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式變革:沒有過渡內閣的過渡時期

亚太日报

text

政變領導人、泰國陸軍司令巴育.占奧差。圖片來源:路透

【亞太日報訊】據南早中文網報道,自今年5月22日,泰國爆發近80年來第19次軍事政變,至8月25日國王普密蓬任命政變領導人、泰國陸軍司令巴育.占奧差(PrayuthChan-ocha)上將為總理並受權組閣,這個東南亞國家經曆了3個月零3天的“無總理期,而由強力部門首腦組織的“全國維護和平委員會(NCPO)行使政府職能,這對於戰後、尤其上世紀70年代以後的泰國而言,是非常特別的。文章摘編如下。

過渡時期的非常特別之處

文章稱,說“非常特別,是因為盡管泰國是個多政變國家,即便二戰後還進行了多次軍事政變,最後一次則是2006年的9.19“鮮花政變,但二戰後的曆次政變,政變的最高領導人都未在政變後直接被任命為總理。而9.19政變的最高領導人、陸軍上將頌提(SonthiBoonyaratglin)在政變後,是以“國家管理改革委員會(ARCT)主席的身份實際行使總理職權,但始終未當上總理,且這個軍人色彩濃厚的組織僅維持了11天代理政府職責,就被一個看上去更像看守內閣的素拉育(SurayudChulanont)過渡政府所取代(雖然素拉育本人也是軍人背景),此後不到3個月,新選舉便舉行,泰國再度回到民選政治常態。

盡管軍人在泰國現當代政治舞臺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但王室、精英階層,乃至軍隊上層本身,對由軍人首腦直接出面,站到前臺來掌控政局,卻始終抱有一絲保留,這在很大程度上,是汲取了戰前鑾披汶(PhibulSongkhram)元帥發動政變並被推舉為總理後,將泰國帶上軸心國戰車,差點為日本軍國主義殉葬的教訓。且泰國的政變原本就帶有很大的“象征意義,流血和暴力相對較少,“點到為止的意味濃厚,維持這種“政變領袖不組閣的約定俗成,無疑也有利於迅速恢複秩序和穩定。

然而8月25日巴育上將的被任命,卻打破了這個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約定俗成。

和鑾披汶一樣,巴育上將被任命為總理,也在形式上經過議會提名:8月22日也即5.22政變後整整3個月,因為泰黨政府倒臺和年初立法選舉被宣告無效而事實上形同半癱瘓的泰國下議院以全“票通過的結果確認了這一提名,表決方式不是投票,而是起立以示贊同,反之則表示反對或棄權。

盡管據官方消息,內閣名單要到9月才能出臺,但此前泰國媒體已曝光了一份名單,其中軍人將占1/3左右,包括NCPO的主要成員三軍司令塔納塞(ThanasakPatimaprakorn)、空軍司令巴津(PrachinChantong),以及前陸軍司令阿努蓬(AnupongPaochinda)、陸軍總司令助理兼NCPO法律團隊負責人派本(PaiboonKumchaya)等都榜上有名。

對此,巴育本人在8月29日晚並未直接證實,但承認內閣中將會包含一些現役軍人,並稱這將是“有必要的,因為“便於處理一些安全方面的問題。

出於無奈的權宜之計

巴育上將並非政治上的新手,更何況其背後,還有聲望和影響力甚高、曾擔任過總理並深受王室信任的樞密院主席炳.廷素拉暖(PremTinsulanonda)上將,如何會不知道這樣的組閣形式、安排,存在不小的政治隱患?

首先,自1973年泰國“民主化以來,泰國政治生活的主基調,是文官政治、選舉政治,軍方雖仍保持強大影響力,但更多依靠間接手段或通過王室威望發揮作用,即便偶爾沖到前臺,也是不旋踵即主動退回幕後,縱使發動政變,也會制訂“還政於民的時間表以安撫人心,對此泰國朝野都已習慣並認同,此次政變至今3月有餘,軍人臨時機構一直扮演著事實上過渡內閣的角色,隨即又通過“非常程序,將這個軍人臨時機構原封不動,照搬為正式內閣的核心,勢必對泰國社會和泰國政壇造成很大沖擊,非但5.22政變的直接對象——他信派很難接受,即便反他信的一派也勢必泱泱:他們原本希望的,是通過政變組建所謂“賢人政府,讓自己一派得以出頭,一如2008年底上臺的阿披實(AbhisitVejjajiva)內閣,而不是被冷落在舞臺一角,接受幾個內閣“龍套的施舍性安排。

其次,美歐等國盡管出於種種考慮,繼續保持和泰國當局的關系,但對於政變卻一直持不以為然態度。2006年9.19政變後,美國凍結了2400萬美元對泰軍援,暫停了美泰聯合軍演等一系列軍事合作,此次5.22政變後,由於奧巴馬的外交風格迥異於前任小布什,美泰軍事關系所受影響,遠不如上一次那麼大,但奧巴馬此舉在國內受到不少批評,正因如此,國務卿克裏等才再三催促NCPO盡早還政於民,或至少推出還政於民的時間表,如今立法選舉日期尚未確認,變相軍人政權卻呼之欲出,美歐等國的現行對泰政策,將受到越來越大的國際政治壓力。

不過軍方如此做,也是出於無奈。

總體上,軍方屬於泰國“精英階層。在泰國,“精英階層包括王室、貴族、中高級軍官,工商業人士,都市白領,知識分子,青年學生等,他們大多以“保皇為號召,對他信“藐視皇權憤憤不平,對暴發戶和“草根的崛起感到不滿和不安,在他們看來,“草根缺乏知識和獨立思考能力,民主意識遠不成熟,很容易受他信等暴發戶“糖衣炮彈的影響,因此,有必要暫時控制“草根的民主參與度,待他們“成熟起來再行擴大。

而“暴發戶他信家族和選民人數占絕對優勢的“草根們所組成的聯合體,卻是泰國民主政治的最大贏家,“暴發戶派糖+“草根出票,可輕易擊敗任何精英派通過民主選舉上臺執政的努力,自他信崛起後,他信派在一系列大小選舉中保持全勝,奧妙就在於此。

正因為如此,軍方和精英階層才在此前的反英拉內閣運動中百般阻撓選舉,在他們看來,不把規則改到讓他信派“選也不一定選上,選舉不過是一次又一次的換湯不換藥而已。

某種程度上,5.22政變的目的,正是希望借此“熱啟動,先搞出個不讓他信派“穩贏的“新的民主政治遊戲規則,然後才能放心“還政於民。而遷延3個月後,過渡內閣未出臺,過渡時間表也無下文,變相軍人內閣和軍人總理卻堂皇登場,在某種程度上表明,軍方“制訂讓他信派不能穩贏之民主政治遊戲規則,遇到了很大難題。

其實9.19政變後,軍方和精英階層就曾試圖修改憲法,實現上述目的,措施包括將總理任期限制為最多兩屆、在解散議會後成立非民選看守內閣過渡、將1997年憲法“500名議員中200人同意方能彈劾總理改為100人同意即可、修改參議員當選規則避免政治家親屬當選、允許政治家隨時更換黨籍(原規定為退黨90天後方可)、禁止政黨合並等,但一來各方面反彈強烈,二來即便如此也無法削弱他信派票房優勢,最終不了了之。

巴育上將在斟酌3個月後,最終決定從後臺直接走到前臺,顯然希望不再冒險,而是索性將軍人政治“常態化,爭取到時間,再從長計議,從某種意義上講,他籌組的准軍人內閣,是不叫過渡內閣的過渡內閣,這個內閣執政的時期,也將是泰國一段沒有過渡內閣的過渡時期。

軍方如此選擇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普密蓬國王年事已高,難以如以往曆次政變後那樣,發揮獨特的政治調節閥作用,王位也隨時可能發生更迭,這迫使軍人暫時只能靠自己應對難題。

盡管巴育上將信誓旦旦,稱軍人將忠君愛國,對內閣成員也將“高標准嚴要求,但在議會“半癱瘓、軍人政治缺乏制約和監督的背景下,僅靠“自律的“准軍人內閣,又能在多長時間內取信於民?在國際壓力和國內政治分歧雙重作用下,將軍們能把這一沒有過渡內閣的過渡時期維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