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一个名叫弗兰克·阿特金森(Frank Atkinson)的英国人开始在英格兰东北部的一块谷地建造他梦想中的露天博物馆,一个收留真实的民间历史的村庄。在整个世界以几何级的速度更新迭代的时候,这个名为比米什的地方却偷偷避开了时间的魔法,留在了古老的维多利亚时代里。这里的一针一线都来自当地人的捐赠,甚至所有的复古建筑也都是由英国各个地方拆开运来再重新搭建起来的老砖瓦构成,而收藏从建造的那一天开始便从未停止,直到现在,村庄的规模仍在一点一滴增长。
1913年的小镇中心,复古车络绎不绝。
本文均为 TammyLi 图
走进了一个象征性的红色大门,就走进了比米什的世界。这里并没有像别的露天博物馆一样,把所有同时代的东西一股脑儿放在一块儿,譬如理发店隔壁就是渔场,建造者认真地遵循了该有的距离感,以公交老爷车连接起了几处不同的生活场景。这些老爷车本身即是文物,内部设计和外表都不尽相同,有的车内装有华丽的一排小吊灯,有的竟然是双层的,原来100年多前,英国人的交通科技居然已经如此成熟了。穿着老式制服的司机们也很像模像样,举手投足尽是传统绅士作风,可惜我英语不佳,听不出他们所说的口音,是否也有一丝老派韵味。
博物馆简单的红色入口。
1913年的小镇热闹极了,街道两旁糖果店、杂货铺、裁缝店、咖啡馆等一字排开,你大可走入咖啡馆点一杯大侦探福尔摩斯喜欢的加水的威士忌,或者在糖果店里等待那些老字号的巧克力新鲜出炉。
银行让我大为意外,原来20世纪初英国的货币跟现在完全不同。那时的一英镑金币中含7.32238克纯金,非常值钱。而五英镑就是一笔巨款了,相当于一个公司高级职员一年的薪水。
这是1913年的英格兰,一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代的巨轮扬起尘土奋力往前,所有人的生活都改弦易张。比米什留住了战争前最宁静安定的那一刻。
所有的建筑都是由英国各个地方拆开运来再重新搭建起来的老砖瓦构成。
小镇商店复古情怀满满。
当时,英格兰的煤炭工业相当发达,东北部地区有大约25万矿工在400多处煤矿工作,现在比米什博物馆内的煤矿村就是按照当时最大的一处煤矿及家属村还原的。
我们戴着安全帽进入到矿内,这里非常狭窄黑暗,也相当低矮,据说早期矿工们挖出的煤,是由一种矮脚马负责拉出矿道,这种马的高度只到成年人的腰际。
当年使用的矿灯。
离煤矿不远就是矿工们居住的地方。这是一排平房,每家房子前面有一个水泥铺地的小院,房后的园子则种着庄稼,养着鸡鸭。当时的矿工是属于收入比较高的人群,所以房子里的陈设和家具都非常体面。这家除了父亲外,几个儿子也都在矿上工作,所以摆设更高级一些。厨房里有一个大铁盆,是矿工每天下班后用来洗澡用的。但是据说当时的人们是不洗后背的,因为他们相信洗了后背会使体质变弱。
另外一家则代表着另一个典型:这家的男主人在矿难中去世了,只有女主人和年纪尚小的孩子,这个家庭的摆设就比较清寒一些,女主人在家里用碎布编织着毯子,来贴补家用。好在矿工们的房子以及家庭生活所用的煤都是煤矿主免费送给他们的福利,只要开始在煤矿工作就可以终身享用,而如果矿工去世,家属也可以继续住在那里,又有些菜可种,鸡鸭可养,再做些手工,日子也还能过下去。
搭乘老爷车二十分钟,就从1913年穿越时空,来到了1825年的庄园。喷泉和鲜花、迷宫般的灌木丛和富有设计感的花坛,让这个庄园有种《唐顿庄园》中的精致美感。花匠、厨娘、园丁与马夫等仆人穿着古典服装,在各自的领域忙活着,走进镶嵌着黄铜把手的大门,一位侍者送上了一盘刚刚烤好的饼干,邀请我们去吃一顿英式下午茶。这做客的感觉,还真不赖。
农场的“仆人”十分入戏。
用如今时髦的话说,比米什博物馆是一座英国人众筹的博物馆。这里的一草一木,大到商店、蒸汽火车, 小到缝纫机、杂货店的搪瓷水杯,全是由当地人捐献的。创始人弗兰克的口号是“您提供给我们的,我们就去取”,正是这种无选择性收集使得比米什博物馆无比真实地展现了时代的风貌。有趣的是,一开始政府只给了弗兰克一个军营面积大小的位置,后来收集来的各种物品很快就把这块地方塞得满满当当,这才有了博物馆如今的馆址:一块整整300英亩,有树林、有河流的盆状谷地。现在这座露天博物馆仍在增长中,或许将来的某一天,我们的后代也能在其中读到当下的这个时代。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