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一周四起惡性襲擊 歐洲右傾難免?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24日深夜,一名庇護申請被拒絕的敘利亞青年在德國安斯巴赫市引爆炸彈,造成其本人死亡,另有12人受傷。在短短一周時間內德國接連發生四起惡性襲擊事件,導致推動“無國界歐洲”的德國總理默克爾遭到右翼狠斥,有分析認為,歐洲走向右傾之路看來難以避免。

德國安斯巴赫發生爆炸後手持輕機槍的警員封鎖了安斯巴克市中心。圖/美聯社

一週四起惡性襲擊

據外媒報道,德國巴伐利亞州內政部長赫爾曼在新聞發佈會上說,引爆炸彈的這名敘利亞青年兩年前來到德國,去年被政府拒絕其庇護申請,但由於敘利亞國內戰鬥持續,德國當局准其暫時居留于安斯巴赫,並向其提供住所。據悉,此次爆炸襲擊發生在當時有2000人參加的露天音樂會剛開始不久後。

這已是德國在不到七天時間內發生的第四起惡性襲擊事件。

7月18日晚間,巴伐利亞州維爾茨堡附近行駛的一列區間火車上,一名17歲阿富汗難民突然持斧頭和刀具襲擊同車廂乘客,造成4名中國香港公民和1名德國公民受傷。

7月22日的慕尼克槍擊案,一名擁有德國和伊朗雙重國籍的18歲少年在德國巴伐利亞州首府慕尼克奧林匹亞購物中心開槍掃射,最終導致9死,數十人死亡。德國警方盡最大可能將之撇清為"不是恐怖襲擊"。

7月24日下午,一名21歲的敘利亞難民在德國南部巴登-符騰堡州的羅伊特林根市手持大刀狂砍路人,導致一名女性死亡,兩人受傷。該名嫌疑犯現已被捕。

默克爾理念面臨挑戰

香港《信報》評論指,接連出現導致人心惶惶的血腥襲擊事件,德國總理默克爾正在承受著極大的政治壓力,不少右派網民將矛頭指向這位推動無國界歐洲,狠斥她"雙手沾滿鮮血",必須引咎辭職。默克爾去年獲《時代》雜誌選為年度風雲人物,原因是處理難民問題領導卓越,堪稱"自由世界的總理";如今其難民政策也許不得不稍稍修正一下,以應付驟然變色的暴烈風雲。

默克爾視察柏林一所難民營時與難民合照。圖/Getty Images

英國于六月下旬舉辦脫歐公投,其中一個最關鍵的問題在於是否接納難民和移民,到頭來,右翼勢力出乎意料之外地贏了。評論說,相對於歐洲大陸,隔海觀望的英國在這方面的煩惱其實十分輕微,該國尚且忍受不了而毅然脫歐,不惜付上經濟受挫損的沉重代價,近乎斬腳趾避沙蟲,那麼歐洲諸國的右翼勢力更必然利用涉及難民和移民的奪命暴行來爭取支持。難民一旦跟恐襲掛鈎,無國界歐洲的理念必然大受挑戰。

評論指,具備同理心的人都會明白,絕大部分難民是飽受戰火蹂躪的受害者,他們離鄉別井投奔外國皆有迫不得已的苦衷,居心叵測者只占極少數。正如真正的伊斯蘭教義跟殺人如麻的"伊斯蘭國"無關一樣,難民當然不等同于為非作歹的暴徒,更加不應該附以恐怖主義者的標籤。卻可惜,政治上右翼抬頭似乎是國際趨勢,連一向鼓吹多元化社會的美國政壇,亦出現了特朗普這種毫不諱言反移民的總統候選人,在政綱中鼓吹排外味道甚濃的"美國優先"。如今繼比利時和法國發生恐襲之後,德國也受到連環暴力衝擊,歐洲走向右傾之路看來難以避免。

評論又指,右翼抬頭所帶來的排他性,預計會造成種族矛盾,埋下惡性循環的不穩定因素。移民一旦受欺淩,一般的反應是兩種,要麼啞忍,要麼還擊。如果最終選擇還擊的話,後果無法估計。

仇恨將會帶來更多仇恨,默克爾如何在德國連環遇襲之後抵得住政治壓力,為無國界歐洲作出平衡,對於這位"自由世界的總理",無疑是一項艱巨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