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D校園記者 | 我與香港醫院那些事之公立醫院篇

亞太日報

text

【編者按】“APD校園記者”專欄開欄語

李大釗先生曾說,青年之字典,無“困難”之字;青年之口頭,無“障礙”之語;惟知躍進,惟知雄飛,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銳敏之直覺,活潑之生命,以創造環境,征服歷史。

當今時代,是信息爆炸的時代,輿論環境復雜多樣,人文環境千姿百態,不同文化和思想的交融互動日益加深。青年學生雖身處校園,但不以此為認知之限;雖未歷滄桑,但才思兼備,意氣風發;在價值多元化時代,他們勤奮學習、勇於探索、奮發向上,在各種社會活動中扮演者極為活躍的角色。

亞太日報攜手“香港青年通訊社”開辟“APD校園記者”專欄,為青年學生提供交流、互動的平台,聆聽他們對社會和生活的思考,對人生的感悟,承接他們目光中投射出的時代力量。

撰文| 香港中文大學高文彧

在香港漂著的人,或多或少都可能要與醫院接觸,身體檢查或者看牙醫洗牙等等,但是,除了有做白衣天使之類的造福一方的豐功偉績的機會,還是“touchwood”(廣東話,意思是霉運走開),希望大家不要和醫院有不好的瓜葛。

沒有天上掉下林妹妹的才氣,身體卻病怏怏、風吹即倒型的我也是與香港各種醫院打過交道,謹以此文,給大家普及一些關於香港公立醫院的基本知識,但是溫馨提示在外的遊子,好好照顧自己才是王道。

大家可能會問,香港的私立醫院服務質量很好,為什麼一開始就介紹公立醫院。這一點毫無疑問受國內醫療體系的影響。在國內,大家有個小痛小病的會選擇去“某某市立醫院”,而很少會選擇去私家醫院,後者的質量難以保證不說,價格也是不敢企及。所以對於剛剛來香港的筆者,鑒於週末校醫院休假,生病的時第一個念頭就是找最近的公立醫院。

感謝手裡那張小小的香港居民身份證卡片,掛急診每次只需要一百元港幣(包含之後檢查和藥費等),對於當時是學生的我確實是比較優惠了。掛號後有分流站會根據你的病情的嚴重程度分流,一般分為“危殆、危急、緊急、次緊急及非緊急”,一般掛完號不久就會聽到叫自己的名字“某某某到分流站”,在分流站那裡,護士會對你做簡單的檢查,包括測體溫、量血壓,然後大致詢問你的病情,初步判斷你病情的緊急程度,之後你會拿到一個標有緊急程度的單子,上面還會標有一個號碼,接下來,就開始了真正地等待的里程。大多數情況,不是特別嚴重的話(筆者有一次是急性腸胃炎)都會被分到“次緊急”的隊伍中,開始漫長的等待旅程。而不同的公立醫院的等待時間也會不同,筆者曾去過沙田威爾士親王醫院、北區醫院,以及屯門醫院,其中,威爾士親王醫院因為地理位置適中、服務質量優異而導致輪候時間較長,筆者曾有至少四個小時左右的輪候經歷。

終於當你聽見廣播傳來你的名字,首先你需要到護士站登記,然後在醫生房門外等候下大約十幾分鐘候就可以看醫生了。但是急診的醫生也是初步判斷你的病情,不是特別嚴重(感冒之類)的情況就可能開一些藥,順便會詢問你需不需要開假條;稍微嚴重的時候,醫生會幫你抽血,或者到其他診室照超聲波、X光等等;再嚴重一些,可能就要安排入院檢查或者進一步治療。

在住院方面,香港還是做得很專業,對於有香港身份證的人士而言,每天的所有檢查或手術等的花費都為每日一百元港幣,而且病人在醫院所有的檢查、飲食等都是由護士等照顧,完全省去家屬“陪床”的負擔和壓力,也保證了各項檢查的專業和高效,親屬或朋友可以在每天固定的時刻去探訪病人,其他時間則保證病人可以安靜修養。

筆者還記得在某公立醫院住院的兩晚,因為不允許給手機充電,確實過了兩天的清淨日子,但是在走廊里度過,一來熄燈比較晚影響入睡,二來早上護士或護工換班比較吵雜,所以住院體驗並不是特別如意,那段日子也是特別想家的時光,但是對於我們漂在外面的人來講,也就見怪不怪、徒增經驗了。沒有和爸爸媽媽抱怨,偶爾拿出來和朋友打個趣,笑笑懷念一下這段雖佈滿荊棘,但有堅強的心就天下無敵的成長路程。

畢竟國內和香港的醫療體系不同,香港的公立醫院受到政府的資助,市民可以以較低的價格享受優質的服務,但是輪候時間較差確實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但是這裡筆者需要提醒的是,急診室本質上是為特別緊急的人士設置的,如非必要切勿佔據醫療資源,讓有需要的人在寶貴的時間里得到治療。筆者初初來香港不了解這一點,後來還是同事提醒,所以筆者之後有了去看私家醫生的經驗,說出來也是很長的故事,希望下期有機會再和大家分享。

最後,送給出門在外的所有遊子,鍛煉身體才能百病不侵。