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百年恩泽医局:战火中缔结中美友谊

中国新闻网

text

图为:恩泽医局旧址 范宇斌 摄

百年恩泽医局依旧:从“治病养心”到延续中美友谊

中新网台州1月1日电(记者 范宇斌)1901年,英国传教士白明登在浙江台州临海创办了恩泽医局,开创台州西医先河。1942年,浙江军民勇敢伸出援手,冒死救治美军“杜立特空袭”坠机受伤机组人员。百年后,恩泽医局旧址依旧如初。

图为:恩泽医局旧址 范宇斌 摄

近日,中新网记者实地探访了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恩泽医局旧址,感受“现存最为完好的清朝西医院”的历史印迹。

图为:黄米武介绍恩泽医局的故事 范宇斌 摄

开创台州西医先河 治病亦可养心

临海北固山腰,养病院、教学楼、清气院三栋风格迥异,中西合璧的清代建筑依山而建,院址建筑为英国圣公会浙江教区开办的第三所医院,是中国早期西式医院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院前,大树华盖,几株逾百年历史的樟树见证此间沧桑。主楼,中刻“恩泽医局”,三面环廊,两廊桥之间为三间木阁楼,西南角为教堂式砖木楼。步入其间,诊疗室、手术室、水净化装置等摆置如旧。

“建筑内的玻璃都用牡蛎灰浇得严丝合缝,119年了,从未坏过。”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院史馆主任黄米武轻叩门窗向记者介绍建筑细节,“转角窗让阳光填充每个角落、木制百叶窗以不同角度传达光线、手工锻打的插销结实耐用、欧式的拱券门上塑中西结合图案……”

18世纪末,伴随“西学东渐”,英国传教士兼医生白明登向清政府、教会提出申请建立医院,并将院址选于风景秀丽的北固山腰之“小桃源”。

“既可治病,亦可养心”是恩泽医局后来的院长陈省几对这座医院的最高评价。

“要了解恩泽医局的发展,陈省几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黄米武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白明登被召回英国,在部队担任军医。战后,他因健康缘故不能再胜任跨国医疗工作。此后,恩泽医局因政局动荡等原因,经营惨淡,1919年医局彻底停办。

祖籍台州天台的陈省几,早年在杭州广济医药专科学校学医、工作。得知恩泽医局停办,或将出售,陈省几毛遂自荐,请求续办医局。1920年,陈省几到任恩泽。

陈省几等人的数年经营,让医局重回良性发展轨道。1932年陈省几购下医局取得产权,后改局为院,并以“治病养心延年”为立院宗旨,开设医校,对外招生,以扩充团队力量。

战火中缔结中美友谊 古建筑见证历史荣光

“你救了我的命,医生。”“我希望有一天你还能回来。”这段对白来自好莱坞影片《东京上空三十秒》中的片段,描述了美国飞行员劳森(Ted Lawson)中尉对恩泽医局之感谢。

1942年4月18日,美军发动“杜立特空袭”,16架B-25B米切尔中型轰炸机空袭东京,任务完成后飞往中国寻求降落。

图为:恩泽医局诊室 范宇斌 摄

由于飞抵中国时已是风雨交加的深夜,机舱内又缺乏导航与通讯设备,飞行员们被迫各自降落。其中,7号机组降落在三门湾附近的海上,五名机组人员中四人受伤。他们被当地村民救起,后又被恩泽医院医生陈慎言等人护送回恩泽医院。由于战时药品奇缺,医生们倾全院之力组织救治,才保住了伤员的性命。

图为:恩泽医局手术室 范宇斌 摄

随着浙东战事渐紧,日军逼近临海,伤员们踏上转移之路。劳森回国后,撰写了回忆录《东京上空三十秒》。这段故事后被拍成电影,于1944年8月上映,隔年获得奥斯卡奖。

“美国人一直感恩陈氏父子与恩泽医院。”黄米武谈及,中美两国人民在战火中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永远激励着后人。“经历78年,这个故事似乎还没有结束。”

“我爸爸告诉我,当时中国人几乎一无所有,却全力在帮助我们。”2018年10月28日,美国“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一行访恩泽医局,飞行员戴夫·撒切尔的儿子杰夫·撒切尔看着父亲获救后住过的房间,摸着父亲用过的物品感慨道:“中国人的恩情,我们铭记于心。”

图为:恩泽医局医用水净化装置 范宇斌 摄

从西方医者远道而来的奉献之心,到陈省几举债办院的大爱之举,再到炮火中弥摧弥坚的医疗救助……长达百余年的时空中,展现了数代恩泽医者“仁心仁术、济众博施”的慈悲情怀。1951年,陈氏家族遵遗嘱,将恩泽医院无偿赠予当地政府,与浙江省立台州医院合并。此后,台州医院也几经易名。

而恩泽医局旧址于2011年起进行文保级维修,年过花甲的黄米武是文物背后的守卫者。曾几何时,恩泽医局曾因年久失修,变得破烂不堪,鲜有人问津。“多亏了一群热心的有识之士,才留住恩泽记忆。”黄米武说。

如今,这里既完整保存着中国罕见的清朝西医院的旧貌,也拥有大量老照片和第一手史料,为来访者复原百年往事。

“能把一座摇摇欲坠的古建筑,修复、保护成国家文物,这是我一生最自豪的事。”谈及未来,黄米武表示要一如既往地传承弘扬恩泽文化内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