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丘樹宏《長歌正酣》之五:珠江

亞太日報

text

第五部 珠 江

序 曲

1、 海珠石,好神奇

珠江,又名粵江,因流經海珠島而得名。珠江是中國南方最大的河流,也是中國繼長江、黃河之外的第三條母親河。據南宋方信孺《南海百詠》記載,相傳古代有一位波斯商人,偷了他國家一顆鎮國寶珠逃到廣州販賣,後被國人發現,欲以重金贖回,在歸國途中,寶珠突然飛起,墜入江中,後化成一個長約一百米、寬約五十米的紅色砂岩巨石,人們稱之為海珠石。據說珠江的名字也就由此而來。由此可見,珠江與長江、黃河最大的不同,就是從誕生的時候開始,珠江就蘊含著開放的海洋文化的濃厚氣息。

天外帶來的寶貝,

神話一樣的故事;

啊,價值連城的海珠石,

你的傳說好神奇。

寶貝留在了這裡,

神話演繹成名字;

啊,中流砥柱的海珠石,

你的變遷好神奇。

見證了多少崢嶸歲月,

經歷了多少陽光風雨;

文明之河千萬年源遠流長,

生命之河千萬裡奔騰遠去。

好神奇啊,海珠石,

海珠石啊,好神奇!

第一章 海洋與高原

2、海洋下,雲貴興

珠江流域的主支流是西江,發源于雲南省曲靖市境內的馬雄山。

距今約2.08億年前的中生代三迭紀晚期,珠江流域的雲南、貴州、廣西以及珠江三角洲都處在茫茫古地中海之中。後來印支運動爆發,隨著距今約3600萬年至5300萬年前第三紀的始新世時期發生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雲貴高原被再度抬升,雲貴高原形成,珠江流域的水道系統也逐步形成。可以說,古地中海是珠江的母親,雲貴高原則是珠江的父親。

古老的地中海啊,

汪汪洋洋,萬里無垠;

歐亞大陸,海底沉睡,

浪濤滔天,呼喚生命

古老的地中海啊,

康滇大陸,桫欏青青;

喜馬拉雅,阿爾卑斯,

天地翻覆,日月精神。

海洋下,雲貴興,

高峽出,山脈生;

一條橫貫東西的珠江,

騰雲駕霧,磅礴永恆!

3、元謀馬壩連百越

珠江流域是我國出土古人類化石最多的地方,是中國遠古文明最早的發祥地之一。1956年在珠江流域週邊雲南元謀縣那蚌村發現的元謀人人齒化石,比“北京人早了100萬年。珠江流域還發現了“柳江人等我國以至東亞發現的最早的新人的代表。而在廣東境內的珠江支流北江,則發現了讓嶺南人引以為榮的“馬壩人。

珠江流域所發現的石器等各種化石和遺址,都說明這一個地區早在新石器時代就開始了某種對外交往,體現出面向海洋的文明特點。

走出深深的洞穴,

元謀馬壩連百越;

走向明亮的幹欄,

水神龍母情切切。

斷發紋身的部族,

元謀馬壩連百越;

貝丘遺址顯神秘,

石峽文化進華奢。

元謀馬壩連百越,

石器智慧化經略;

混沌初開日東升,

滿江浩瀚對新月。

4、稻花香,銅鼓響

稻作起源于中國雲南,稻作文化是珠江流域的本土文化。《山海經》雲:“西南黑水之間,有都廣之野,……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穀自生,冬夏播琴。除了文化遺址的出土印證外,廣州城的“五羊獻穗傳說更是典型的詮釋。

由於社會歷史進程比較緩慢,珠江流域的青銅時代直到商末或西周時代才開始,但其鑄造的青銅器,卻以文化獨特、技藝精湛在中國青銅文化史上獨領風騷上千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銅鼓。

遠古的時空,

吹來生命的花香;

五羊的傳說,

閃耀收穫的金黃。

稻花香,稻花香,

香在大地上;

香醉了藍天,

香醉了珠江。

遠古的時空,

傳來激越的歌唱;

美麗的山川,

流淌天籟的光芒。

銅鼓響,銅鼓響,

響在人心上;

敲醒了太陽,

敲醒了月亮。

5、千流百川歸大海

珠江主支流全長兩千兩百多公里。因為地理的緣故,除了西江外,嶺南的北江、東江,舊稱南江的羅定江,均以各種姿態與西江交匯而成為珠江,分別從虎門、崖門、磨刀門、蕉門、洪奇瀝、橫門、虎跳門、雞啼門八大出海口匯進南海。珠江全流域跨越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以及香港、澳門八個省區。

曲靖山巍峨,

信豐山險怪,

尋烏山雄偉,

千峰萬巒嶺南來。

西江水流長,

北江水澎湃,

東江水悠悠,

千流百川歸大海。

千流百川歸大海,

一江飛躍大陸外;

咸淡水,水鹹淡,

江海相連好風采!

第二章 中原與古越

6、靈渠水,開風化

秦並6國後,秦始皇為開拓嶺南,統一中國,于秦二十六年(西元前221年),命屠睢率兵50萬分5軍南征百粵,最初遭到當地民族的抵抗,3年兵不能進,軍餉轉運困難。秦二十八年(西元前219年),秦始皇命監禦史祿掌管軍需供應,督率士兵、民夫在興安境內湘江與灕江之間修建一條人工運河,運載糧餉。秦十三年(西元前214年),靈渠鑿成,秦始皇迅速統一嶺南。

靈渠古稱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湘桂運河,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於西元前214年鑿成通航。靈渠流向由東向西,將興安縣東面的海洋河(湘江源頭,流向由南向北)和興安縣西面的大溶江(灕江源頭,流向由北向南)相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

秦始皇,大一統,

靈渠水,開風化;

中原煙雨飄蠻夷,

五嶺從此歸華夏。

一條長河流淌千年煙雲,

一路征戰開創萬世神話;

車同軌收穫一片片皇天后土,

書同文造就一份份神州風華。

靈渠水,開風化,

灕江水映湖湘畫;

人文社稷頌任囂,

趙佗美名揚天下;

一江海風上西安,

東西南北成一家。

7、 大庾嶺,風光好

梅嶺在古代亦稱為“大庚嶺,古代亦稱為“梅嶺,為五嶺之一,居五嶺之首,是江西省與廣東省南雄市接壤的兩省交界處。史書記載,秦統一全國,始在大庾嶺設關,名“橫浦。唐代開元四年(西元716年),廣東韶關曲江進士張九齡拜為唐相,玄宗命張奉詔在原簡便官道的基礎上開鑿新驛道,道路長45公里,基寬約5米,可讓大型馬車通行。自此梅嶺山隘便成為中原和南粵之間交通的重要驛道,也是古來兵家必爭之地。因其地勢險要,地理位置重要而著名。

曾經走過坎坎坷坷,

艱難險峻的羊腸小徑;

如今一條大路通南北,

大庾嶺啊,風光好。

大庾嶺啊,風光好,

千年古關走出情逍遙;

大唐吹來的詩書風漫捲,

南國北去的荔枝香飄飄。

少聽了陽關三疊傷離別,

多見了杜鵑爛漫梅花笑;

美麗大庾嶺,

風光無限好。

8、千年移民匯三江

秦始皇統一南越,帶來了第一次的移民潮;北宋末和南宋末年,因金人和元人南侵,中原大量災民逃離家園,又導致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移民高潮。千百年來,中原移民分別經灕江再經西江、經北江的珠璣巷再到珠江、江西尋烏水道再經東江,或經福建中轉,連續幾次大移民,至宋元時期,以文化和語言為標誌,完全形成了廣府、客家、福佬三大漢民系及其基本分佈格局,創造了人類史上空前的移民奇跡。而在珠江流域的嶺南人,又一代一代再度背起行囊漂洋過海下南洋、赴南美、北美以至歐洲各地,形成了一個規模龐大的人類移民群體——華僑,為世界文明發展做出了特殊的貢獻。

手捧祖宗的靈牌,

背負沉重的行囊,

揮淚作別黃土地,

千年移民匯珠江。

雙腳走出一路滄桑,

日月照出一路希望;

風雨兼程贛桂閔,

千年移民匯三江。

東江來了客家人,

廣府穿過珠璣巷,

福佬耕起潮汕海,

千年移民匯三江。

中原古老的風,

吹起南海的浪,

華僑架起中國橋,

千年移民匯三江。

9、 珠江人文好風流

隨著時空的推移,珠江流域的人文,大概演繹成三大主流,一是五次大遷徙的中原漢人與當地土著融合成廣府、客家、潮汕三大族群文化,二是歷代貶謫制度所形成的一種獨特的貶官文化,三是今天依然存在的少數民族文化。這三種個性豐富、色彩斑斕、底蘊深厚的人文,對嶺南文明的繁榮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喊一句敢為先下先,

闖四海,向五洲,

走出一群廣府人,

珠江人文好風流。

喊一句讀書創人生,

風雅頌,常歌謳,

走出一群客家人,

珠江人文好風流。

喊一句愛拼才會贏,

打天下,意氣遒,

走出一群潮汕人,

珠江人文好風流。

喊一句大山是我家,

壯苗寨連侗瑤樓,

三月初三土著舞,

珠江人文好風流。

喊一句長作嶺南人,

東坡春意韓公秋,

多情留下天涯客,

珠江人文好風流。

第三章 中國與珠江

10、六祖本真是大愛

得海運之利,佛教捷足先登嶺南,東漢時首先傳入當時嶺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交趾與蒼梧。唐代以後佛教在嶺南的西江、北江和東江地區十分興盛,可謂“五嶺巍巍,斯為佛國。唐貞觀十二年(638),在西江新興江邊誕生的六祖慧能,後來成為禪宗六祖,奠定了其在中國佛教的主流地位。慧能從一個不識字的樵夫,成為享譽青史的一代宗師,被西方人稱作“東方耶穌。

少年青春曆苦寒,

心志向佛金石開;

別慈母,探真金,

六祖本真是大愛。

黃梅光孝練修行,

五祖衣缽傳六代;

只尋佛,不求物,

六祖本真是大愛。

即心即佛重本性,

頓悟成佛自然來;

理還俗,慈為懷,

六祖本真是大愛。

一部壇經,千年傳世,

一花五葉,萬世不衰,

無戀廟堂,禪民同在,

六祖本真是大愛。

11、絲綢路,海之路

秦漢開始,中國開始了海上貿易往來,並形成了海上絲綢之路。而珠江流域,則是海上絲路的重要通道和節點,廣西沿海,尤其是廣州、澳門更成為重要的始發港。唐代在南海形成了一條“廣州通海夷道的航線,從廣州開始一直到西亞和東非乃至歐洲,經過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線,標誌著主要以珠江流域為腹地的南海航運的發展。隋煬帝大業三年至六年(607—620),王君政出使赤土國(今馬來半島泰國東南部),即從廣州起航;明永樂五年永樂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明成祖朱棣命鄭和第二次下南洋並首次從南海出發。

起帆嘍!赫赫秦皇,

起帆嘍!偉偉漢武;

蔚藍開始蔚藍的夢想,

汪洋造就汪洋的通途。

遠航嘍!前方赤土,

遠航嘍!鄭和西渡;

茶葉肩負綠色的使命,

陶瓷勝過美麗的明珠。

南海神廟走出艘艘寶船

浩瀚西洋載來驚奇無數;

一方青絲鋪大道,

絲綢路啊,海之路!

12、 Ciao你好利瑪竇

從16世紀始,歐洲人循著葡萄牙人開闢的貿易航線,一批接一批地從西方走向東方,並來到了中國。而影響最大的是義大利人利瑪竇。明萬曆十年(1582),利瑪竇奉教會之命由印度來到澳門,第二年就到了廣州,之後選擇肇慶作為傳教落腳點,1595年開始北上一直到北京,1610 年 5 月 11 日,因病卒於北京。利瑪竇來華,其目的雖然主要是通過傳播西方科技知識來傳教,但實際上卻在東西方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為人類文明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循著新大陸的航線,

開始傳道士的日月春秋,

珠江邊出現忙碌的身影,

Ciao你好利瑪竇。

打著基督教的招牌,

開始天文學的天地交流,

大帝國出現嶄新的學說,

Ciao你好利瑪竇。

西學東漸警醒沉睡的東方,

文藝復興帶來科學的宇宙;

好啊好啊好朋友,

Ciao你好利瑪竇。

13、咸淡水,水鹹淡

珠江流域的西、北兩江在廣東省三水市思賢窖、東江在廣東省東莞市石龍鎮匯入珠江三角洲,經八大口門匯入南海,接入太平洋。珠江的主支流經過灕江靈渠連通湘江,再連通長江。江水是淡水,海水是咸水,淡水體現的是中原文化、中華文明,而咸水則代表藍色文化、海洋文明。這兩種水質在珠江出海口碰撞交匯形成了鹹淡水;而這兩種文明在珠江銜接融合,則形成了咸淡水文化。

鹹淡水,

水鹹淡;

北上到中原,

長江拉起帆;

南下到南海,

大洋好行船。

鹹淡水,

水鹹淡;

北上土地厚,

務實又收斂;

南下胸懷闊;

眼光好遼遠。

鹹淡水,

水鹹淡;

咸咸淡淡新文化,

淡淡鹹鹹新精神;

賽龍奪錦勇開拓,

敢為天下先。

第四章 珠江與世界

14、遍地英雄出嶺南

嶺南地區從火耕水褥的稻作文化開始,逐步走向海洋農牧化、圍墾造田桑基魚塘的農耕文化,再率先走向商業文化,而後各地爭相興辦書院,直至明清時期文化鼎盛,不斷湧現出各類傑出的人才。隨著宋元決戰發生在這個地區、以及腥風血雨明清之鬥對嶺南地區的特殊影響,尤其是清代末期,珠江兒女經歷了一場場血與火的洗禮,進一步強化了他們的民族氣節和家國情懷,更鍛煉和造就了一大批的學者、創新學派的思想家,以及在各領域卓有建樹的卓越人才,為中華民族的復興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珠江思潮浪打浪,

英才輩出比高山,

愛家國,灑熱血,

遍地英雄出嶺南。

一代巾幗冼夫人,

徐公虎門銷大煙,

洪秀全,起金田,

遍地英雄出嶺南。

番禺鴻儒屈大均,

容閎鄉里鄭觀應,

丘逢甲,康梁變,

遍地英雄出嶺南。

遍地英雄出嶺南,

世界潮流浪滔天,

順者昌,逆者亡,

聲聲呼喚孫逸仙。

15、五桂山,翠亨村

西元1866年11月12日,在珠江西岸五桂山下的翠亨村,誕生了一代偉人孫中山。他13歲開始離開家鄉外出學習、謀生,以至走上尋求推翻封建帝制、實現民主共和、振興中華的道路。得益于珠江的地理優勢和人文優勢,以及在世界各國遊走的特殊經歷,孫中山既集聚了深厚的中華人文傳統,又學習和吸取了大量的人類文明成果,從而形成了偉大的理論並予以艱苦卓絕的踐行,成為中國近代革命的先驅者和偉大的民族英雄,開創了中華民族發展的新時代。

五桂山下,

蘭溪河畔,

面朝大海,

背靠嶺南,

小小翠亨村,

走出一個人。

振興中華,

志存高遠,

推翻帝制,

共和夢圓。

建國方略好,

三民主義真。

時光既走,

小村依然,

偉人雖逝,

精神永新。

天下皆為公,

博愛滿人間。

16、珠三角,金三角

由西江、北江共同沖積成的大三角洲,與東江沖積成的小三角洲共同組成了珠江三角洲,被稱為中國的“南大門,舊稱為粵江平原,簡稱珠三角。這裡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她是一個經濟概念,又是一個地理概念,也曾是一個行政概念(粵中行省),歷史上不斷扮演著重要而特殊的角色。她文化淵源深厚而緊密,從秦朝設置的南海郡,到清朝的廣州府、肇慶府,以至今天,無一不體現出珠三角各個城市的緊密聯繫和歷史淵源。地理上則以廣州、香港、澳門為中心。珠三角是嶺南文化的代表之一,是廣府文化的發源地和興盛之地,大部分地區通行粵語,也有部分區域使用客家話和福佬話。

鬥轉星移過去億萬年,

滄海桑田土地多富饒;

珠三角,金三角,

海風悠悠浪滔滔。

南海神廟煙火飄嫋嫋,

黃埔碼頭船桅真熱鬧;

珠三角,金三角,

大門開放起大潮。

小河彎彎蜿蜒向南流,

東方之珠光輝照香島;

珠三角,金三角,

乘風破浪尋大道。

Macao不是你的真名字,

蓮花開合天天更妖嬈;

珠三角,金三角,

風氣為先領明朝。

17、東方風來滿眼春

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鄧小平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在深圳和珠海試辦經濟特區,不久又逐步將廣州和珠江三角洲列為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從此,珠三角不斷演繹出一個個春天的故事。三十多年來,珠江三角洲不僅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高潮,成為國內最富裕的地區,在經濟上為全國做出了重要貢獻,更在思想、理論、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成為流域文化發展的典範,為全國提供了大量先引性的經驗,起到了十分寶貴的視窗作用。香港和澳門的順利回歸,更開創出促進民族團結、祖國統一、世界和平的驚世之作。

南邊打開窗,

西邊打開門,

敞開大胸懷,

東方風來滿眼春,

珠江興大浪,

南海船飛奔,

邁開大步伐,

東方風來滿眼春。

東方風來滿眼春,

萬紫千紅花繽紛;

滄海桑田好日子,

好天好地好精神。

東方風來滿眼春,

奇跡處處座座城;

荷花蓮花爭怒放,

南嶺日月耀昆侖。

尾 聲

18、珠江夢,中國夢

近千年前,珠江流域的人們最早走向海洋;一百多年前,孫中山先生最早提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可見珠江是最早提出“海洋夢、“中國夢的地方。珠江流域最早走向改革開放,最早富裕起來,因此又是離“海洋夢和“中國夢最近的地方。在建設“海洋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今天,珠江兒女將憑藉特殊的地緣優勢和開風氣之先的傳統,繼承和弘揚務實、相容、開放、創新和敢為天下先的精神,繼續走在全國的前面,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為實現“海洋夢和“中國夢努力奮鬥、無私奉獻,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做出更加卓越的貢獻。

億萬年孕育康滇雲貴,

莽莽蒼蒼,群峰高聳;

千百里江山風起雲湧,

北回歸線連起海洋夢。

華夏的腳步從這裡走向蔚藍,

走出一個個開天闢地的大英雄。

啊,珠江夢,海洋夢,

江海澎湃兩相融;

啊,珠江夢,海洋夢,

兩夢依依夢相通。

億萬年孕育百越兒女,

雲蒸霞蔚,長歌恢弘;

千萬裡江水浩浩蕩蕩,

南大陸架築起中國夢。

人類的文明從這裡走進華夏,

帶來一陣陣日新月異的世紀風。

啊,珠江夢,中國夢,

海陸相映中國紅;

啊,珠江夢,中國夢,

日月共舞中國龍。

2014年2月4—7日

(甲午馬年春節)

于珠海——中山初稿

附 錄:

一條與長江黃河一樣偉大的河流

——大型交響史詩《珠江》文學臺本創作劄記

(1)

人生第一次接觸珠江,應該是1975年。那時候我在家鄉當赤腳醫生,已經記不起是以什麼理由去廣州看望做中學教師的舅父。見慣了家鄉小河的我,第一次見到珠江,一下子就給她的寬廣和悠長給驚嚇住了。當然更為驚訝和羡慕的,是那座高高的珠江橋,以及廣州這座大大的城市。

而從“文化上第一次在靈魂裡接觸珠江,卻是到了1992年。那一年我從珠海市委辦公室到了當時還同時是國營農場的平沙區掛職任副區長,參加了珠江文化研究會在這裡的一個會議。從這個時候我才瞭解人們只知道長江、黃河,但對於珠江卻認識很少,對珠江的角色和作用更是遠遠沒有引起重視。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心裡萌發了要為珠江寫點兒什麼的想法。

隨著工作崗位的變動,我寫作的題材和內容逐步與職務職責和地域人文重合起來。在珠海的時候,我寫了宋元大決戰的崖門海戰,寫了高欄港的開發,寫了珠海的大海、藍天和夢想,寫了珠海的歷史人文;在中山,我寫了香山人文,寫了咸淡水文化,寫了香雲紗和沉香,寫了鄭和從南海下西洋……但是,因為積澱不足,一直還未能就珠江的整體寫出一件比較大的作品。

2012年春節期間,珠江交響樂團(原珠江電影交響樂團)的任傑團長來了中山,我們又談起了珠江,基於我剛剛完成大型多媒體交響音詩《孫中山》的創作,公演後的影響很不錯,他建議我專門創作一台珠江交響大合唱的文學臺本。2013年春夏之交,他又帶著業務人員來談了一個草案。由此,我開始了這個作品的準備工作。由於我2012年和2013年的重點是海上絲路題材的創作,先後寫出了大型史詩《海上絲路》、大型音樂情景舞蹈《海上絲路•香雲紗》,之後又寫了大型史詩《九連山下》、《Macau•澳門》,所以《珠江》的創作就推到了2014年的春節。

確實要感謝中央出臺的“八項規定,這兩年的應酬減少了許多許多,這才讓我能夠在以往應酬最頻繁、腸胃最痛苦的時間,靜下心來搞創作。借甲午馬年春節的長假,我集中精力將以往的思考和準備的資料進行了整理,很快草擬出了一個提綱。然後從大年初三開始,除了午睡一個小時,晚上睡六個小時,其他時間基本是寫作,到年初八深夜,初稿順利完成。看來近幾年著重寫歷史題材的大作品,還是逐步摸到了一些門道。

(2)

寫珠江題材的文學作品,自秦朝統一南粵後就一直沒有停歇過,從詩詞歌賦,到戲劇、電影等,都很豐富,但史詩類作品則很稀罕。我所知道的,一是1958年,由時任廣州市市長朱光策劃並參與主創的《珠江大合唱》,當時演出後影響很大。只可惜公演一場就銷聲匿跡了。1994年,由莊甯和鄭南作詞、鄭秋楓和張丕基作曲的《珠江大合唱》隆重推出,但也由於各種原因,很快就偃旗息鼓了。

自從1987年底從九連山區遷居珠海至今,我已經在珠江流域的核心地區工作生活了27個年頭了。俗話說,“在什麼山頭唱什麼歌,講著這裡的主流語言廣州話,吃著這裡的海鮮河鮮,喝著這裡的鹹淡水,我想,確實應該為這一方特殊的水土,為這裡的母親河——珠江,奉獻和回報一些大的作品了。

珠江的歷史億年萬年,珠江的流域廣大深長,珠江的自然豐富美麗,珠江的人文獨特多樣,珠江的貢獻豐碩偉大,寫什麼,怎麼寫?一開頭確實很是躊躇,覺得無從下手。好在這兩年連續寫了《海上絲路》、《Macau•澳門》等幾個類似的作品,積累了一些經驗,這個彷徨期並沒有困擾很久,在春節的和風吹佛下,我的思路與暖陽一樣蕩漾開朗開來,最後確定還是與《海上絲路》、《Macau•澳門》一樣,扣緊自然、人文這兩個主題並作為主線來寫。

這應該是一個務實而聰明的做法。自然是珠江的“形,人文則是珠江的“魂。這兩者,就是珠江的就主幹與核心所在,其他都是枝節而已,都是從形和魂生髮出來的東西。本著這一個寫作原則,我開始梳理收集到的素材,思考和草擬寫作大綱。這也是一個非常紛繁複雜的過程。馬年春節的天氣出奇的好,溫度都在20度左右,陽光普照,春暖花開,人們喜笑顏開,我的心情也分外的好。有這種通泰輕鬆的氛圍,寫作自然非常順利,僅僅五天時間,初稿大功告成。快哉,快哉!

(3)

在醞釀、準備,尤其是創作《珠江》初稿的整個過程中,心中一直對珠江有著這樣一種十分強烈而清晰的認識:第一,不管是從自然方面看,還是從人文方面看,珠江,都是與長江、黃河一樣偉大的河流。第二,對於珠江,人們是明顯的忽略甚至是輕視她了;對於珠江,我們確實有愧,我們虧欠珠江確實太多太多了!

說到中國的母親河,誰都首先會想到長江、黃河。確實,長江、黃河以及長江文化、黃河文化,典型地代表了中華以及中華文化,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根和靈魂。然而,就河流與河流文化來說,難道就僅僅只是長江與黃河嗎?我們有沒有忽略和遺失了什麼重要的元素?

有的!珠江就是。珠江,是與長江、與黃河一樣偉大的河流,卻在人們的心中給長期忽略甚至是遺失了。珠江,她同樣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啊!

我們先從自然上看。珠江與長江、黃河一樣古老。它們在遠古同樣屬於古地中海範疇,隨著侏羅紀時期的燕山運動、始新世的喜馬拉雅山運動,隨著海洋的下落、高原的隆起而形成峽谷、盆地、裂谷、窪地,源流也就由此生成。她們在時間空間上高度連貫和一致,在中國南北大地上並行不悖,彙集百川,奔流入海。長江流域面積最大,黃河次之,珠江最小,但從覆蓋的區域看,長江黃河的性質相類,大都是中原地區;而珠江流域所覆蓋的卻屬於南方區域,在自然地理上是中國流域覆蓋的另一類別的重要部分,是對長江黃河的重要補缺。

我們再從人文上看。據考證,珠江流域的人類起源比北方還要早,最起碼也是同步。珠江流域蠻荒時期的土著文化、俚文化,自然也是屬於中國古文明的組成部分;秦代統一百越之後,中原人一波波南下與這裡的蠻夷雜處,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嶺南文化;隨著時空的變化,與海洋文化結合的嶺南文化,後來逐次北上,反而大大影響了中原的中華傳統文化,一直到近代、當代,作用和衝擊越來越明顯、影響和浸漫越來越突出,以至繁衍發展成為一種生命力十分強盛的主流文化而深刻地推進了中國的歷史進程,甚至還在繼續影響中國文化,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無可替代、獨樹一幟的新潮流。這種文化和文明,其實就是海洋文化與中原文化相結合的新文化體,她的特質和核心,就是藍色,就是開放、相容。

可見,珠江以及珠江文化的角色、地位和作用,完全應該與長江、黃河相比肩,這是不言而喻、無可爭議的。

然而現實是,她沒有獲得這種待遇。遠遠沒有!

為什麼會這樣?

首先,是因為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一直在北方,這客觀上一定會影響對南方,包括珠江的認識和重視。何況,歷史上,甚至現實中,國人對南方都存在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曖昧看法和曖昧心理。

其次,也是第一個原因帶來的,中國自古都是以漢語、漢文化作為最高話語權,南方,尤其是珠江流域雖然後來都“漢文化了,但畢竟她是“化來的,不是源頭,不是根本,因此“話語權就處於一直春風不度“南大門的失衡狀態。

第三,這就是“珠江人自己的事情了。珠江流域的地區,以及這裡的人們,好像自己也沒有很好地將自己弄明白,因此就總是說不清楚自己;有些地區、有些人可能弄明白了,卻又得不到相應的關注和支持,所以就發不出聲音,或者說出的話沒有人聽得到,甚至就根本沒有人聽。

怎麼辦?

有很多辦法,要馬上做起來,當然不可能馬上就見效,但相信會慢慢起作用。

本人雖然能量有限,但我有一顆紅心,有一腔熱血,有一種興趣,有一支拙筆,因此我創作了《珠江》這個作品,期待著能有人關注它、推介它、利用它,而後能對人們關注珠江、關注珠江文化有所裨益、有所貢獻。

我知道,我的努力不可能激起珠江一樣的大浪,但一定會引發一點兒漣漪,這,就足夠了。如果這種漣漪能引來更多的漣漪,不就可以醞釀成大浪了嗎?

果然,我的期待很快就有了回音:就在今天,中山日報的副刊首發了我這個《珠江》,並且當天就得到了珠江交響樂團任傑團長的積極回應。他發來了這樣的信息:“拜讀了大作,很精彩,也很符合當前的精神,更符合我們之前的願望。我會盡一切辦法來完成這部巨制,我會儘快彙報給集團領導和上級領導。具體的細節等我們音樂總監、指揮回來詳談。我告訴他北京也已經有人對這個作品很感興趣,他急忙又發來一個資訊,說:“這個(作品)千萬不要給他拿走了,我們搞出來可以拿去央視播放。

我當然表示理解和贊同。

好的,就讓我們一起做起來吧!

2014年2月16日

作者簡介:

丘樹宏,筆名秋樹紅、香山一樹、九連山人,1957年出生於廣東省上坪鎮上坪公社下坪大隊石陂生產隊。1974年,從上坪“五七中學高中畢業後,丘樹宏回鄉做過農民、民辦教師、赤腳醫生(兼獸醫);1978年成為上坪公社恢復高考後第一個大學生,進入惠陽師範專科學校中文系就讀。丘樹宏曾任珠海市平沙區副區長、珠海市體改委主任、珠海市香洲區委書記、珠海市市委常委兼秘書長、中山市市委常委等職務,2012年之後任中山市政協主席。

此外,丘樹宏先生還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并擔任中國詩歌學會理事、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等職務。

丘樹宏先生著有詩集《隱河》、《選擇季節》、《永恆的蔚藍》、《風吹過處》、《以生命的名義》、《共和國之戀》、《花地戀歌》等7部,人文、社科、經濟類著作《思維窪地——一個文人官員的心路歷程》、《和美之城:中山》、《資本經營》(叢書)等7種。

其多項作品被翻譯成英文、日文並在國外發表和交流;多種作品被收錄進國家、省級各類文學選本和中小學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