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4月2日電(記者方問禹、倪元錦)天津市一家自閉症研究服務機構日前向社會發起公益倡議,希望普通小學提供一節課的時間、一個教室的空間、一個班的同學,讓“星星的孩子”來到學生中間,一起上課,一起交友,一起感受小學生活。
有這樣一群孩子,漂亮、純凈卻又像星星一樣遙遠,這些“星星的孩子”患有“自閉症”,一種國際醫學界至今無法破解的病症。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是一種由於神經系統失調導致的發育障礙,患者3歲前會出現語言發展遲緩,溝通障礙,行為、興趣及活動有限且重復等特徵,已排在兒童精神障礙首位。
聯合國大會於2007年確定每年4月2日為“世界自閉症日”,今年的主題是“科學干預、合理治療、平等發展”。自閉症孩童本該和大多數兒童同等享受教育機會,卻被一所所學校擋在門外。
為了幫助自閉症兒童能夠順利升入普通小學,2004年,天津市宜童自閉症研究服務中心與河西八幼共同開創“自閉症兒童隨班融合”教育模式,至今已10年。大批畢業孩子都能升入到普通小學,但仍有些孩子因適應問題被學校婉拒門外,或進入特教等學校,或只能在家養護。
“如何能夠讓這些孩子更好、更適應地升入普通小學”成為宜童創始人張原平不斷探索實踐的課題。2011年,全體宜童人研究探索出幫助自閉症兒童逐步適應陌生群體與環境的“三階段融合模式”。
首先通過“一對一”個案輔導解決自閉症兒童自身的語言、行為、情緒等問題,然後升入全日小組訓練階段,按照“一比三”接受小集體訓練,最後由專業輔導教師陪伴孩子進入到“隨班融合”第三階教育階段,輔導教師引導兒童逐步適應幼兒園群體生活。
經過3年多實踐探索,今年天津宜童將迎來完整經歷了宜童首創“三階段融合訓練”模式的第一批畢業孩童,來自河西八幼和河東十幼的12位小朋友。
據介紹,如今這些小朋友已完全適應幼兒園生活,基本不需要專業教師的特別輔助,可具備獨立聽講、回答問題、表達意願、同伴交往等能力。
特教教師霍妍介紹,這些孩子已基本具備獨立入學的條件,但自閉症兒童的典型特徵是“對環境刻板”,他們喜歡熟悉的環境,排斥陌生的環境,容易引起情緒變化。“而小學和幼兒園的上課模式、教學環境,又是截然不同的。”霍妍說。
為了讓上述已順利完成幼兒園階段“隨班融合”教學的適齡入學兒童適應未來普通小學的學習生活,在今年“國際自閉症日”之際,宜童自閉症研究服務中心向全社會普通小學發起倡議,請聽“星星的孩子”心底吶喊——“我也想上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