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為配合香港人口發展需要,香港特區政府正積極規劃將大嶼山打造成一個連接大珠三角區的大都會。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10日公佈第一屆工作報告,就大嶼山未來發展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在交椅洲附近水域及喜靈洲避風塘一帶填海,將該處打造成一個可容納約40萬至70萬人口的東大嶼都會,並成為2030年後的主要土地供應來源之一。報告亦建議在欣澳透過填海60公頃至100公頃,再設立新的旅遊景點及康樂、文娛設施,締造東北大嶼旅遊大門。報告10日並已呈交特區行政長官,委員會期望於下半年更新資料,再推出新的發展藍圖。
據香港文匯網報道,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於2014年1月施政報告提出後成立,經過兩年的研究、討論及聆聽不同持份者的意見後,已初步勾劃出大嶼山的規劃與發展建議。身兼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主席的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昨日已將報告呈交予行政長官審閱,報告書亦已上載到政府網站供各界人士閱覽。
擬打造“智慧型、低碳社區”
委員會提交的工作報告指出,委員會確立了大嶼山發展的規劃願景為平衡及加強發展和保育,使大嶼山成為一個宜居、宜業、宜商、宜樂及宜學的智慧型、低碳社區;並為香港在土地及房屋供應、經濟商貿、休閒、康樂及旅遊發展方面帶來新機遇,造福市民。
委員會為大嶼山發展確認了4項策略性定位,包括成為大珠三角國際運輸、物流及貿易樞紐;大珠三角地區和亞洲的服務核心區;策略性增長地區及新的大都會;及自然及文化資產寶藏。委員會亦建議發展時要全面考慮“經濟與民生”、“自然及文物保育”、“康樂及旅遊”與“交通運輸”4項主要規劃原則,包括成為可支援香港現有四大支柱產業經濟樞紐的發展新平台,但同時亦要加強保護具保育價值的地點,並發展多元化的康樂及旅遊設施,塑造大嶼山為多彩多姿的康樂及旅遊目的地。
填海拓嶼 打造第三個核心商業區
報告建議研究在交椅洲附近水域及喜靈洲避風塘一帶進行填海,同時提升梅窩的發展潛力,締造一個智慧、創新、宜居、多元化、低碳、可容納約40萬至70萬人口的東大嶼都會,並打造成香港第三個核心商業區及長遠策略性增長區。
根據初步概念,交椅洲一帶水域可發展人工島,並設新的核心商業區;喜靈洲則可考慮在現時使用率較低的避風塘及其周邊水域進行適度填海,發展近水休閒生活區;梅窩現時的荒廢農地、魚塘及土地利用效率低的地方亦可加以善用,促進城鄉共融,加強康樂旅遊元素,發展其旅遊潛力。
2030年後供地主力 須審慎考慮
報告指出,東大嶼都會是一項長遠的計劃,是香港跨越2030年後的主要土地供應來源選項之一,提供興建房屋及提供社會及經濟發展需要的用地。然而,由於有關計劃需要巨額的基建投資,必須審慎行事,建議政府須與其他發展計劃一併考慮,配合香港整體發展。
報告亦建議在欣澳透過填海60公頃至100公頃,以發展成為區域娛樂及商業樞紐,透過設立新的旅遊景點、主題酒店、康體、餐飲零售及娛樂等設施,締造東北大嶼旅遊大門。至於委員會委託的顧問公司曾將大嶼山規劃為14個康樂及旅遊地點並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在欣澳填海興建室內滑浪及跳傘場地;在梅窩興建戶外探險樂園等,則仍須進行技術及財務評估。
梁振英:大型基建另離島區成為重要區域
梁振英同日表示,位於珠江三角洲南端的大嶼山是香港最大的島嶼,屯門赤鱲角連接路、港珠澳大橋及機場第三條跑道等大型基建,將令大嶼山的地理條件從一個離島成為具有全港重要性的區域。
他表示,委員會的建議全面考慮了大嶼山各區的現狀,包括保育的需要及發展的潛力,並提出了願景和短期工作建議,希望大眾繼續積極提出意見,共同規劃、發展及保育好大嶼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