國說,每逢“九一八紀念日,有些學者甚至日本人尋找北大營遺跡,都找錯了。他們以為北大營東街、北大營西街就是當年的北大營。

照片中為9月3日拍攝的北大營老營房。新華社記者楊青攝。

真正的北大營居然在柳林街邊上。王建學領著記者來到一棟灰色的老房子跟前,“你看,白洋灰砌縫,青磚鐵皮瓦,這就是北大營的老營房。

現存北大營老營房僅有兩棟半,約100米長,7.5米寬。2012年,瀋陽市文物局將這幾棟殘存的營房列為“不可移動文物。

專家考證還發現,這兩棟半營房與現存的當年北大營佈防圖中位於東側步兵619團第二營營房位置相符合。

在營房附近生活了50年的陳興華說,北大營原有營房29棟,“是很大的一片。目前僅存的是馬房和騎兵住的房子。

這是9月3日拍攝的北大營老營房。新華社記者楊青攝。

北大營老營房的馬棚,如今成為某企業廢棄的倉庫。新華社記者楊青攝。

陳興華還提筆在記者的採訪本上手繪了一幅北大營的平面示意圖。僅從圖上看,北大營在新中國成立後仍基本保留了原樣,面積龐大,氣勢恢宏。

“但老營房一點一點就拆沒了,再不保護就晚了。陳興華說。

王建學認為,北大營見證了兩個第一槍:日本14年侵華戰爭的第一槍;中國人民奮起抵抗的第一槍。

“九一八之夜,儘管東北軍執行了“不抵抗政策,但仍有零星自發的抵抗。時任北大營駐軍620團團長王鐵漢在回憶錄中寫道:“敵人向本營房進攻時,我決心還在……在敵人攻擊頓挫之際,忍痛撤出。

值得提及的是,北大營還曾經是日軍在東南亞戰場俘獲盟軍的集中營。

王建學說,1942年11月,第一批1400多名名盟軍戰俘到達奉天,被臨時囚禁於北大營,在這裡度過了8個月的艱難歲月。1943年7月,日軍為了更好管制和利用戰俘,在戰俘們勞役的工廠附近建起一座新的戰俘營,戰俘才被轉移。

“北大營具備重要的歷史價值,應該得到更好的保護,讓人們記住這段歷史,從恥辱中汲取向上的力量。王建學說。

消失的彈坑中曾能開汽車

日軍炮擊北大營,第一發炮彈的落點還能找到嗎?

王建學說,日軍最開始並沒有找準靶心,首發炮彈沒有落在真正的北大營。記者在王建學的帶領下尋訪到了這第一發炮彈的歷史性地點,卻大為愕然。

瀋陽望花南街39號,只見平坦的馬路,兩旁是整齊的樓房,唯有兩株三層樓高的老榆樹仍是歷史的見證者,但是卻不見“坑的蹤影。

坑居然就被踩在了腳下。

一位名叫溫和的72歲的老住戶說:“10年前,這裡還有個大坑,聽說是日本人打的。原來還有個塔,塔沒了,基座還有,修的很結實。

老人指了指腳下的柏油路說:“原來這個坑就在這裡,後來修了路,填平了。

80多年前,這裡是北大營的西北角,為東北軍重要的參謀部所在地,離日本投下炸彈的南滿鐵路直線距離不過一公里。

遼寧大學歷史系教授邢安臣介紹說,他曾在1983年與日本學者共同收集“九一八史料時,獲得了當年日軍的秘密檔案,曾詳細地記錄著這裡的情況:“直接命中北大營西北部,炮坑面積在40平方米左右……

“炮坑裏面可以開汽車,甚至拖拉機。邢安臣說。

事變前,日軍在練兵場上修建了一個大鐵皮棚子,每天夜晚偷偷安裝重炮,直到9月10日安裝完畢。其中一門最新型榴彈重炮的目標就是北大營。

他說,日軍佔領東北後,日本為表彰“關東軍,就在炮彈坑上修建了一座高36米的“得勝塔,並在對面建起一座“紀念堂,還有表現關東軍“戰功的泥塑。

以前給學生上課,邢安臣都會直接把學生拉到炮坑的所在位置,現場教學。

抗戰勝利後,塔被推倒,基座尚存。曾有多名學者呼籲保護這個彈坑遺跡,但最終卻無疾而終。如今,這坑恐怕是將長眠於地下,再難見天日了。

南滿鐵路旁修高鐵

9月3日,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館長助理崔俊國手指向柳條湖事件爆破點的方位。新華社記者楊青攝。

1931年9月18日夜10時20分,日本關東軍自行炸毀瀋陽北郊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反誣是中國軍隊所為。隨即以此為藉口,開始炮轟北大營,進攻瀋陽城。

當年被日軍投下炸彈的南滿鐵路現在是什么樣子呢?

記者帶著好奇尋訪到了這一歷史性事件的關鍵地點。曾經硝煙瀰漫的戰地已經完全沒有了戰爭的遺跡,當年的爆破點如今已經無跡可考,甚至連一塊文字說明的牌匾都沒有。

隔著高高的鐵柵欄,記者看到昔日的“南滿鐵路旁,並行修築了一條哈(爾濱)大(連)高鐵,列車以每小時350公里的速度行駛,每隔幾分鐘就有一輛列車通過,每年運送上億噸貨物,是中國最繁忙的鐵路之一。

爆破點到底在哪裏呢?

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館長助理崔俊國帶領記者繞著鐵柵欄慢慢走到一個路段。“大概就在這裡,從大連算起404.444公里處。他指著不時疾馳而來的列車說。

崔俊國說,經過學者多年考證,加上歷史照片輔助,更重要的是當年的親歷者胡廣文老人經回憶所繪製的地圖,最終確認了這一地點。

對此,日本殖民機構滿鐵的檔案資料中也記載,爆破地點在原南滿鐵路從大連起404.444公里西側單軌接頭處。

這個爆破點往南500米就是現在的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往北望去都是低矮、稀鬆的樓房和工廠,鮮少居民在鐵道附近居住。

這條鐵路雖然當時被炸,但是從來沒有被毀壞過。“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副館長劉長江說:“當時投放炸彈沒幾分鐘,日本人的火車就又順利開過去了。他們是經過精確計算的,根本不想炸毀鐵路,只是想挑起事端。

“九一八事件發生後,這條鐵路一直沿用至今。線路都沒有改變,只是軌道不斷被重鋪。

沿著鐵道一直往西走可以到達瀋陽北站,遠遠望去,一排排雄偉的高樓在遠處矗立。列車不時呼嘯而過,快速駛向遠方,消失在遠處高樓夾縫中。

生於1960年的汽車司機徐師傅是土生土長的瀋陽人。他回憶說,小時候經常爬上這條鐵路玩耍。“當時沒有被鐵絲網圍起來,也沒有高鐵。

徐師傅說,從小就知道“九一八事件,也很痛恨“日本鬼子,但是銘記歷史並不是延續仇恨。“最重要的還是吸取教訓,壯大自己,讓我們中國人再也不受欺負。(綜合新華社記者 徐揚、胡龍江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