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正平稳恢复常态,警惕“形式主义”卷土重来

新京报网

text

▲资料视频。援鄂医生凯旋。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春色渐浓,光景日新。3月17日,湖北新增确诊病例1例,现有疑似病例清零。随着湖北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好转,援鄂医疗队开始有序撤回。也是在昨天,41支各省援鄂医疗队3675人踏上返程。为人们拼过命的他们,被32张感恩海报“记名”,被无数人礼赞。

英雄归乡,也意味着一种揖别,一种回归——他们要回归家庭与岗位,回到日常生活中了。

同样要渐次回归正常生活的,还有整个社会。

有个有意思的数据:在上海,上周共售出7.2万杯珍珠奶茶,这些珍珠可以填满一个国际标准游泳池。那一泳池的珍珠,是人们对日常生活最简单直接的告白。

这两天,安徽省和四川省相继发布消息,明确提出公众可以有条件地不戴口罩。今天国家卫健委也印发了《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提出民众处于“居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的场所时,可以不戴口罩。

“有条件地摘口罩”,那些沉寂已久的口红终于可以“复工”了。

英雄归乡、摘掉口罩、消费回暖,也预示着生活正在回归常态。

生活恢复常态,很多地方的复工复产也要进入“快车道”。

3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在保持必要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取消妨碍复工复产的不合理规定,让更多务工人员尽快返岗,有活干、有钱赚。”一句“有活干、有钱赚”,也道出了民众朴素的期待。

平稳回归常态,成了当下绝大多数地方的又一重关隘。平心而论,比起“严防严控”,“平稳放开”的难度一点也不小。这其中的分寸,并不好拿捏。

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防止一些过去习以为常的形式主义做法卷土重来,防止经济领域“戴着口罩”不敢摘。

此前有媒体报道,一些地方的企业员工没有回厂,却先打开了电灯空调,让机器空转,实现电表数据上的“复工复产”。

还有个别地方,早已实现了病例清零,应急响应级别也已下降,但各类管控措施依然不降格,让不少亟待复工的企业、员工步履维艰。

近期,就有媒体批评了西南地区某项目“启而不动”的怪现象:现场机械排列得整整齐齐,领导宣布项目启动;可干部前脚走,机械后脚就“马放南山”。知情人士透露,该项目短期内很难施工。

这些其实都是复工复产方面的弄虚作假,用形式主义的套路糊弄民众、应付上级。

一些地方领导的“保守”不难理解,在当前形势下,民众的生命健康是第一位的,防控效果在绩效考核中也是最主要的KPI,出不得半点差池。

但“形式主义”的毒,我们曾经深受其害。在这次抗疫的全过程,我们和形式主义也多次碰面。现实一再告诉我们,形式主义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拖延”拖不来新的局面。

是以形式主义的套路消极应付复工复产的要求,还是积极想办法解决,复工复产中面临的防疫难题,完全是两种做法。就此来看,像成都那样出台政策允许商家临时占道经营,就是公众眼中的加分项。

其实,到现在有的地方一直都没有吃透中央“精准防控”的精神。“精准”意味着,在有效防控的目标下,尽可能采用对公众、企业影响最小的措施。

所以,当春风拂面,生活如常,那些被诟病已久的“形式主义”弊病,显然也该借机消消毒。

说到底,这场战疫很艰难,不日当我们抵达终点时,也该将一些行政痼疾,连同病毒一起甩掉。毕竟,我们吃“形式主义”的亏,不只一次两次了。

□孟然(新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