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赴內地升學港生的期待與悵惘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新華社記者 張雅詩)8月的一個下午,在港舉行的一場赴內地升學行前講座結束,參與者陸續步出教室。其中幾名即將到四川大學升讀本科的香港學生意猶未盡,圍著學長就生活適應、學習情況,以至未來發展路向等一一細問。同學們表現出對大學生活的期盼,也透露了對未來不確定的悵惘。

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於8月19至23日期間為香港學生舉行免費講座,邀請了24所內地大學師生做介紹,讓同學們出發前做好準備。從早上到傍晚,一場接一場,參加者絡繹不絕。

“拿到這錄取結果,我很開心,家人都很支持。”剛從香港觀塘官立中學畢業的胡寶琴,通過“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生計劃”獲四川大學口腔醫學專業錄取。面對記者“擔心適應不了川式生活嗎?”的詢問,這位土生土長的香港姑娘說:“我告訴自己到內地是為了專心讀書,不要對住宿等方面的要求太高。”

記者了解到,出席講座的學生當中,大多參加了免試招生計劃,憑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相當於內地的高考)的成績報讀內地大學,繼而順利獲錄取。他們很多都獲得香港高校錄取,那麼,為何還要“捨近取遠”?

“我寧願到遠一點去讀書,可以讀自己喜歡的科目。”一心希望投身牙醫行列的胡寶琴在文憑試遭遇滑鐵盧,只考到中等成績,最終獲派香港公開大學會計專業,一個對她來說大概只是用來充塞聯招表格的科目。

香港大學聯招於本月初放榜,2.2萬聯招申請人當中,逾1.8萬人獲派政府資助的本科學額,其中1.4萬人獲派首3志願,意味著仍有不少學生像胡寶琴那樣,獲派的並非心儀的院校或專業。

院校排名也是同學們決定“北上”的考慮因素。“3月份報名(免試招生),我很早就開始蒐集資料,做足功課,知道四川大學在國際具有名氣,它的口腔醫學專業在亞洲更是數一數二。”同樣將要入讀口腔醫學的黃雯表示,最初報名的心態只想為自己多買一個保險,後來了解多了,而且衡量過自己的情況,認為這是個理想的選擇。

免試招生計劃推行至今踏入第5年,規模擴大至84所內地院校,當中包含19所“985”大學。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主任鞏萬表示,內地900多萬考生當中,只有1%至2%能考進“985”大學,競爭激烈,而香港學生即使成績不那麼突出,通過這計劃也能考上,所以十分優惠。

資料顯示,至今有超過1.5萬名香港學生通過免試招生計劃申請入讀內地高校,首4年有合共超過5000人獲錄取,今年的錄取人數則未有公佈。

同學們在講座後的“會議”,似乎沒有要停止的意思,從衣、食、住、行,以及學習適應等話題,談到未來出路。這時,大家紛紛吐出心中憂慮:“香港對內地學歷接受程度不高”“擔心找不到工作”……因此,他們大部分都打算讀完本科後,回香港或國外讀碩士。

事實上,教育部與特區政府教育局已於2004年7月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相互承認高等教育學位證書的備忘錄》,兩地院校在升學啣接上正式互認高等教育學位。

鞏萬表示,學歷承認沒問題,但要注意個別行業會有準入門檻,同學們選定了大學專業,回港後從事相關行業,可能要參加考試或者接受評估。

他強調,本科教育與未來就業緊密相關,因此為學能否獲得有用資訊,從而找到合適的出路至為重要。舉例說,除非香港學生打算留在內地工作,否則不會鼓勵他們去內地讀護士專業,因為香港沒有相關的職業準入評估機制。

在川大就讀臨床醫學3年級的港人黎詠詩,以過來人的身分勉勵學弟學妹們。“將來的路怎麼走,最主要看自己的能力,和清楚自己真心想做什么。”她認為,世界變得很快,過幾年畢業後,社會可能已經很不一樣,反而目標清晰是關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