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眼中的中國改革開放

APD NEWS

text

(資料圖。產業化龍頭帶動栗農增收致富。新華社記者王民攝)

2012年05月09日

新華社駐外記者總綜合報道

30多年前的改革開放,改變了中國,影響了世界;30多年後,中國改革業已進入“深水區、攻堅期。改革開放成果幾何,未來又將何去何從,對此各國專家學者各抒己見,建言獻策。

俄羅斯知名政論家塔夫羅夫斯基表示,中國改革開放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戰勝了貧困,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讓13億中國人過上了更好的生活。他認為,中國成功的關鍵在於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及其他領導人了解國家的現實狀況,同時對國際形勢了然於胸,善於把握歷史機遇。在此基礎上,中國的改革從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向工業、城市不斷推進。

泰國前副總理、民主黨黨校校長素貼·特素班說,中國創造了獨一無二的政治和經濟模式,並取得了歷史性成功,改革開放使得中國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物質生活水準顯著提升。他認為,這種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符合實事求是的原則,順應了中國國情,是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值得包括泰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借鑒。

阿拉伯國家聯盟(阿盟)前駐華大使阿卜杜勒·瓦哈卜·薩基特表示,中國的改革開放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成果,兩個原因不可或缺:一是國家的倡導和人民的支持,二是改革政策有的放矢、以人為本。他說,改革開放不但使中國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還使世界各國從中受益。中國不吝援助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同時還為希臘等西方國家提供幫助,使其保持經濟穩定,抵擋持續發酵的世界經濟危機。此外,中國還在國際貿易中扮演重要角色,使國際貿易充滿活力、中小經濟體得以發展壯大。

薩基特的觀點得到了肯尼亞經濟學家穆裏烏·卡門舒的認同。他說,如果中國沒有今天的經濟實力,那麼在非洲傳統貿易夥伴歐盟面臨金融危機的時候,非洲不發達的狀態恐怕會繼續惡化。即使是歐盟和美國,也都從中國的發展中受益匪淺。

前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高級主任傑弗裏·貝德說,過去30多年間,中國的改革開放給世界帶來了積極影響,中國在改革開放中最成功的就是經濟決策,它成功地將中國融入了地區和全球經濟,與中國保持貿易往來的國家和企業從中受益匪淺。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李侃如說,中國領導人已經在“十二五規劃中明確表示,將對中國的發展模式進行重大改革。這一決定令人印象深刻,是在朝正確的方向前進。

丹麥通訊社社長拉爾斯·維斯特洛克表示,中國人民及其領導人足夠明智,他們深知當務之急是繼續發展國家、改善福利、促進人權等。他相信,繼續深化改革將是中國前進的唯一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