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穿鞋的鬥不過光腳的

中国青年报

text

【亞太日報訊】一年前,聚集在烏克蘭首都基輔歐洲廣場上的示威者在歡呼勝利的同時,卻也仿佛打開了可怕的潘朵拉魔盒,戰火紛飛、國破家亡、經濟崩潰成為烏克蘭人揮之不去的夢魘。一年之後,硝煙仍未散去,和平觸不可及。而作為烏克蘭危機的“當事人,歐盟仍難擺脫左右為難的尷尬境地。

歐洲價值觀不敵俄羅斯硬實力

回顧過去的一年,烏克蘭危機的演變可謂跌宕起伏,波譎雲詭。從克裡米亞脫烏入俄到烏東地區硝煙四起,從馬航班機離奇失事到美歐對俄發動制裁,從全面戰事一觸即發到法德斡旋停火協議,烏克蘭問題的背後是冷戰後美俄兩大戰略對手的新一輪激烈博弈,而歐盟則在夾縫中艱難地尋求自身的存在感和價值觀。

歐盟從一開始就排除了武力解決危機的選項,但又難以接受其所信奉的基本原則和價值理念遭到“破壞,因此從現實主義出發選擇了對俄“接觸加制裁的雙軌政策,同時在政治和經濟上力挺波羅申科領導的烏克蘭新政府。一年間,歐盟及德國、法國等成員國一方面對俄展開密集的“外交攻勢,另一方面隨著烏克蘭局勢惡化而逐步加大對俄制裁力度。然而,無論是苦口婆心的規勸,還是“咄咄逼人的施壓,似乎都未能起到力挽狂瀾的功效。一位元主管俄羅斯事務的歐盟官員在去年年底的一次研討會上坦言,制裁措施的確從經濟角度給俄羅斯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但從政治上來說尚未發揮作用。知名智庫卡內基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尤金·盧默日前表示,制裁無法改變克林姆林宮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

實際上,歐盟成員國在應對烏克蘭危機問題上並非鐵板一塊。以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為主的部分東歐國家要求對俄採取強硬立場,匈牙利、保加利亞等傳統親俄國家以及與俄羅斯貿易關係緊密的南歐成員國則主張尋求對話。希臘新政府上臺後不久即派經濟部長訪俄,而賽普勒斯則在不久前宣佈向俄租借軍事基地,以德國為首的核心國家則堅持兩手策略。因此,經過歐盟峰會一致通過的兩輪制裁措施,也都是妥協的結果,在具體內容上留有很大餘地。換言之,歐盟並不想把俄羅斯逼到牆角,何況制裁與反制裁也對歐盟自身造成傷害。

此間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從2014年9月到2015年2月兩次明斯克停火協議簽署之間,烏克蘭民間武裝成功擴大了勢力範圍並且打通了連接兩個自治共和國的戰略通道,歐盟對此無能為力,而對已是既成事實的克裡米亞問題更是絕口不提。卡內基和平基金會歐洲研究所所長楊·特紹日前撰文指出,在烏克蘭問題上,歐洲的價值觀敗給了俄羅斯的硬實力。

德法組合漸成歐盟安全事務核心

儘管歐盟的任何重大決策都需要理事會的一致同意,但在涉及到安全問題的關鍵時刻還是要依靠核心大國。這一點在烏克蘭危機中得到進一步體現並且強化。

據歐洲媒體統計,德國總理默克爾在2014年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晤超過40次,其中包括在G20布里斯班峰會期間長達6個小時的單獨會談。法國總統奧朗德也多次與普京會面,並曾有意繞道前往莫斯科舉行首腦會晤。2014年9月,由德、法、俄、烏組成的“諾曼第機制首次簽署明斯克協議,儘管停火只持續了兩天時間,但無疑為後來的談判奠定了基礎。而在烏克蘭危機一周年前夕,全面內戰一觸即發的危急時刻,默克爾和奧朗德組成的“和平組合經過連續多日的穿梭外交和斡旋,終於促成各方達成停火,避免了局勢失控。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場事關歐洲集體安全的危機當中,唯獨少了英國的身影。作為歐盟“三駕馬車之一,英國始終在歐洲外交和安全方面佔據重要地位,而在“諾曼第四方會談中,並沒有留給英國一席之地。英國皇家聯合軍種國防研究所研究主任查莫斯表示,儘管英國仍然是世界政治舞臺上的一個重要角色,但其在歐洲安全事務中的影響力正在不斷消退,尤其是在烏克蘭問題上,與德國形成了鮮明對比。劍橋大學國際關係史學教授希姆斯指出,卡梅倫出人意料地“缺席關於解決烏克蘭危機的談判,可以視為英國實力下降的又一標誌。英國首相卡梅倫24日宣佈,英國將在下個月向烏克蘭派遣一個75人的軍事顧問團,以幫助烏軍提高戰術情報、後勤保障以及醫療救護等各方面的能力。英國還將開展一項陸軍培訓計畫,協助烏克蘭加強軍隊建設。儘管卡梅倫強調英國軍人不會前往衝突地區,英國暫時也不會向烏克蘭提供殺傷性武器,但在基輔“變天一周年之際,英國軍隊首次進入烏克蘭,似乎更具象徵意義。

歐洲地緣政治版圖進一步固化

儘管烏克蘭危機遠未結束,但隨著新版明斯克停火協定的簽署和衝突雙方相繼撤軍,烏克蘭東部局勢得以暫時緩和,關於後烏克蘭危機時代的歐洲地緣政治格局問題正在成為各方關注的熱點。

早在烏克蘭危機爆發之時,就有人發出新冷戰的警告,一些學者認為歐洲地緣政治版圖將要重新劃分,而卡內基和平基金會歐洲研究所所長特紹則並不認同。特紹認為,所謂歐洲地緣政治的舊秩序是指冷戰後歐盟和北約東擴,而俄羅斯則表明不能接受它的鄰國“倒向西方,從而形成了西方與俄羅斯之間相互默認的“勢力範圍。當“變天後的烏克蘭準備加入歐盟時,俄羅斯果斷出手,而歐盟和北約則不能以武力回應。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布魯塞爾分部高級研究員布魯諾·萊迪表示,北約威爾士峰會決定實施包括組建“矛尖部隊在內的快速反應計畫並加強在東歐國家的軍事存在,這些舉措都是針對來自俄羅斯的威脅,但所有的軍事部署均嚴格限定在北約盟國範圍內,烏克蘭則被排除在外。正如特紹所言,烏克蘭並不在以北約第5條“集體防禦為基石的歐洲安全架構之內,因此歐盟和北約沒有義務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支援。

特紹指出,更重要的是,歐盟國家已經習慣於依靠美國來提供安全保護傘,大多數歐洲國家還沒有從觀念上和行動上為自己承擔安全責任作好準備。而美國則已經把戰略重心轉向亞太並且為中東亂局和恐怖主義煩心不已,不願再為歐洲投入過多精力。隨著烏克蘭危機進入新的階段,美俄博弈仍將繼續,但雙方都避免觸及對手底線,從這個意義上說,歐洲地緣政治版圖將得以進一步固化。(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