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亞太日報評論員黃日涵、徐磊祥
美國總統奧巴馬7日發布行政命令,宣布美國終止實施針對緬甸的《國家應急法》,並由此解除針對緬甸的相關制裁措施。美國財政部也在當天發表聲明,終止實施針對緬甸的《國家應急法》後,美國財政部監管下的針對緬甸的經濟和金融制裁措施將不再有效。這表明美國放開了對緬甸長達20多年的經濟制裁。
奧巴馬宣布解除對緬甸制裁。資料圖片
美國對緬甸的制裁始於1997年克林頓政府,當時緬甸正處于軍政府統治時期。由於緬甸軍政府對昂山素季的持續打壓,美國對緬甸的制裁也在逐步升級。從克林頓到小布什,美國對緬制裁法案也從禁止美國投資,進入“緬甸資源的經濟發展領域”,不斷擴大到禁止從緬進口產品、凍結緬政府在美資產、禁止到緬投資和向緬提供貸款及技術援助等,可以說,美國給緬甸的“緊箍咒”是越拴越緊。
美國之所以一步步收緊對緬制裁,除了緬甸國內因素之外,更多是美國對自身國家利益的考量。緬甸連接東南亞和南亞,毗鄰中國,地緣位置非常重要。美國希望緬甸建立一個符合西方價值觀的親美政權,從而服務於它全球戰略的需要。而且,冷戰結束後,美國迫切想擴張勢力範圍,鞏固霸權地位。在這一大背景下,緬甸軍政府顯然不符合美國推廣其國際戰略的需要,經濟制裁就成為美國促使緬甸國內政局轉變的重要工具。
2015年緬甸大選後,昂山素季領導的民盟取得勝利,美國政府認為這是在緬甸成功推行民主價值觀的優秀案例。今年4月,民盟上台執政,美國加快了放下“大棒”的速度,從5月開始逐步放鬆對緬制裁,到9月昂山素季訪美之時,奧巴馬明確放出了將全面解除對緬甸制裁的信號。
緬甸民盟領導人昂山素季。資料圖片
眾所周知,奧巴馬政府上台後推出了“亞太再平衡”戰略,企圖拉攏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以遏制中國的發展。此番美國終止對緬甸的經濟制裁,與其說是因為緬甸民主進程的推進,還不如說美國是企圖通過解除經濟制裁來進一步拉攏緬甸,使緬甸民盟政府能夠在外交政策上更多地傾向美國。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美國解除對緬甸制裁的靴子何時落地仍未可期。而奧巴馬任期即將結束,此時出台這項政策,無外乎是想為自己留下“政治遺產”。當然,也是替民主黨助選,為希拉里加油添分。
毋庸置疑,美國解除制裁,對於緬甸經濟發展來說,將是一針“強心劑”。由於美國長期制裁,加上緬甸國內電力匱乏、基礎設施落後,緬甸經濟長期以來發展比較緩慢。如果這次美國解除經濟制裁能夠得到切實履行,緬甸國際經濟環境將大為改善。其實緬甸擁有不錯的天然稟賦,國內自然資源豐富、勞動力充沛低廉,隨着制裁的解除,國際投資將會紛至沓來。
基礎設施落後,經濟發展緩慢的緬甸。資料圖片
目前,有許多人擔憂美國解除經濟制裁會使緬甸的外交政策更加親美,然而這一論斷在筆者看來有點多慮。一方面,緬甸長期以來一直奉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倒向美國的可能性並不大。另一方面,從昂山素季領導的民盟上台以來,中緬關係一直保持較為良性的發展,中緬高層互動頻繁。緬甸新政府的外交政策也在日漸成熟,對於民盟政府而言,在中美之間尋求平衡,在大國之間尋找共識,將逐漸成為緬甸執政團隊的共識,而這一認知將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發展中緬關係的主動權畢竟在中緬兩國手中,“任他風吹浪打,我自閑庭信步”。
作者簡介:
黃日涵,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萬里常安海外風險研究院院長;
徐磊祥,萬里常安海外風險研究院研究員。
亞太日報觀察專欄作者均為國際問題專家及資深新聞從業人員,長期從事國際研究和報道,他們秉承亞太日報原創、獨家、深度、開放、聯動的理念,以獨特的視角評述當今國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