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6月14日電(記者單儒超
盧羨婷)一把油紙傘,從搭起傘把、傘撐、傘鬥和36根傘骨的基本骨架,到用柿子膠把36片扇形紗紙一片片粘合在傘骨上,再將精心熬製的桐油涂在紗紙上……整個120道純手工工序做下來需要花費數天時間。而八十多歲的陸玉貸一做就是六十餘年。
陸玉貸家住南寧市賓陽縣陸村,是廣西最後一位油紙傘手工藝人。記者見到這位老人時,他正沿著剛剛形成基本骨架的傘邊纏第四圈線,一把把精緻而色彩鮮豔的油紙傘擺在他身邊。
陸玉貸說,陸家製作油紙傘的工藝已經傳承了12代人,有數百年之久。他自己從16歲開始便跟著父親學做油紙傘。
據老人回憶,陸村原來沒有田種,八十年代之前全村人基本都靠做油紙傘補貼生計。陸村緊挨賓陽縣城,六七十年代村裏人都在縣城的雨傘廠裏做工,在流水線上生產油紙傘。
七十年代末雨傘廠倒閉後,工人們就解散回家了,那時還有大部分工人繼續在做油紙傘。後來大家慢慢發現油紙傘賺不了多少錢,做的人就越來越少。現在,年輕人不是在外唸書就是打工,只剩下陸玉貸一個人在做油紙傘了。
“其實我們這裡的油紙傘是很堅固的,不會受潮也不會長霉,用個五六年沒問題。下雨天回到家,輕輕轉一圈,雨水就順勢飛出去。”老人說。
陸玉貸的大兒子陸雲崗從去年開始利用工作之餘跟父親學了整整一年的手藝,現在差不多能自己全流程做下來。
到家裏來訂購油紙傘的基本都是慕名而來。廣西民族博物館收藏了四十多把,一些影樓和美術學院也會買一些回去,但數量有限。陸雲崗說,過去它是日用品,家家戶戶都用,但現在大家都用不上它了。
“對我來說,油紙傘不只是手藝更是一種工藝品,我把它看作我們家族文化和記憶的傳承。作為家中的長子,我覺得我應該跟父親學一學。”他說。
陸雲崗告訴記者,一把精緻的油紙傘也就賣150元,普通的只賣幾十元,雖然製作材料不貴,但耗時耗力,一把精緻的傘也就賺二三十元,靠它維持生計太難。
一把油紙傘如果是父親陸玉貸做,要花兩天半到三天的時間,而陸雲崗自己做則要花三到四天的時間。父子倆一年下來也就做個兩三百把。陸雲崗知道,老父親現在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有人來找他學習這門手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