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3.15:舆论打假的正确打开方式

亚太日报

text

亚太日报记者 杨思遥

一年一度的3•15晚会即将拉开序幕。一边是冷眼旁观的消费者,另一边是热锅上烤着的商家。这不号称“只卖正品”的京东前天也摊上事了。3月13日,知名女作家六六在微博发表《无赖京东》一文,指责京东“售假”并“玩弄”客户投诉。在博文转赞都过万的情况下,京东被推上风口浪尖。3月14日上午,京东回应作家六六称其恶意诋毁将维权。

作家六六在微博发表《无赖京东》一文截图

双方针尖对麦芒,已然闹得不可开交。消费者订购了价值109.95美元的Comfort U护腰枕,可卖家发的却是33.6美元的Contour U。在消费者拿出美国官网图片时,商家只得承认“发错货”。有网友调侃道:照这个逻辑,以后商家“售假”太简单了。消费者要买nike,店家发mike。一旦消费者看出来是假货了,就借口“发错货了而已”。

京东回应作家六六

为什么一些网购平台的第三方店铺“售假”,消费者频频投诉却维权无门?首先,相比于大型超级市场的供应链,电商渠道存在太多小型供应商,网购平台难以监管。其次,第三方平台商家违规成本低。一些平台打着“假一罚十”的口号,但在遇到售假问题时,却百般推诿。即便售假被平台查处后,第三方也可通过更名或换个平台接着卖。另外,市场监督部门难以监管大型电商平台。母公司、客服公司、海外购公司注册在不同地方,究竟哪一个部门对电商平台有管辖权不确定。

就“消费者如何维权”、“能通过哪些途径监管网购平台”等等问题,亚太日报请教相关方面专家。

专家介绍:

宋 涛: 亚太智库研究员,资深媒体人士,军事评论员;

王 鹏: 亚太智库研究员,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讲师。

【舆论维权会侵蚀法律权威么?】

亚太日报:消费者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维权?

王 鹏: 消费者维权,通过法律渠道是最正当、最有效、最具有普适性意义的。在现实生活中除了诉诸法律, 消费者也选择媒体曝光+舆论压力的方式来增强自己维权行动中的筹码。 对个体而言,这是一种理性选择。但从整个社会来讲,长远看,我们更希望通过国家政府、立法机关、执法机关与社会、民众共同努力,把法制维权的路径做好做实。舆论维权作为补充和调剂,是有其价值的。但总指望诉诸民意、舆情,则可能对法律权威构成一定程度的侵蚀,不利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靠“名人”维权,什么时候是个头?】

亚太日报: 除了靠名人维权和3•15晚会曝光黑心企业,还可以从哪些途径有效监管网购平台?

宋 涛: 目前来看,我国法律规定对于网购平台的监管并不明确,现有规定中对于监管对象、平台属地、管理权限、管理方式等都没清晰界定。而网购平台往往有意模糊相关信息,把不同的部门分散在各地,更增加了监管难度。对于消费者来说,购物时一定要了解清楚商家的具体信息,例如所在地、公司名称、联系方式等。如有准确信息,就可向商家所在地的工商管理部门投诉维权。从未来发展来说,国家必须及时对相关法律规定做出修订,明确管辖权限、平台应尽的义务以及相应的处罚措施,才能让消费者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王 鹏:当今,网络信息可能比传统媒体在舆论监管假冒商品上有更强的传播力和速度。但成也萧何败萧何。 网络上的海量信息也易造成消费者的选择困境,让消费者真假难辨。 在这个“浑水”中,制假售假的不法商贩、职业“水军”都会“摸鱼”,从而侵犯消费者权益。所以要想有效监管网购平台,不仅相关网络执法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相关立法,加强监管;民间社会,出于维护人民自身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有必要对党中央有关网络监管、环境整肃的决策报以行动上的支持。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